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學香
(寧夏中衛市中衛中學,寧夏 中衛 755000)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充滿神奇色彩的自然科學,實驗是研究與學習物質及其變化的基本方法,是科學探究的一種重要的途徑,是認識物質與創造物質的重要手段。許多新元素與新材料都是在實驗室中發現與合成的。實驗在化學教學中的地位不容忽視,初高中教材中的化學實驗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能力、邏輯思維能力、推斷分析能力、創新能力等綜合能力.實驗對發展學生化學核心素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在實際教學中,有許多教師為了節約課堂時間,擴大課堂容量,減少做實驗帶來的麻煩,幾乎不做實驗,只是在反復的講實驗,在作業本上練實驗,學生的成績也還不錯,于是有更多的人仿效,這樣的化學教學我認為是不可取的,急功近利,不利于學生正確價值觀念、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的形成。
化學實驗可以調動學生的各中感觀,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勾起學生的好奇心,是學生積極主動的獲取化學知識 認識和解決化學問題的重要實踐活動。
形形色色的物質進行著千變萬化的化學變化,化學教學就要通過典型實驗來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掌握必需的實驗操作技能。教師可先適當的引導學生對整個實驗過程與變化進行預先的預習與猜測,然后指導學生從那些方面觀察,怎么觀察,并思考為什么會有這樣的現象,從現象到理論,由感覺到知覺。如在學習金屬鈉的性質時,就安排學生提前預習,明確實驗的目的是了解鈉的性質,包括鈉的物理性質與化學性質,要求學生以小組準備實驗預習單。實驗要求“用鑷子從煤油中取出金屬鈉,用濾紙吸干表面的煉油,用小刀切去外皮,觀察鈉的光澤與顏色。并切一小塊鈉加熱,觀察現象”。學生自已做實驗能直觀的看到鈉的銀白色光澤,用小刀切時能感覺到鈉的柔軟。若學生不自已做實驗,不親自觀察,是不能感知金屬也是可以用刀輕輕切開的,鈉的銀白色光澤到底是什么樣的。只有自已做了實驗,在加熱鈉時對鈉先由不規則的小塊熔為銀白色小球后突然燃燒才會有更深刻的記憶,理解起來也容易,因為實驗現象就像畫面一樣在腦中。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是課堂的真正參與者,學生的主體能動性被充分發揮出來。在實驗中學生的動手能力、觀察能力,分析能力,小組同學間協作能力都會有提高。而且在實驗的過程中大部分小組的鈉熔化為小球時表面覆蓋著一層黑色,在燃燒時都有黑煙,空氣中有煤油的氣味。學生會對這種課本上沒有提到的現象充滿好奇,會猜測、討論、交流,從而得出鈉保存在煤油中,同時會想辦法讓鈉燃燒時沒有上述現象。實驗讓學生有了成就感,讓學生對知識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有了對更多知識的渴望。
通過實驗,學生養成了愛思考、常動手的習慣,養成了實事求是的態度。若對某一問題有疑問,就會想通過實驗驗證。學生對無色的苯、無色的四氯化碳與無色的水會分層是理解的,但許多學生認為兩種都是無色的,即使分層也是觀察不出來的。通過簡單的混合,就能很明顯的看出二者的分界線。氯氣有毒,做氯氣性質實驗時,少量氯氣逸散在實驗室中,大部分學生就跑到窗邊去吸新鮮空氣,大家都說受不了,對氯氣的毒性有了深刻的印象。在實驗教學中教師應嚴格要求學生,使其的基本操作正確,規范,實驗報告設計合理,整潔美觀。
化學實驗中到處都是美麗的,要培養學生發現美的的眼光。實驗室里閃著亮光的玻璃儀器,泛著釉光的陶瓷儀器,各種各樣晶體模型,五顏六色的試劑本就很美。尤其是化學變化中的美更是讓學生們驚嘆。棕黃色的三氯化鐵飽和溶液滴入沸水中就會生成清澈的紅褐色膠體溶液,用氫氧化鈉溶液吸收銅與濃硫酸反應后的氣體,沒沒注意氫氧化鈉溶液倒吸入反應后的試管中,試管中出現了三種顏色,學生大呼”好看”.
曾看到過這樣的一個故事,在一次廚師大比賽中,有兩家的菜品、味道相當,不分伯仲,大家都不能取舍。最后獲獎的那一家是靠什么擊敗對方的呢?評委方給出的答復讓人信服,也讓人沉思,僅僅比另一家多做了很小很小的一點,就這一點讓他家于別家不同,這就是創新,創新就是敢于在原來的基礎上有那怕一點點的改變。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信息時代是科技創新的時代,我們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與創新思想。而化學實驗教學就能讓學生有了創新的來源與機會。在做葡萄糖的銀鏡反應的實驗時,有一小組怎么做都不成功,于是就進行了對比實驗,把其他小組的葡萄糖換來重做,還是沒有成功,又換了氨水,沒有成功,換了硝酸銀溶液,成功了。這也是一種創新,對于高中學生來說,能自已想到并會做對比實驗,用科學的方法進行了創新.后又在教師的啟發下對比兩瓶硝酸銀溶液的外觀不同在什么地方,有可能是什么干擾了銀均勻地附著在試管壁上,又聯想到硝酸銀溶液儲存在棕色試劑瓶中,可能是硝酸銀溶液見光分解后的物質產物影響了銀鏡反應,討論了銀鏡反應發生可能條件,為學生埋下了好奇與探究的種子。在實驗教學中,不但培養了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而且使學生潛在能力得到了挖掘,使學生有收獲有成就,這對學生的將來的發展是有益的,是可持續發展的。
在化學教學中實驗必須要實實在在的讓學生動手做,去細心的觀察,讓學生自已思考,自已學會分析方法,掌握基礎的實驗技能,而不只是講實驗,只在練習中做實驗。要讓學生在實驗中體會化學的奧妙,滲透科學的學習方法,形成正確的價值觀與人生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