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曉
(河北省南和縣教育局,河北 南和 054400)
在信息化迅猛發展的今天,學生開始采用多元化的手段來獲取知識,如果我們還是將課堂當作獲取知識的唯一手段,把知識的傳授看作教育的全部,很可能造成學生高分低能,嚴重缺乏動手能力、社會實踐能力等后果.“實踐與綜合”是以某一問題為出發點,培養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它重視學生的主動參與.《蘇教版初中數學教材》逐漸發現了“實踐與應用”的重要性,在教材內容的編排上面也適當加入了與實踐相關的內容.但怎樣推動初中數學“實踐與綜合應用”領域常態化是一個值得深究的問題.
一般認為,“實踐與綜合”的實施目標是,注重學生態度與能力的培養,提高他們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他們自己動手、動腦主動解決問題,鼓勵他們樹立合作意識,將數學與生活緊密結合.
在數學教學中,教師應適當轉變自身角色,認識到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并根據學生的實際特點,適當設計一些具有創造性與探索性的問題,提供學生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機會.例如,在《蘇教版初中數學教材》中,在講到“軸對稱與軸對稱圖形”這一板塊時,教師可以采取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相結合的方式,首先,取出一些生活中較為熟悉的物品,以此作為模型,讓學生分別辨認物品的對稱性,激發學生探索的興趣,隨之,給每名學生分發一張畫紙,讓他們自己用畫畫的方式畫出生活中自己接觸過的對稱圖形,思考對稱的概念,適時適當提醒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聯系生活實際.在個人畫畫完成以后,將所有學生按人數分成幾組,一起交流軸對稱圖形應該具有的特點,分辨所畫物品是不是真的屬于軸對稱圖形,最后大家一起合作制作具體的軸對稱物體,并將其涂上色彩,變成自己感興趣的東西.此類教學方法在教學的基礎上,融合了興趣教學的方式,讓學生在興趣中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數學應該源自生活,最終應用于生活,這樣才能體現出它存在的價值與意義,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通過列舉生活中的實例,先讓學生從感性上認識數學,再從理性上分析數學,教師應根據學生的空間想象力和對已有知識的掌握基礎,再進行數學教學.其次,多媒體輔助教學的方式也是值得推薦的一種方式,通過圖片及視頻展示的方式,讓學生感受具體的數學事件.例如,在《蘇教版初中數學教材》中“空間與圖形”這一板塊的學習過程中,可以先通過多媒體向學生展現空間圖形,采用移動與旋轉的方式讓學生從不同角度認識空間圖形,感受空間的“神奇”,使其樹立空間意識,再在此基礎上給出概念,然后讓學生分享生活中的空間圖形或物品,也可以選擇生活中喜聞樂見的事件,如地球每天不停地轉動就是在進行空間移動,生活中所吃的圓筒冰激凌形狀就是一個空間圖形等,再通過教學現場演示的方式讓學生切身感受空間圖像的定義與特點,例如通過紙上圖形平移與旋轉的方式,讓他們了解空間圖形平移的方向與角度,一個空間圖形從一個位置移到另一個位置中間空格的個數,通常學生都會給出錯誤的認識,認為兩個圖形之間的空格個數就是間隔,根據這個問題,老師應該通過現場演示的方式引導學生數格子,讓學生了解最方便、最快捷的方式是數圖形中對應點與數對應線段和圖形.通過數學聯系生活實際的方式,加深學生對于數學問題的印象,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他們的數學操作能力.生活實例與數學應用相結合的方式,有利于更快推動數學應用與實踐的常態化發展.
孩子的求知欲是相當強的,他們對于自然有著先天的好奇心,在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可以充分利用這一特點,培養其數學求知欲與自信,讓他們敢于質疑、大膽質疑,使其形成獨立思考的數學習慣,當然,數學的發展應用也是相當重要的.《蘇教版初中數學教材中》增添了許多具有很強應用性的數學問題,不同的教學方式所呈現的教學效果是不同的,只有將數學情感融入到數學應用中,才能夠激發自身學習數學的潛能.老師可以適當安排具有操作性、開放的數學家庭作業,例如,通過自己找材料,制作一個自己喜歡的筆筒,可以是幾何空間形狀,制作完成以后,將它帶來學校進行展示,評比出最佳筆筒.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將學習與興趣融合在一起,再推廣到應用,這樣才能推動數學“應用與實踐”的常態化.
在傳統教學中,數學教學只是一種單純的老師教,學生學的過程.嚴重忽略了數學的實際應用,要想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將數學教學“實踐與綜合應用”常態化,需要特別注重學生的動手、動腦能力,當數學情感的培養與數學實例的應用也是相當重要的,一些與數學生活相關的生活情境對數學學習具有推動作用.其次,學習過程中的自主與合作交流,能夠有效提高學習效率,合作的方式能夠將每個人的問題進行整合,并找出其中的規律.總而言之,只要能找到正確的方法,數學“實踐與綜合”的常規化是可以實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