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妍
(河北省永清縣三圣口鄉中學,河北 永清 065600)
根據中學地理教學大綱,初中地理的教學目的,是在小學地理教學的基礎上,使學生獲得比較系統的地理知識和基本技能,并積極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智力,培養他們學習地理的興趣、愛好和獨立吸取地理新知識的能力。根據地理學科的特點,地理教師應不斷地改革教法,提高課堂藝術,把死課本變成"活"課堂,利用各方面有利因素,激發學生的情趣,把地理課變成學生喜愛的學科。
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深入挖掘教材的趣味因素,通過富有情趣的引導作用,使地理課堂一開始便形成一種活躍愉快的氛圍,使學生產生掌握新知識的強烈欲望,達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目的。問題引入方法在地理教學過程中應用十分廣泛,但在運用問題引入方法時要充分注意到初中階段學生的年齡特征、心理特征,照顧到學生學習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充分體現學生互動、學生是學習的主人這種新的教學理念。有疑才能產生學習認識上的沖突,激發強烈的求知欲望,點燃思維的火花。在地理課堂教學的開始展示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進入教學活動中去,既能激起學生的興趣,又可啟迪學生思維,使其主體作用得以充分發揮。地理課堂教學的根本任務就是讓學生把握教材的重點,突破難點。因此,只有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其思維的缺點凝聚在教材的重難點上,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學過程是一種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持續不斷的活動。學生對知識的學習是在已知和未知的矛盾中進行的。問題是地理教師抓住學生認知矛盾的焦點,通過創設問題情境,以問題的形式來揭示矛盾,讓學生對所學問題產生疑惑,期待著答案,以引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欲。
問題情境設置廣泛用于初中地理課堂教學中,其特點是當學生要求解決新的、未知的地理知識或地理技能的問題時的一種心理狀態。它促使學生原有的認知與新知發生激烈的沖突,學生意識中的矛盾激化,從而產生問題。如借助直觀方法設置地理問題。主要是通過教具、實驗、多媒體的方法。如初二地理"中國的疆域"教學"中國東西端時間差異"的時候,我通過地球儀的演示實驗設置問題如下:當烏蘇里江上撒滿陽光的時候,此時的帕米爾高原上是什么景象?通過實驗演示,學生很輕松得到答案。充分利用教材中的"信息傳遞"來設計地理問題。如講述世界人口問題時,首先請同學們根據人口增長數表,算一算一節課的時間世界上要增長多少人?這樣,同學們腦海中一下子就建立了世界人口"多"這個概念。然后再請同學們閱讀課本中的四幅漫畫,得出人口增長過快,使環境破壞嚴重、水土流失、土壤沙化,使社會問題增多:醫療衛生、教育、交通等都跟不上社會需要。
"從生活走向地理,從地理走向社會","讓學生獲得對生活有用的地理"是新課程的基本理念,它體現了教學應貼近學生的生活,讓學生從身邊熟悉的生活現象中去探究并認識地理規律,使學生體驗到生活中處處有地理,地理源于生活,對生活有用。當然,從學生的生活出發教學,也為學生發現、探索地理問題,提供豐富、生動、有趣的資源,增強學習樂趣。學生感受到地理有用而有趣,就可以極大地激發深入探究的欲望。如在學習"地球的地理意義(二)"時,我們先讓學生回憶如下生活事件:一年四季白天長短變化情況,一年四季自己的影子長短及方向變化情況等,然后再請學生思考引起這種變化的成因是什么。讓學生從自己熟悉的小事件中獲得地理知識。又如講到"商業中心和商業網點"時,分別讓生活在中心城區、集鎮所在地、行政村所在地和規模很小又偏僻的自然村的學生,分別介紹他們居住地的商店規模、數量、商品種類、最常用的購物方式、購物品種等,引導學生從熟悉的生活事例中引出相關的商業類型。
運用多媒體教學,可以突破難點與突出重點,優化教學效果。地理教學中有許多重要的地理現象和地理過程是比較抽象的,看不見,摸不著。如果借助多媒體教學,可以化不可見為可見,化抽象為形象,化靜為動,使學生接受信息時首先有一種嚴謹務實的感覺,配之以精練的講解,知識重難點會因勢利導得以突破,從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如講"太陽直射點的移動規律和世界各地晝夜長短變化"這一問題時,可利用多媒體課件使太陽直射點由北回歸線逐漸南移,可見北半球正午太陽高度由最高值逐漸變小,白天時間逐漸變短,北極圈內有極晝現象的范圍越來越小,南半球正好相反;當太陽直射點移動到赤道上時,南北半球同緯度地區中午太陽高度角相同,晝夜平分;當太陽直射點繼續南移到南回歸線時,北半球晝最短,北極圈以內全是極夜,南半球正好相反。本來一個很難講的問題,通過投影演示,使學生似"親眼目睹",重難點迎刃而解。投影以其直觀、形象、生動、感染力強等獨特的長處和優勢顯現出極大的生命力,成為廣大教師廣泛采用的一種手段。
學校地理教學包括課堂教學和課外活動兩個方面。開展地理課外活動,能鞏固學生課堂學到的地理知識和技能,擴大學生的地理知識領域,并且發展學生的智力。
地理課外活動是一種比較容易激發和形成學生興趣的情境,因此積極組織與地理課堂教學內容有關的活動,比如讓學生參加野外觀察、地理調查或參觀活動,培養學生了解地理要素的技能;組織愛好地理的學生進行各種地理實踐活動。
總之,在地理教學中,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和手段,抓住地理學科的特點,通過教師的激發引導學生的興趣,讓學生能積極地、能動地、自覺地從事學習,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形成教與學的良性循環,不斷的給學生學習樂趣的體驗,讓他們受益終生。因此興趣是教學研究中的一個永恒的主題,教師自然也就永遠負有培養的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