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立清
(天津市經濟貿易學校,天津 300381)
2016年李克強總理在代表國務院向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作政府工作報告時提到:“鼓勵企業開展個性化定制、柔性化生產,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李克強總理提到“工匠精神”,讓這個離我們漸行漸遠的詞重新回到了公眾的視野,足見國家對于重振工匠精神的決心。職業院校是培養“大國工匠”的搖籃,職業院校的根本任務是立德樹人,培育和弘揚工匠精神是職業院校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養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根本任務之一。職業院校必須將工匠精神的培育貫穿于教育教學全過程,把工匠精神刻入學生心中。中等職業教育作為職業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承擔著為社會輸出初、中級技術人員及技術工人的重要使命,在整個教育體系中處于十分重要的位置。可以說,中職學生是未來產業大軍的重要來源。基于此本文就中職物流服務與管理專業弘揚培育學生工匠精神實踐進行創新研究。
(一)工匠精神是指工匠以極致的態度對自己的產品精雕細琢、精益求精、追求更完美的精神理念,它既是我國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更是新時代應該大力弘揚的時代精神。其內涵主要包括:
(二)精益求精。注重細節,追求完美和極致,不惜花費時間精力,孜孜不倦,反復改進產品,把99%提高到99.99%。
(三)嚴謹、一絲不茍。不投機取巧,必須確保每個部件的質量,對產品采取嚴格的檢測標準,不達要求絕不輕易交貨。
(四)耐心、專注,堅持。不斷提升產品和服務,因為真正的工匠在專業領域上絕對不會停止追求進步,無論是適用的材料、設計還是生產流程,都在不斷完善。
(五)專業,敬業。工匠精神的目標是打造本行業最優質的產品,其他同行無法匹敵的卓越產品。
淡泊名利。用心做一件事情,這種行為來自內心的熱愛,源于靈魂的本真,不圖名不為利,只是單純的想把一件事情做到極致。
將“工匠精神”培育滲透到專業發展、課程建設、實驗實訓、產教融合的全階段,依據不同崗位職業技能與職業素質要求,通過富有特色的教育實踐活動,持續培育與塑造,促使學生真切領悟“工匠精神”的實質內涵與價值追求,實現人才培養內涵提升。
(一)德育教育課程融入工匠精神培養實踐
將工匠精神融入德育課程教學任務,首先教師充分認識到工匠精神培養的重要性,其次教師對德育教材進行深入分析,將工匠精神合理安排到教學內容中,例如可以將與工匠精神相關的案例、文章通過多種方式,生動有趣的融入到教學。除此之外豐富德育教學方法,盡量采用信息化手段通過案例教學、職業場景教學等加深學生對工匠精神的理解。
(二)物流專業課程融入工匠精神培養實踐
物流專業課教師對本專業學生必備的職業素養進行分析,總結出培養相關素養的教學方法,在此基礎上將此類方法運用到日常教學活動過程當中,這樣才能使學生真正具備“敬業愛崗、遵章守紀、樂于奉獻,具有誠信意識與服務意識、良好的團隊合作精神”,要將“工匠精神”的培養與專業課程的教學工作緊密聯系起來,并要結合物流與服務管理專業的實際情況,將“工匠精神”融入日常教學活動當中,以求在潛移默化當中培養和塑造學生的“工匠精神”。邀請“工匠大家”走進校園,走進課堂,走到學生身邊,在舉手投足之間向學生展現“大匠”風采;在管理模式上,實行校園專業教師與校外企業師傅相結合的“雙導師”制,在課堂教學中由任課教師滲透“工匠精神”培養學生“正心精心、敬業精業”的態度。
(三)實習實踐過程融入工匠精神培養實踐
企業實訓和頂崗實習是中職學習的重要環節,無論在時間還是內容上對學生職業技能與素養提升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以校企合作為基礎,以企業實訓和頂崗實習為載體,以強化物流相關崗位職業素質養成訓練為內容,打造物流專業的學生職業技能提升訓練平臺,使學生在企業實訓和頂崗實習環節中雕琢學生“精湛高超”的工匠技能,激發學生對行業、企業、崗位的向往之情,激發學生對技藝傳承的使命感,在無形之中淬煉學生的“匠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