張飛
(河北省保定市阜平縣城南莊鎮井溝小學,河北 保定 073200)
校長作為學校的管理者,在自己的管理活動中要對自己所扮演的角色行為模式有一個清楚的認識,要按照社會的要求,不斷深化角色意識,進而履行角色義務,進行正確的角色扮演,以滿足社會和學校的期待。
校長作為一種獨立界定的職業是是社會發展到一定歷史階段的產物。在學校這個特殊環境中,校長不僅是一名教育者,還是一名管理者。校長以教育者的身份定為學校的核心價值觀和學校組織性質,又以領導者的身份規劃學校的發展方向。然后,校長便以管理者的身份,運用管理法規、管理方法和技術投入到對學校的人員、財務、教育教學工作、時間、信息等各項管理工作中。
從社會學的角度觀察,校長角色是與學校教育機構相適應的具有管理職能的職業角色。因此,現代學校管理中,可把校長角色定義為:一個人被任命為校長之后所具有的社會地位與身份,以及社會、他人和校長本人對校長的行為進行規范所表現的行為模式。
包括制定教師教的常規和學生學的常規。例如,我校的日常教學管理制定了以下三點制度:1、加強備課質量,提高課堂效率,向四十分鐘要質量。教導處于學期初,學期末對各科教師備課情況進行檢查,并于期中考試前進行教案觀摩;同時教導處要加強常規課管理,教師做到課頭直奔主題,開門見山,課中反饋迅速,校正及時,課末訓練充分,不留尾巴,最大限度的減輕學生課業負擔;領導堅持聽邀請課,推門課,及時了解教師的授課情況,督促教師提高。2、提高作業質量,加大質量檢測力度。作業布置要有代表性、層次性、科學性。對作業檢查不僅看作業的正確率、教師的批改、學生的書寫、作業本的保護,而且還看是否開動腦筋對作業進行了個性化的設計。堅持數學、語文、英語的月測制度,教導處要認真組織閱卷、試卷分析;3、早讀檢查堅持不懈,培優補差不放松。教導處堅持每天檢查早讀情況,并定期不定期進行通報、點評及總結,發現不足,提出新要求;教導處要對學困生建立檔案,實施跟蹤管理。
建立健全教育引導機制,強化教師主人翁意識。以思想教育為切入點,加強教師職業道德教育,使廣大教師認識到當前家長、學生對優質教育的高需求,樹立憂患意識,增強危機感、緊迫感和使命感;同時引導教師樹立正確的教育觀、質量觀和學生觀,強化“教育就是服務”的意識,努力爭當愛崗敬業、愛生勤業、愛教精業的模范。
營造學習氛圍,倡導終身學習理念。現代教育呼喚素質高、業務精、能力強的教師,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創建學習型團隊成為學校的重要研究課題。要做好以下三個方面的工作:第一,開展“校本培訓”,創設“促學”氛圍。第二,鼓勵“自學”,號召教師全程學習,做到工作學習化、學習工作化。第三,積極搭臺子、鋪路子,盡可能多提供走出去開闊眼界、學習提高的機會。
學校工作要切切實實以教學為中心。無論從時間上還是空間上,課堂教學都是學校育人工作中一項最經常、占用時間最多、涉及面最大、內容最廣泛的活動。因此,校長在學校管理中要排除干擾,咬定青山,自始至終,突出教學工作的地位。課堂教學時,堅決反對課堂教學的隨意性,形式化,例如:有的教師在課堂上想說什么就說什么,漫無邊際,使教學抓不住教材重難點,要求教師平時課堂教學要有新意,不要總是老一套。在課堂教學上,要重視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積極推進研究性學習,建立新型的教學關系和師生關系,大力倡導學生主動參與,自主探究,引導學生彼此相互討論交流,重視合作方式的學習。為抓好課堂教學主渠道,提高教學授課水平和教學效率,我們對教學常規檢查、質量檢測、校本研究、骨干及課改典型教師的培養、教師的基本功、各種教學活動及競賽活動等常規性的內容進行有效實施。
校長要有新課程理念。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是我國教育發展史上的一次重大變革,校長一定要走在這場變革的前列,領導好新課程改革。小學校長首先要樹立新的教育理念,確立新的教育目標,改革傳統教學方式、學習方式和管理方式中陳腐的東西,引領教師在新課程標準的要求下,用教學方式的改變帶動學習方式的轉變,建立新的適應新課程要求的評價體系。
校長要以情感人。校長以情感人,就要走出辦公室,走進教師的工作中、生活中、情感中,理解教師、尊重教師、關心教師。尊重教師的人格,尊重教師的工作,尊重教師的合理需要。用對待學生的愛心、耐心、細心和誠心對待教師、管理教師,對教職員工不分高低貴賤,不分親疏遠近,不欺弱懼強,靠威信而不是權力來管理。
在素質教育以及新課標的要求下,現代小學校長的管理要本著以為為本的管理理念進行學校的管理,改變傳統的管理方式和管理理念,從各個方面改進目前的管理,只有這樣才能全面的促進學生綜合素養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