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湖南省耒陽市教研室 梁陸元

當前,中學生課外作業負擔過重且效率低下的現象非常突出,就化學學科而言,主要表現為以下幾點。
學生作業多,課外活動時間少,這一情況導致學生無法在有限的時間內有效地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
教師在布置作業時,往往重視教輔資料上的習題、輕視教材上的習題,致使布置的課外作業過難、過偏,與學生實際情況嚴重脫節,缺乏基礎性和針對性。
有的老師把批閱當作檢查,在學生的作業本上寫上“查”字了事。也有不少老師在批改作業時只關注練習結果,以對錯論優劣,對錯誤的原因、解題思路等方面不夠重視。還有的老師批改作業不及時,造成作業批改的時效性差。
基于上述原因,學生整天忙于應付作業,往往“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甚至出現抄襲作業等現象。
從系統論的角度來看,學生課外作業是由“作業設計、作業布置、作業完成、作業批閱、作業講評、作業后的反思與有效利用”六個環節組成的,學生課外作業的優化有賴于上述六個環節的整體優化。
作業的量應適度,讓學生能在有限的課外時間內完成;提高作業布置的針對性,使學生通過做作業能達到預期目標。
教師應依據《化學課程標準》的要求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秉承“重視基礎訓練、增強針對訓練、倡導多樣訓練、減少重復訓練”的原則,緊扣知識點和考點,精心選擇具有代表性的典型習題作為學生的課外作業。
(1)加強監督。對于布置的作業,教師要督促學生如期、如質、如量完成,必要時可請家長協助監督。
(2)加強引導。教師要幫助學生提高對作業價值的理解,教給學生完成作業所需的策略和方法,加強作業時間的分配與管理,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為提高作業批閱的時效性,我們嘗試了“兩級面批、適當鼓勵”的方式。所謂“兩級面批”就是將全班學生按四人一組分成數組,每組學生的學習成績基本均衡。作業批閱按組進行,一般由教師當著全組學生的面批閱其中一人的作業(一級),對作業中存在的問題用“?”標記,當面要求學生及時思考,認真改錯;有些疑難問題由教師當面向學生講解,個別指導;有時讓學生口述解題思路,教師及時予以糾正。然后,由作業已被教師批閱的學生模仿教師當面批改其他三位成員的作業(二級)。

教師及時檢查和監督二級作業批改情況,要求各組認真匯報本組成員在作業中存在的問題。教師還要抽改其他學生的作業,為有效講評作業積累素材。
所謂“適當鼓勵”是指在一、二級批改作業時適當運用鼓勵性話語來達到師生情感交流和同學之間交流的目的,激發學生的進取心。
(1)作業批閱完成后,教師可先在教室的《學習園地》展示學生的優秀作業,既為全班學生提供答案與范式,又樹立了榜樣。
(2)批閱作業后要及時統計,并精心設計講評,處理好詳講、略講與不講的關系。
教師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進行解題后的反思與總結。
(1)指導學生用好三色筆,便于今后有針對性地復習鞏固。如自己會做的題用黑色筆,錯題經教師點撥后能做對的用藍色筆作記號,錯題經教師反復講解才能弄懂的用紅色筆作記號。
(2)指導學生加強做題后的小結,選擇典型習題引導學生適時總結解題規律,使課外作業收到“做一題、通類型、懂規律”的效果。
總之,有效作業是提高化學教學質量的重要環節,只有實施有效作業,學生才有時間進行預習、討論、探究等自主學習活動,為實現課堂有效教學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