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媛媛
(河北省張家口市蔚縣楊莊窠鄉中心學校,河北 張家口 075700)
部分語文教師教學活動中存在懶惰思想,沒有針對教學工作實際需求進行設計和編寫教案,而是照抄成品教案內容,備課過程演變成為謄寫的過程,對于教材的拓展運用、學生的身心特點以及教學方法的選擇與確定等等沒有充分兼顧,導致課堂教學準備倉促。
一些語文教師習慣于按照自己的傳統教學方法組織教學活動,對近年來開展的教學改革視而不見、充耳不聞,甚至教學方法多少年如一日,未見根本上的轉變,沒有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也未能給予學生自主的學習空間,整個教學活動以自己的單向灌輸為主,還是以填鴨式的教學模式開展教學。
教學設備是教學活動得以順利開展的重要輔助手段,過去一段時期受制于教學條件的限制,語文教學設備升級遲緩。近年來,這一方面的狀況有了較大改善,但是仍有部分教師對信息技術手段掌握不熟練,或是存在著不正確的思想認識,在具體工作中運用不積極,存在抵制思想,導致這樣的先進設備在語文教學活動中無法充分發揮出其應有功能。
人是情感動物,教學活動有別于其他生產勞動最為顯著的一點是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溝通,通過語言、動作實現文明的傳承、知識的傳授。部分教師與學生之間沒有能夠建立起良好的關系,教師與學生心理上相距較遠,學生對教師有著一種本能的畏懼感,這樣的教學環境不利于課堂教學的深入開展。
作為新時期的小學語文教師,一定要科學地開展備課并充分準備,首先要對教材進行全面的研究,從一冊、一單元到一篇課文的順序把握好教學的重點難點,對于需要強化鞏固的地方做到心中有數,將其有效融入到教學設計之中。其次要對教學對象進行分析研究,小學生尤其是高年級以后的小學生,思維具有了一定的獨立性,性格也更加叛逆,教師在教學活動組織中要兼顧到學生的這些特點,因勢利導、強化引導,保證整個教學活動與學生的思維思想特點相吻合。另外,教師還要精心設計教學方法,要針對不同類型的教學內容,科學確定最佳的教學模式、方法,使其更加貼近語文教學實際工作需求。
改革是教學創新的核心因素與動力源,語文教師一定要站在教學改革的最前沿,將先進的教學經驗、教改成果吸收借鑒運用到自己的語文教學活動之中,實現汲取眾人之長,提高教學成效的目標。在借鑒、消化和創造先進經驗的同時,教師要格外注重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這是新課程改革提出的重要目標之一。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盡可能創設更多的機會讓學生參與互動,能夠依靠學生相互分析研究、深入思考解決的問題,教師應當盡可能將其設計為教學提問或者思考題的形式,引導學生自主開展分析研究。教師在這一過程中發揮點撥引導的功能,學生無法自行解決的問題才由教師出面進行點撥,并且教師的點撥僅限于方式方法的指導,并不直接給予現成的答案。教師還可以要求學生走上講臺,代替教師開展一些知識點的鞏固教學,這樣的新穎模式既能夠滿足學生的參與愿望,同時也能夠使課堂教學氛圍更為輕松活躍,讓學生在快樂的氣氛中學習語文,從而達到更加牢固掌握的目的。
信息化媒體是近年來運用最為廣泛的教學手段,其具有信息容量大、演示方式活、學生興趣高等顯著優勢。教師要注重科學合理的運用,在多媒體手段運用的頻率上,每一節課原則上不超過三次,總時間控制在三分鐘以內,防止其過多地占用教學時間。其次要保證多媒體手段在最為恰當的時候使用,如在新課導入、重難點突破、教學氛圍營造等方面,可以發揮多媒體的功能。運用多媒體可以補充語文教材中所沒有的教學信息,通過影音播放的形式提高教材的生動性與豐富性,使其轉變為學生喜聞樂見的立體教材。教師還可以運用多媒體手段播放音樂或是與教材中心思想相吻合的典型場景,激起學生內心的強烈情感,從而達到增強思想引領成效的目標。
良好的師生關系能夠讓學生更加樂于和教師接近,樂于學習語文。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要關愛每一位學生,讓他們感受到教師的和藹可親,學生的語文學習中遇到困難時,教師可以利用業余時間幫助他們補習,也可以安排其他學生進行相互幫助。學生在課堂提問上陷入僵局,教師可以輔之以鼓勵的眼神或是肢體語言,緩解學生的緊張心理,再進行必要的要點提示,引導他能夠準確的回答問題,即使學生仍然無法準確回答的,也要創設一定的機會,讓其結束學習問答,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在學生語文學習中取得進步時,教師要及時進行表揚,讓他們感受到語文學習的成功與快樂,從而進一步增強學習熱情。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當針對課堂效率低下產生的根源進行深入分析,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學生的學習激情,優化語文教學過程,拓展教學空間,全面提升課堂教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