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媛
(河南能源義煤公司后勤中心,河南 義馬 472300)
隨著改革開放的日漸深化,我國社會轉型加速,城市社會結構和利益格局發生了深刻變化,如何加強城市社區黨的基層組織建設、鞏固黨的執政基礎,如何發揮黨組織對社區建設的領導與推動作用,成為我黨和政府亟待探索和研究的問題。
基層黨組織不是一般的社會組織,而是政治組織,基層黨組織的根本屬性是政治屬性,基層黨組織的基本功能是政治功能。基層黨組織的根本任務是扎根基層組織社會,增強組織基層社會的能力,鞏固黨的執政基礎。城市基層黨組織有很強的示范效應,應強化政治引領作用,引導基層黨員干部樹立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在面對各種考驗時,能堅定站在黨和人民的立場上,自覺維護黨中央權威,貫徹落實黨中央的路線、方針和政策。治國安邦,重在基層;管黨治黨,重在基礎。只有基層黨組織發揮黨建的引領作用,黨的根基才能牢固,黨才能有戰斗力。
黨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黨的十九大提出了建設服務型政黨的目標,基層黨組織必須把服務作為基本職責。當前處于經濟轉速換擋、結構優化升級、動力轉化提質的“三期疊加”和風險加大時期,不同利益主體之間的矛盾頻發,老百姓的利益訴求和期望更高。這必然要求基層黨建工作與群眾零距離,打通最后一公里,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憂群眾之所憂,進一步強化服務意識,提高服務水平,真心實意為群眾辦實事、做好事、解難事,做到服務改革,服務發展,服務群眾,服務民生,服務黨員,將群眾和基層黨組織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
由于當前我國社會正處于從農業社會走到市場經濟的轉型期,人們容易受市場經濟中不良因素的沖擊和非主流思潮的影響,一部分基層黨組織對黨建工作不夠重視,集中精力抓業務抓經濟,對黨建工作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只是簡單被動的應付,認識不到黨建工作對業務工作的引領和指導作用,認為黨建工作不容易出業績出成果,對黨建工作組織不力,黨建工作“第一責任人”黨性意識不強,認為黨建工作就是報送資料、填寫表格、讀讀報紙,使黨建工作與業務工作相脫節,認為黨建工作是工作中的“負擔”。一些基層黨組織形同虛設,基層黨組織職能作用被弱化、虛化、邊緣化,沒有很強的凝聚力、影響力和號召力。
由于受到利己主義和拜金主義思想的影響,一部分黨員有功利化的價值取向,黨員先鋒意識淡化,信奉“既不出事,也不多事”;黨性意識淡簿,把自己混同于普通群眾,沒有大局意識,放松了對自己的要求,發揮黨員干部先鋒模范作用的積極性、主動性不夠;理想信仰動搖,愛黨、興黨、憂黨、護黨的意識退化,對基層黨建工作缺乏責任感和參與度,滿足于“平平淡淡”,工作上不求進取,只關注與自身利益有關的事情,有的黨員干部甚至不履行黨員職責,帶頭違反政治紀律和組織紀律,嚴重損壞黨員隊伍的形象。
基層黨組織是黨執政大廈的地基,需要構建以城市街道黨工委為核心、基層社區居委會黨委為基礎、社區內居民黨小組等各類黨組織為網絡、駐區單位以及“兩新”組織為補充的區域化大黨建新格局。依托體制內資源,深入推進城市街道黨工委—社區居委會黨委—社區居民黨小組,向社區樓院(居民黨小組包樓院)、樓門(黨員骨干包樓門)以及自治單元縱向延伸,將基層黨組織建設的觸角延伸到最基層,形成基層黨組織體系與社區自治組織體系(社區—樓院—樓門)相互匹配的基層黨組織黨建格局,通過好的基層組織架構促進社區治理精細化。依托體制內黨建資源,補強體制外“兩新”組織黨建短板,推進街道轄區工商、稅務以及社會組織業務主管機構強化“兩新”組織等黨建工作,推進工青婦聯等“樞紐型”群團組織以及行業協會將基層黨組織建設嵌入“兩新”組織,加快制定街道黨工委、社區黨委問需“兩新”組織需求清單制度,通過提供服務與“兩新”形成黨建工作相互融合,助推“兩新”組織健康發展。
基層黨建要突出抓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堅持紀律面前一律平等,全面從嚴治黨。以《中國共產黨黨章》為綱,以《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為準繩,依據相關法律法規強有力地規范各級黨組織、黨員同志健康發展和成長,廉潔自律,不斷凈化和塑造良好政治生態。以健全覆蓋全體社會成員的信用記錄和信用基礎設施網絡為基礎,以信用信息合規應用和信用服務體系為支撐,以樹立誠信文化理念、弘揚誠信傳統美德為內在要求,以守信激勵和失信約束為獎懲機制,形成約束性機制的源頭治理。實踐中,城市基層治理以及基層黨組織建設的對象實質是原子化的個人,源頭治理、系統治理的有效途徑是對原子化的個人進行懲戒與獎勵,抓早抓小、防微杜漸,讓基層黨員、干部知敬畏、存戒心、守底線,以達到約束個人、促進有效社會治理的目的。
在當前重要戰略機遇期轉型發展的新形勢下,城市基層黨建工作只有開辟出一條新途徑,充分發揮城市基層黨組織和基層黨員的模范帶頭作用,構建新時代城市基層黨建新格局,全面加固城市基層黨建工作的堡壘功效,才能夠不斷為推動全面從嚴治黨政治新格局開辟新路徑,鞏固黨的群眾基礎和執政基礎,形成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的政治新形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