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會芬
(河北省博野縣程委鎮中心校鳳凰堡小學,河北 博野 071300)
在民主教學中,應從生活經驗入手,通過多種形式,創設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激勵性的問題情景,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這樣,學生們不僅能獲得知識、形成技能、掌握數學的方法,而且能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
俗話說:“有備而來,方能胸有成竹?!睂τ诶蠋煻?,要上好課,就必須備好課。因而在備課時,教師要認識分析教材、大綱、學生特點的差異情況,針對不同學生制定不同的目標,確認哪些知識點是屬于共同目標,哪些屬于層次目標,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能力選擇達標目標,使他們充分把握自己的學習主動權。通過有備的教學,保證學困生“吃得了”,使中等生“吃得好”,學優生“吃得飽”。這樣兼顧學生,讓他們看到老師對他們的重視和理解,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和主動性,使他們由“要我學”變為“我要學”。如:我在教學《平面圖形的認識》一課時,我為學生創設了這樣一個情境:圖形爺爺今天帶著他的孩子們到我們的課堂和同學們做朋友,你們想知道他們叫什么名字嗎?多媒體呈現各種顏色的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手拉手向同學們走來,孩子們的注意力馬上被吸引到問題上,“他們叫什么名字啊”,通過對圖形的認識,孩子們很愿意幫著他們起名字,不但起名字,還能說為什么叫這個名字。這種情境,喚起了學生的求知欲望,點燃了學生思維的火花。
小學數學課堂既要激發起學生對數學課的濃厚興趣,又要科學正確地傳授給學生以知識和能力。
根據費賴登塔爾的觀點,教師在數學教學中應注意培養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索的精神。小學生年齡小,抽象思維能力弱,教師應引導學生充分利用和創造各種圖形或物體,調動各種感觀參與實踐,同時教給學生操作方法,讓學生通過觀察、測量、拼擺、畫圖、實驗等操作實踐,激發思維去思考,從中自我發現數學知識,掌握數學知識。讓學生動手實踐,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作為教者本身來講,要從各方面來完善自己,比如,師德修養,文體方面等等,讓學生從內心尊重你,要和學生結交成好朋友,從而使他們喜歡你的同時,也喜歡你所教的學科。現在很多教師在思考如何讓學生學好數學時,經常考慮的是如何激發學生的興趣,卻忽視了自身的素質要求,如果自身不修邊幅、口無遮攔的,如何讓學生喜歡上你,更不用說喜歡上你的課了。學生一開始就抵觸你,即使你再如何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都只是“剃頭擔子一頭熱”。
在教學中,教師要加強學生能力的培養,引導學生由“學會”向“會學”發展,舉一反三,培養他們解題的能力,引導他們逐步理解和掌握獲取數學知識,解決數學問題的方法,讓學生學會分析、綜合、轉化、假設、比較、逆向等方法。
在課堂上,我積極挖掘學生數學知識的內在智力因素,讓學生借助“學法”更好地消化、吸收、應用數學的知識。如在講例題“三年級一班栽樹40棵,二班栽的比一班多5棵。兩個班一共栽樹多少根?”時,我提出一系列問題讓學生思考:這道題說的什么事?有幾個班栽樹?那個班栽得多?“一共”是什么意思?求“一共”用什么方法?這一連串問題使學生在思考的過程中把解題的方法也有機結合起來,教會他們怎樣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從而培養和鍛煉學生的能力。培養運用信息技術手段輔助學習的能力。信息技術在教學上的運用,是教育事業現代化的標志之一。在教學過程中使用錄音、投影、電視、電腦、網絡等多媒體現代化教學手段,有利于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學生的思維,有助于向學生提供生動逼真的教學情景,拓寬了學生的視野。采用信息技術輔助教學,還可以化大為小或化小為大,科學、生動、直觀地展示教師用語言很難表達清楚的問題情景或動態過程,從而增大了課堂教學密度,提高了教學效率。
數學的練習是使學生掌握系統的數學基礎知識,訓練技能、技巧的重要手段,也是培養學生能力、發展學生智力的重要途徑。數學練習必須精心設計與安排,因為學生在做經過精心安排的練習時,不僅在積極地掌握數學知識,而且能獲得進行創造性思維的能力。例如,為了了解學生對數學概念是否清楚,同時也為了培養學生運用概念進行判斷的能力,可以出一些判斷對錯或選擇正確答案的練習題。舉個具體例子:“所有的質數都是奇數。()”如要作出正確判斷,學生就要分析偶數里面有沒有質數。而要弄清這一點,要明確什么叫做偶數,什么叫做質數,然后應用這兩個概念的定義去分析能被2整除的數里面有沒有一個數,它的約數只1和它自身。想到了2是偶數又是質數,這樣就可以斷定上面的判斷是錯誤的。
綜上所述,是我在教學中的點滴體會。總之,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只要我們認真鉆研教材,緊緊圍繞培養學生素質、能力,突出小學生的特點,運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精心設計每一個教學環節,就能激發和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