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衍志
(開平市第六中學,廣東 開平 529300)
縱觀我國的歷史進程,歷史上我國有不少榜樣發揮著積極向上的作用,幫助促進一代又一代的青少年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念。如“精忠報國”岳飛、“革命英雄”瞿秋白、“先進模范”雷鋒等,一批優秀的傳統榜樣成為了社會的道德標桿,如今,青少年的道德榜樣面臨著缺失的風險。初中生的性格頗為開朗樂觀,自我意識正處于建構關鍵時期,有著青春期的煩惱,同時也是道德意識形成的關鍵時期,而我國正處于社會轉型階段,文化、政治以及經濟都發生著結構分化與重組,社會體制由僵化走向變革。在走向現代化文明的過程中,人們的生存意識發生了改變,我國的初中生道德榜樣和道德觀念也走向失落與重構。接下來,本文將展開對初中生道德榜樣失落與重構的探討。
初中生的道德價值觀包含了信念、信仰以及理想等思想觀念,道德價值觀在人與社會的精神文化體系中起著比較穩定的主導作用,對于處于青春期的學生來說,道德觀念是初中生精神追求和人生價值追求的動力,青少年的動力與價值觀直接關系著國家將來的命運,因此,對初中生的有效引導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現階段,初中生道德價值觀有著如下特點[1]:(1)自主性。13-15歲的初中生往往會伴隨自我意識的不斷完善,有一種“成人感”,想要有成年人的權利。希望能夠獨立處理自己的學習、信息、經濟以及娛樂時間。所以,青少年在道德方面也有著自主性的特點,追求與成人平等的討論問題,敢于發出質疑之聲。(2)可塑性。初中生的價值觀是在逐步構建中穩定的,所以,相對來說存在很大的可塑性,初中生的生理與心理尚未成熟,必然會遇到很多新問題,再加上社會結構的轉變,一些社會不良風氣很容易對初中生造成影響,所以,社會急需一些榜樣人物能夠做出正確引導。(3)差異性。初中生有著不同的興趣愛好,但都喜歡新鮮事物,酷愛追趕時髦,流行的產品和藝術流派容易被初中生跟風喜愛,也容易被盲目接收和肯定。
隨著時代的變遷,曾經的道德傳統榜樣正發生著變化,很多農村初中生喜歡追求新時代偶像,而不是傳統的道德榜樣[2],如今的農村初中生道德榜樣存在以下現象:(1)傳統榜樣成為空洞的符號。一些傳統的英雄人物主要在教科書上出現,雖然在對榜樣影響的調查中,很多學生和教師都選擇了傳統的榜樣人物,如英雄人物、政治領袖等,但是傳統英雄榜樣的影響式微,再加上,農村學生對榜樣精神的理解不深,資源匱乏,難以付諸實際行動將道德精神內化,如缺乏敬老院、公益活動場所,不能展開一些實踐活動。(2)現代偶像成為心靈伴侶。農村由于有較多留守學生[3],很多孩子從小缺少父母的直接教育影響與關愛,很容易被網絡上的偶像所吸引,而這些偶像呈現的不是一種道德特征指引,農村學生容易產生特殊的心理認同,只是單純崇拜偶像,而不是把其當做道德榜樣,導致了農村學生道德榜樣的缺失。
眾所周知,多變的社會環境和一些社會不良現象容易對初中生的純潔心靈造成影響,社會的發展,獲得信息的渠道變得更多,會對中學生身心健康與學習造成不利影響,所以應該樹立正確的觀念,幫助中學生構建道德榜樣,以此,促進中學生身心健康成長,有以下幾點:
初中教師肩負著教書和育人的責任,教師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播者,還是學生道德觀念的指引者。農村的教育資源相對城市較為匱乏,所以教師要發揮榜樣作用,用自身的品德和言行對學生產生積極正面的影響,在道德榜樣的塑造方面,教師也要不斷提高教學水平,讓學生能夠被教材上的正面榜樣所深刻感染,以此,推進農村學生思想道德建設。
由于農村的社會實踐較少,可以組織參與社會實踐的項目不多,且現代的農村學生較少參與勞作,缺乏社會實踐的能力。所以,學校應該適當組織學生多參與生產勞動活動,加強學生認識社會,磨煉初中生的意志,培養其“振興中華”的責任感。將教育和生產勞動相結合的措施,能夠激發農村學生的創造性與熱情。
家庭環境的影響,對學生將來的成長和各種價值觀念的塑造有著重要意義,雖然,農村留守學生相對較多,但是學校也不應該輕易放棄對家庭教育的關注。為了學生能夠在家庭中受到正面影響,可以在學校組織家長會時,把榜樣觀念傳輸給學生家長,讓家長能夠認識到教育的重要意義。父母應該有正確的價值觀、尊重子女的人格特點,體貼關心子女的生活,建立平等的溝通橋梁,以此,在家庭中讓孩子感受到關愛與溫暖,自然不會盲目從現代偶像身上找認同感。
綜上所述,中學生正處于身心迅速成熟、思想逐漸獨立的關鍵時期,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其成長關系到祖國未來的發展,所以,幫助青少年構建良好的思想態度與行為品德,對青少年的道德價值觀都有著深遠影響。所以,在此方面,學校、家長和老師應該聯合起來,加強“榜樣教育”,提高學生的榜樣意識,真正促進中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