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裕華
(湛江市廣播電視臺,廣東 湛江 524000)
在信息化高速發展的背景下,廣播新聞迎來了技術的支持與報道形式的變革,“連線”報道在此背景下應運而生?!斑B線”報道是通過將演播室主持人與場外記者用電話的方式對接起來,為聽眾提供實時的現場報道,提高了新聞的實效性與真實性,極大的豐富了廣播新聞的報道形式。
時效性是新聞追求的目標之一,在最短的時間之內對新聞的發展做出最快的報道,是每一位新聞報道者的職責所在。相比較傳統的廣播新聞報道,"連線"報道更具有時效性。因為傳統的報道需要記者通過采訪、編輯、制作等一系列的過程,需要大量的時間整理新聞內容,新聞報道具有嚴格的播出時間的限制,如果不能在規定的時間播出,那么新聞的時效性就會受到影響,但是"連線"報道可以更好的將現場與場外的記者對接起來,實時報道,將正在發生的新聞事件在第一時間以口述的形式報道出來。
新聞的另外一個報道原則是保證新聞事件的真實性,傳統的報道在一定程度上有可能破壞現場的氣氛,到不到真實的效果,但是"連線"報道可以將現場正在發生事件有效的傳輸給聽眾,更具有報道的真實性,可信程度更高。
廣播新聞報道主要的目的是為聽眾提供報道新聞的服務,讓聽眾能夠通過廣播了解正在發生的熱點事件。與傳統的報道形式不同,"連線"報道更能增強與聽眾的互動性,提高廣播新聞的服務性,比如廣播新聞可以對城市道路的交通狀況提供實時的現場報道,可以使得機動車駕駛員準確的了解道路信息。
目前有部分記者在進行"連線"報道時過于注重時效性而忽視了新聞報道的細節,使得新聞報道缺乏深度,有些情況下,聽眾無法全面的掌握新聞報道中的詳細信息,沒有更好的掌握聽眾的興趣。此外部分"連線"報道的現場感不強,"連線"報道的主要目的是通過現場的聲音吸引聽眾的興趣,但是有些記者沒有正確的處理現場的聲音,造成有些現場聲音過于嘈雜或者沒有現場聲音的情況,這嚴重影響了新聞的播出效果。
新聞報道需要有嚴密的邏輯思維,需要記者對新聞事件的重要程度有嚴格的把控,但是目前有些記者在進行"連線"報道時缺乏嚴密的邏輯性,將新聞的重點沒有準確的把握,此外部分場外記者的語言表達能力不足,將現場的新聞無法用準確、精簡的語言表述出來,對新聞的發展動態沒有用流暢的語言轉述給聽眾。"連線"報道具有并不是適用于任何的新聞報道,目前有一些新聞節目并沒有對"連線"報道進行合理性、科學性的考察,盲目的使用"連線"報道,使得節目效果并不突出。
新聞采訪工作需要對被采訪者進行有效的引導以及通過具有針對性的提問,挖掘出新聞的深層信息。但是有些場外記者在采訪時缺乏對新聞重點的判斷,對被采訪者的提問也缺乏針對性,得到的答案不能展現新聞的深層信息。加上記者采訪時沒有正確的引導采訪者常常會出現答非所問的情況。有些情況下,現場的情況可能比較復雜,被采訪者可能會出現情緒激動或者詞不達意的情況,部分記者缺乏雖現場的把控能力、臨場應變能力以及現場組織能力,造成在連線的過程中,出現混亂的現象。這些都可能影響新聞的播出效果。
“連線"報道需要現場記者深度挖掘現場信息,把握新聞細節。首先必須要做好"連線"報道的前期準備工作,明確采訪時的選題以及設計出適合被采訪者的問題,深入報道新聞的細節。同時要明確需要進行"連線"報道的具體新聞形式,選定報道題材,明確報道內容。比如:重大會議、自然災害等題材就比較適合使用"連線"報道的形式。如正在修建的一幢房屋倒塌,當時正處于上班的高峰期,交通疏散有一定的難度,因此造成了嚴重的交通堵塞問題。這時市民最關心的是具體的交通情況以及出行的合理路線。場內主持人與場外記者進行連線時就應該向市民最關心的問題傾斜,為市民提供合理的出行路線,實時的報道道路信息。這樣更有利于引起聽眾的興趣,也能讓聽眾合理規劃路線,避免出現堵塞等,從而保證廣播的收聽率。
新聞報道需要記者對新聞有深度的認識以及能夠準確把握新聞發展的順序,場外記者更需要有嚴密的思維邏輯以及流暢的語言表達能力,將現場的新聞內容用精確的語言轉述給聽眾,避免出現邏輯不清,語無倫次等情況。同時在選取采訪對象時要選擇合適的人員,不能浪費采訪時間,提問的方式也要適合被采訪者,不能引起矛盾或者使采訪對象出現抵觸心理等。其次報答的地點選擇也有十份重要的作用。避免現場情況復雜出現聲音報道不清晰或者出現過多的噪音等情況,比如:報道交通事故時,記者應該選擇合適的地點,盡量靠近事故地點,但是需要站在道路的兩側,這樣一方面可以讓聽眾清晰的感覺到現場的交通情況,林一方面也能傳入救援聲,增強了報道的現場效果,也符合聽眾的心理與生理需要,使其處于緊張、迫切的想要了解新聞發展動態之中。在報道中盡量避免噪音的傳入,這樣會影響記者的口述聲音,聽眾難以聽清記者的報道內容,嚴重影響了報道效果。
廣播新聞對場外"連線"記者的要求很高,因此記者要不斷的學習,加強自身專業報答素質提高報道水平,確?,F場報道的質量,加強臨場應變能力以及對現場的組織把控整理,對突發狀況要及時準確的處理。提高"連線"報道的質量。
新聞報道需要對聽眾最關心、最關注的事件進行實時的報道,場外“連線”記者需要對現場做出準確的判斷,挖掘新聞的潛在信息,提取新聞價值,廣播新聞報道是通過聲音為聽眾傳達信息,因此記者在報道時需要對新聞做出取舍,將聽眾感興趣,最關心的內容詳細報道,舍棄無關緊要的內容,避免延誤時間,造成聽眾的厭煩。同時記者需要從聽眾的心理出發,理解聽眾的心理需要,找準新聞的切入點,快速吸引聽眾的注意力。比如:《中國之聲》這檔直播新聞欄目中“連線”記者就需要對國內以及國際的重大新聞進行實時報道,要把握國內外形勢,深度挖掘新聞信息,提取關鍵信息,發揮新聞“連線”記者的職責。新聞記者必須注意的是新聞報道具有一定的嚴肅性,不能過娛樂化,失去了新聞報道的本質,要避免出現庸俗內容,要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高廣播新聞的報道價值。
“連線”報道已經廣泛運用于各個媒體行業之中,對媒體的進一步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時增強了節目的播放效果。廣播新聞“連線”報道具備時效性、真實性、現場感以及服務性等優勢,但是目前在使用的過程中仍然存在不足,需要場內主持人與場外報道記者良好對接,在“連線”報道前做好充足的準備,深度挖掘新聞細節,準確把握現場狀況,選擇合理的報道地點,同時要不斷的提升報道能力,加強學習,創新思路,為廣播新聞報道的發展創造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