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敏華 ,黃惠根 ,謝永標 ,馮曉玲 ,張積慧 ,唐毅 ,崔虹 ,李立華 ,章華雙
(1廣東省醫學科學院廣東省人民醫院,廣東廣州,510080;2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廣東廣州,510120;3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廣東廣州,510180)
研究發現[1],精神焦慮、抑郁等負性情緒可同時伴有睡眠的改變、失眠、多夢、注意力集中困難、工作效率下降、易激惹、煩躁不安等癥狀。二者癥狀有重疊,如食欲下降、睡眠障礙、心肺和胃腸道不適、易激惹、疲勞等。ICU護士作為護士隊伍中較為特殊的群體,長期護理危重病人,處于高工作要求、高強度的工作量的隔離環境里,使其面臨的工作壓力和精神壓力比普通病房的護士明顯增高[2],罹患心理疾病的風險增高[3],離職率增高[4]等問題,不利于ICU護理人才隊伍的穩定和健康發展。此外,持續的負性情緒會影響個體的心理健康水平,護理人員的心理健康水平直接影響到護理質量。因此,調查ICU護士負性情緒及失眠的現狀,分析其相關性,使護理管理者能了解ICU護士可能存在的健康問題,及時給予恰當的心理支持和疏導。為此,本研究于2017年4月-8月對ICU護士負性情緒與失眠的現狀進行調查,并探討二者的相關性,現報道如下。
采用便利抽樣的方法,2017年4月-8月選取廣州市5家三級甲等綜合醫院的ICU護士共146名。納入標準:工作年限≥3年的ICU在職護士,知情同意并自愿參與本研究。排除標準:既往有軀體/精神疾病史的ICU護士、護士長等管理者、實習護士及進修護士等。對于焦慮與失眠、抑郁和失眠的二變量相關的研究,采用公式N=(UαS/δ)2計算樣本量[5]。Uα為檢驗水準α相對應的U值,S為標準差,δ 為容許誤差[6]。設定顯著性水平 α=0.05,則Uα=1.96,根據預實驗的S和δ值,算出 S/δ=5,樣本量至少為99例,考慮10%~20%的無效問卷,最終確定樣本量至少為120例。
1.2.1 焦慮自評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該量表由 ZUNG[7]于 1971年編制,已在國內廣泛應用。量表包括20個自評的條目,其中有15個條目是正向計分,5個條目反向計分。采用1~4級評分法,量表中20個條目分數相加算出粗分,將各條目得分及總分的原始分數乘以1.25即得到各條目及總分的標準分。按照中國常模結果,標準分的臨界值為50分,其中得分為50~59分屬于輕度焦慮,60~69分屬于中度焦慮,70分以上屬于重度焦慮。
1.2.2 抑郁自評量表 (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該量表由 ZUNG[8]于 1965年編制,已在國內廣泛應用。該量表共有20個自評的條目,其中有10個條目是正向計分,10個條目反向計分。采用1~4級評分法,量表中20個條目分數相加算出粗分,將各條目得分及總分的原始分數乘以1.25即得到各條目及總分的標準分。按照中國常模結果,標準分的臨界值為50分,其中得分為50~59分屬于輕度抑郁,60~69分屬于中度抑郁,70分以上屬于重度抑郁。
1.2.3 阿森斯失眠量表(athens insomnia scale,AIS)該量表[9]是由世界衛生組織精神障礙診斷專家組成員于1992年開發,已在國內廣泛應用,主要用于評定患者最近1個月的睡眠質量,從患者的入睡時間、夜間蘇醒次數、比期望的時間早醒、總睡眠時間、總睡眠質量、白天的情緒、白天的身體功能、白天是否思睡等8個自評的條目構成。量表采用0~3級評分法,總分范圍為0~24分,得分越高,表示睡眠質量越差。0~3分為無睡眠障礙;4~5分為可能有睡眠問題,需要尋求治療;6分及以上為失眠,需要尋求治療。以總分>6分作為成人睡眠質量問題的臨界值。
經廣州市5家三級甲等綜合醫院管理部門的批準及被調查對象知情同意,由經過統一培訓的研究人員,采用統一性指導語進行解釋,調查對象獨立完成問卷,當場收回。本研究共發放問卷151份,收回有效問卷146份,有效回收率96.69%。
采用SPSS19.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數據采用統計描述;采用Pearson相關性分析法探討ICU護士負性情緒與失眠的相關性。檢驗水準α=0.05。
146名研究對象中,男37名,女109名,年齡≤25歲19名,26~30歲 80名,≥31歲 47名;未婚81名,已婚65名;平均月收入:5000~8000元43名,>8000元103名;正式編制25名,合同制121名。
ICU 護士 SAS得分(51.48±4.78)分,陽性檢出率為 70.5%,其中,<50分 43名(29.5%),50~59 分 96名(65.7%),60~69 分 7 名(4.8%)。
ICU 護士 SDS得分為(49.17±4.57)分,陽性檢出率為 52.1%,其中,<50分有70名(47.9%),50~59 分有 75名(51.4%),60~69分有 1名(0.7%)。
ICU護士AIS得分為(5.64±3.76)分,陽性檢出率為43.1%, 其中,≤3分有55名 (37.7%),4~5分有 28名(19.2%),≥6分有 63名(43.1%)。
ICU護士焦慮、抑郁與失眠的相關性分析見表1。從表1可見,ICU護士抑郁得分與失眠得分呈正相關 (P<0.05);其焦慮得分與失眠得分無相關性(P>0.05)。

表1 ICU護士焦慮、抑郁與失眠的相關性分析(n=146,r)
陳文潔[10]研究發現,ICU護士存在焦慮狀況,焦慮得分為(50.09±8.73)分。李玉燕等[11]于 2005年的調查結果顯示,ICU護士焦慮得分(49.04±13.04)分和抑郁得分(53.22±9.99)分。本調查結果顯示,ICU護士焦慮得分為(51.48±4.78)分高于陳文潔[10]和李玉燕等[11]的調查結果。由此可見,ICU 護士的焦慮問題越來越嚴峻,提示護理管理者應高度重視ICU護士的心理健康問題,采取有效的干預措施,緩解其內心的焦慮。原因可能與ICU護士的工作性質、工作環境和國內的醫療現狀有關。ICU作為醫院的重癥監護病房,收治的多為病情復雜、突發狀況較多的重癥患者,總體救治成功率低、病死率高,但患者家屬的期望值較高。ICU是相對封閉的工作空間,監護室內的各種搶救設備、監護儀器不斷發出警報聲;護理任務繁重,夜間仍有大量的治療,護士需始終保持緊張狀態,長期置身于這樣的工作環境。研究發現[12],來自社會、家庭等多層面的關懷和支持服務能使焦慮癥患者感受到社會各界的溫暖,從而緩解內心的焦慮,更加積極地面對生活。因此需改善ICU工作環境、引導ICU護士增強其社會支持利用度、開展壓力應對方式的指導,以促進ICU護士的心理健康,最終達到提高護理質量的目的。而本調查結果顯示,抑郁得分較10年前李玉燕等[11]的調查結果有所降低,原因可能是調查對象所在的單位,實施彈性排班,減少護士頻繁輪班,從而降低對ICU護士身心的壓力及對護士生物鐘影響,保證護士夜班后得到充分休息,從而改善ICU護士的睡眠質量;同時有效地使用有限的護理人力資源,使高、低年資護士彈性組合排班,減輕了低年資護士對搶救、疑難技術的心理壓力,在提高護理工作效率同時,降低了其因工作環境原因產生的緊張、恐懼等的情緒。
因長期頻繁輪值夜班、處于高度緊張、連續搶救的工作環境中致使ICU護士易出現疲勞及失眠等問題。相關研究顯示[13],約69.7%ICU護士因夜班輪換快、工作負荷重、睡眠及飲食無規律等而感到身心疲憊,ICU護士普遍在夜間睡眠時出現早醒或中途覺醒的問題,其夜間失眠發生率高于內科、外科、急診室及其他普通職能部門。本結果顯示,ICU護士AIS得分為(5.64±3.76)分,其中,≤3分有 55名 (37.7%),提示沒有睡眠障礙;4~5分有28名(19.2%),提示可能存在睡眠問題,需要尋求醫療幫助;≥6分有63名(43.1%),提示出現失眠問題,需要尋求治療。ICU作為各類急危重癥患者的救治部門,如護士因夜間休息問題導致白天精力不能集中,則可能影響到患者的醫療安全。睡眠問題不僅影響身心健康,因睡眠問題所帶來的工作效率下降已成為社會廣泛關注的公共衛生問題[14]。
本結果顯示,ICU護士SDS得分與AIS得分呈正相關(r=0.170,P<0.05)。失眠和抑郁是成人最常見的精神障礙之一。人們普遍認為,失眠問題是抑郁的一個常見伴隨癥狀,隨著抑郁癥狀的緩解而消失。有研究結果顯示[8],失眠問題是成人罹患抑郁癥的重要危險因素和抑郁復發的預測因素。本研究中,ICU護士失眠陽性檢出率為43.1%,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大部分ICU護士存在著較嚴重的睡眠問題。ICU是危重患者搶救基地,要求護士必須具備敏銳的觀察力、敏捷的思維能力及嫻熟的急救技術。護士因夜間睡眠問題導致白天功能紊亂、精力不集中,可出現注意力和警覺水平降低,從而影響工作效率,使發生護理差錯的概率上升,進而影響危重患者搶救質量、降低護士職業生活質量,進而引發抑郁情緒、離職意愿等問題。ICU護理是一種專業性很強并以危重患者為服務對象的工作,良好的睡眠對護士體力、精力的恢復有著積極、不可或缺的作用。長期的部分睡眠剝奪,也就是睡眠不充分導致的后果包括抑郁情緒、人際關系緊張、日漸警覺性下降和認知功能受損。抑郁性失眠指無法入睡或無法保持睡眠狀態,導致睡眠不足,通常指人對睡眠時間和或質量不滿足并影響白天社會功能的一種主觀體驗,從而引起人的疲勞感、反應遲緩、注意力不集中等癥狀。抑郁性失眠最大影響是精神方面的,而精神方面的改善需個體認識到自己消極的思維模式和行為,并采用積極的思維模式和行為進行代替,這需要較長的時間。本研究結果顯示,ICU護士抑郁得分越高,其失眠得分越高。提示,ICU護士抑郁水平可影響其睡眠狀態。研究發現[15],正念減壓療法有利于降低工作壓力、改善睡眠狀況,提高心理抗壓水平。因此,護理管理者應重視ICU護士的睡眠質量,針對影響睡眠質量的相關因素,提供綜合有效的心理干預,維護和促進其心身健康,這對于提高工作效率、減少護理差錯事故的發生具有重要的意義。失眠是焦慮的一種表現癥狀,但并非所有的焦慮情緒都會引起失眠[16]。焦慮性失眠是一種持續性不安、緊張、恐懼等的情緒障礙而得到莫名其妙的緊張和不安,會發生不愉快的事情,心理不平衡,無時無刻不再為未來發生的事情發愁、苦惱、煩躁[16]。本結果發現,ICU護士SAS得分與AIS得分無相關性(P>0.05)。原因可能是焦慮性失眠是由一種持續性緊張情緒造成的,ICU護士工作一直處于持續緊張的工作中,護士對此狀態已經習以為常了,對失眠影響并不大。
本調查結果表明,綜合醫院ICU護士的焦慮、抑郁、失眠的陽性率較高,抑郁水平對ICU護士的睡眠有影響。需重視ICU護士的睡眠質量,針對影響睡眠質量的相關因素,提供綜合有效的心理干預,以維護和促進ICU護士心身健康,從而提高護理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