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景勝
(山東泰安新汶礦業集團良莊礦,山東 泰安 271219)
經濟的發展,社會的運行和人們日常生活的正常運行離不開各種資源的供應。采礦業是一個天然的高風險行業,容易發生各種事故。因此,礦業企業應該深入了解礦業技術,了解技術特點和類型,掌握技術關鍵點。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最大程度的采礦安全,實現工業的可持續發展,成為社會經濟發展的動力。下面通過具體實踐,對其進行幾點有效闡述。
我國能源狀況相對其他資源緊張的國家來說具有較大優勢,但我國作為一個人口大國,人均能源相較于其他國則劣勢明顯。在中國工業及各種產業迅速增長的情況下,其礦產資源需求量也在不斷上漲。目前情況下,中國采礦行業其設備及技術處于較低水平,同時其需求與開采量呈不均衡狀態。我國資源開采量較少原因為資源利用率較低,依然沿用傳統落后的開采方式,工具設備跟隨不上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同時,關于采礦工程中的一些技術理論也處于落后狀態,沒有及時更新。從我國采礦整體現狀來看,進行采礦方式的創新和理論優化是我們現階段的目標工程之一。
采礦技術類型主要是露天和礦井,危險系數都較高。礦井采礦需要礦工的實際操作,因此建立健全安全保障體系非常有必要。根據采礦行業具體的情況,礦工需要得到一份安全財產協議,其中包括礦工的工資、獎金、受傷賠償、保險等內容,使礦工的利益得到保證,免除礦工的憂慮。同時,整個采礦體系需要具體的流程,管理者要科學合理地分配,可根據礦工自身的性格特點進行分配任務,明確礦工的職責,使整個流程清晰明了。
首先,管理者對礦工的選擇需慎之又慎,對其進行專門的培訓,對下井的礦工需要集中培訓,讓礦工了解整個采礦的過程、注意事項以及遇到危險時應該如何求救和自救。在開采過程中,礦工必須服從管理和安排,無條件完成管理者分配的任務,使整個采礦過程安全有序的進行。再者,需要培養礦工的安全意識,通過不斷的教育、演練和相關部門的監督確保礦工的技能和心理更加成熟。
在采礦工程中,大多數的安全事故都是由于員工缺少責任意識,對待工做不認真導致的,為確保采礦工程的安全,管理人員應不斷加強監督管理機制,提高其責任意識。另外,在不采礦過程中應做到分工明確,不同環節中設定相關管理人員,對員工進行監督,對其工作質量定期檢查,確保員工在規范的操作下使用相關設備。
隨著開采技術的不斷發展,涉及深部井下地區的開采現象越來越普遍,有些開采深度甚至達到1000米左右。深礦井技術的應用比一般采礦技術要求更為嚴格,但由于深礦井開采情況比較復雜,因此在實際開采過程中,并沒有比較統一的技術方法。為保證深礦井施工的安全性、高效性,且考慮到地質結構的差異性,在實施開采時,最應控制好礦井自身產生的壓強以及其對地壓產生的沖擊等。針對降溫、通風等方面,則應通過對通風系統進行科學、合理的設計,在擴大深礦井內部風量的同時,實現內部降溫。
井下采礦作業是一項高危險性的工作,所以,井下支護技術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井下采礦時,應是有計劃、按順序進行開采,以此確保井下采礦安全。隨著采礦技術的不斷發展,支護相關的技術也在進行不斷的更新換代,比如錨桿桁架技術的出現就是技術革新的一個具體體現,錨桿桁架主要是由高強度鋼桿和脹殼式錨桿結合形成的,這一技術在井下采礦中逐漸得到了廣泛的使用,取得的成績也非常令人滿意。一系列新型井下支護技術的應用不僅能有效避免采礦作業安全事故的發生,還能夠進一步提高采礦企業的經濟利益與社會利益。
首先,工作人員在進行技術創新時應充分了解開采技術的各個環節,努力掌握住礦產開采各個環節的變革,在進行技術工藝創新的同時進一步加強相關理論的研究。其次,工作人員在進行技術工藝創新時還應進一步深入研究技術工藝的應用深度及廣度,例如運用臂式體系布置采面,實現采礦機的連續跨工作面回采,提高生產效率的同時也提高了技術工藝的運用范圍;工作人員還應在技術創新過程中針對礦產資源賦存的條件及開采條件的復雜程度來選用具體的開采設備,提升礦井開采的機械化水平。
空場采礦方式作為現階段比較成熟的一種采礦方式,相對其他采礦方式來說優勢明顯。空場采礦方式是目前理論文獻記載的一種,其開采方式是利用礦床周圍巖石自身的穩定和支撐性能,通過支架和開采過程中的礦石作為有效輔助來保護開采過程中的空采區。這種方法大多應用在我國的金屬及化工開采中。這種開采方式在獲得高生產能力的同時也降低了成本節約了時間。同時技術施工人員通過對空場采礦方式進行一定的更新優化,使這種方式使用范圍增加,應用狀況也更為良好。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采礦行業安全問題不斷受到人們關注,為保證采礦行業經濟持續、穩定的發展,在進行采礦過程中,應采取相關安全措施。應加強工作人員的安全知識教育,提高員工安全意識,企業管理者應明確安全利益關系,確保員工在安全的環境下開展工作,不斷加強監督體制,提高員工的責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