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揚桂
(廣西資源縣資源鎮初中,廣西 資源 541499)
留守兒童的存在,是當前欠發達地區的一個普遍現象,也是長期以來我國城鎮化進程中農村務工人員流入城市、服務城市發展而導致的結果,這一群體在現實中面臨的教育關愛問題對我國未來發展產生的影響是重大的。一般來說,留守兒童具有以下特征:一是留守的時代性。本世紀初,隨著農村生活條件的極大改善,外出務工隊伍中夫妻雙雙一起離家外出打工的人員增多,留守兒童自然也就具有了時代特性。二是性格的雙重性。由于長期不能與父母在一起,缺乏來自父母的管理與培育,留守兒童與父母面對面的交心少,從而造成性格的分裂。三是情感的多維性。農村家庭出現變故對留守兒童影響巨大,一些留守兒童為了尋求感情寄托,出現早戀現象,甚至受外界不良影響而成為社會小混混。由此,關愛留守兒童是十分必要的。
由于留守兒童特殊的成長環境,父母常年不在身邊,缺乏有效的溝通。因此,作為教師我們有責任也有義務去彌補孩子在這一方面的空缺,經常與孩子談心,了解孩子的思想狀態并為他們排憂解難,使他們心中的委屈有地方傾訴,使他們的心靈感受到溫暖。但是這種溝通短時間內是無法奏效的,需要我們長期堅持不懈的努力,構建一種長效機制,確保將工作落到實處。
(一)建立留守兒童成長檔案,健全動態監測機制。成長檔案中我們要詳細的記錄學生的家庭情況、性格特點、思想特征以及在校參加活動的情況等,使其他老師和班主任能夠通過學生的成長檔案對這個學生有個基礎的了解,以便開展下一步的教育教學工作,也使學生能夠感受到來自老師的關心與重視。
(二)創建“成長導師制”,引領學生健康成長。我們可以通過選拔優秀的教師,組建一個成長導師隊伍,對于一些需要特殊幫助的學生,形成一對一的輔導模式,從學生的心理、生活、學業等方面展開教育,幫助這些學生度過人生的困境。此外,學校還要定期組織專業人員對導師開展專門的培訓,指導老師進一步的去了解孩子們的成長規律與心理發育特點,結合學生所面臨的主要境況給予專門性的指導,為學生提供更好的教育,促進他們身心健康發展。
父母作為孩子最親近的人,卻在孩子最需要陪伴的時候不得不遠離,導致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缺少了父母的關愛,內心十分孤獨。作為與留守兒童接觸最多的我們,應當對學生的這種情感的空白加以填補。這需要我們投入更多的時間去與學生進行溝通交流,成為學生的朋友,排除他們內心的孤獨感,還要及時了解學生在生活中的困難并給予幫助,使他們感受到來自老師的關愛。
此外,留守兒童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學校度過的,一個班級便是一個大家庭。因此,一個良好的集體環境對于學生的成長來說尤為重要。因此,我們要為學生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使學生融入到學校的大集體中去。孩子們天性愛玩,但由于父母不在身邊,很難走出去,因此我們可以經常組織孩子們出去郊游,使孩子們在游玩的過程中與同學建立良好的關系,同時也使他們感受到自然的神奇與偉大,釋放他們壓抑的情感。在教學的過程中我們也要多組織一些集體活動,比如話劇表演活動、辯論賽等等,鼓勵孩子們積極的參與進來,在活動中增進同學之間的友情,培養他們合理競爭的意識,并在不知不覺中使他們的學習能力得以提升。
隨著留守兒童數量的逐漸增多,情況也不盡相同,老師工作的難度也逐漸加大,傳統的教學方式已經很難滿足目前留守兒童的教學需求,因此,作為教授,我們必須創新做法,提升工作效率。
(一)建立留守兒童自主管理模式。很多留守兒童產生思想負擔的主要原因就是認為父母是因為不疼愛自己才離開他們的,因此,針對這種情況我們可以組織學生召開以“體諒父母”為主題的班會,使學生認識到父母在外的艱難,認識到父母并不是因為不愛他們才選擇外出務工,正視因為太愛他們,想要為他們創造一個更好的經濟條件才不得不離開他們。學生一旦理解的父母的難處之后,便會變得更加懂事,堅強,逐步養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習慣,更加自覺自律。
(二)家校合力,共育未來。雖然孩子的父母不在身邊,但我們仍然不應當忽視父母對于孩子的巨大影響,因此,我們要與孩子的父母、監護人形成三方面的合力,共同促進孩子的健康發展。首先,我們要經常與父母進行溝通,使父母及時的了解到孩子的近況,以便與孩子展開良好的溝通。其次,對于孩子的監護人,大部分為孩子的爺爺奶奶或者姥姥姥爺,他們大多數知識文化水平不高,認為只要負責孩子的衣食住行就已經足夠了。針對這種情況,我們要經常與監護人溝通,通過召開家長會等,使孩子的監護人轉變對孩子的教育思想,注重對孩子的教育以及思想方面的關注,充分發揮監護人的作用。如此,學校、父母、監護人三方形成合力,共同促進孩子的發展。
要從社會的角度解決農村留守兒童的心理問題,僅僅靠道德的約束是不夠的,需要完善相關的法律制度,努力落實《未成年人保護法》《義務教育法》等法律法規。突出父母及其他監護人在監管、呵護、教育方面的責任,維護少年兒童的正當合法權益,保證留守兒童健康成長。此外,在教育目標中補充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廣泛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課,心理健康教育的直接目標是廣泛開展對各種心理疾病的防治,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其根本目標是充分挖掘學生的心理潛能,培養其良好的心理素質,促進他們個性的健全發展,增強他們的社會適應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
總之,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已經成為一個越來越突出的社會問題,作為教師來說,我們要積極地為留守兒童的教育構建一個長效發展機制和良好的成長環境,與學生的父母、監護人一起為他們撐起一片藍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