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比 周月琴
(沈陽化工大學,遼寧 沈陽 110000)
沈陽是一座有著7200年的文明歷史和2300年建城史的歷史文化名城,位于東北中心的城市,沈陽的城市文化也包括了以多民族融合為背景的民族文化,以及現代工業文化等等,經歷了清朝,滿族文化的盛京景象,沈陽可以說是有著很深遠的文化積淀了,在這樣的背景下,打造具有地域特色,兼具人文關懷的沈陽文創農業,開發獨具沈陽特色的文化產業。
現如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已經進入了一個新的時期,以創新為核心的文創農業成為了文化產業的一個焦點。黨的十九大提出了“項目帶動產業,以園區帶動地區”的產業模式,這是黨對做好農村,農民和農業“三農”工作的一系列方針和政策的繼承跟發展。[1]所以在“鄉村振興”的背景下我們要打造沈陽文創農業就要充分利用沈陽當地豐富的民族文化資源,把傳統農業和文化創意融合到一起,改變傳統農業的經營模式,在民族文化得到傳承和發展的前提下,打造獨具特色的沈陽文創農業。
國內目前,文創農業的關注焦點在北京,上海,杭州等城市,但是對沈陽的文創農業研究甚少。自黨的十八大以來文化產業已經變成了國民經濟中一項非常重要的產業,也隨著傳統農業的發展,變得越來越廣泛。民族文化的傳承是文創農業發展道路上的指示牌,發展旅游業又是民族文化發展和傳承的重要途徑,隨著國家政策的推進發展,文創農業的發展也具備了廣闊的空間與潛力,所以我們應當結合沈陽的當地文化,從而探索出沈陽文創農業與民族文化的傳承與發展的新模式。在“鄉村振興”戰略的背景下,農業正處于要轉型升級的特殊階段。文創農業又是繼觀光農業,休閑農業還有生態農業之后新興起的一種農業產業模式。文創農業是傳統農業和文化創意產業的一種融合,要用文化創意的思維邏輯,把文化,科技和農業緊密的聯合在一起。在這個基礎上,我們大可以在沈陽已有的生態農業旅游基礎上加以文化創新,將文化創意和農業產品融合到一起,打造沈陽市個性農產品品牌,形成沈陽市極具特色的產業,文創農業。
沈陽現有主要的生態農業旅游區有:旅游生態圈,新大地綠色家園,三山梅花鹿園,馬耳山生態旅游區等。這些項目都是在意農業和農產品為基礎,為依托,加之目前市場的引導,把旅游業和農業結合到了一起,加快了沈陽傳統農業的轉型,沈陽近幾年的生態農業旅游已初具規模,其中包括了生態觀光農業,體驗農村民情,學習農業知識,參與農事耕作,了解農業發展種種項目。其中參與農事耕作在沈陽地區已經有了很高的知名度。這許多的生態農業項目滿足了上班族時間少,又希望能夠感悟到傳統文化,了解鄉村民情,周末在周邊鄉村走一走,散散心的愿望。但是往往沒有真正挖掘到農業的特色和吸引力,導致缺乏了生命力。在湖南創造性休閑農業的發展與研究中劉軍把休閑農業和其他農業結合起來,把文化旅游產業作為重點,利用當地的民俗風情,傳統節日等充分發掘當地的文化內涵,從而促進了當地文創農業的發展。突出了自己的IP,展現了文化品味,才打造了這一精品農業文化項目。
農產品跟一般的產品不同,農產品缺乏明確的商品分辨性,大米就是大米一般消費者很難分辨A產地生產的大米和B產地生產的大米的區別。商品缺乏分辨性就要從“人”“土地”找到包裝的切入點,將傳統文化特色加入到農產品的包裝設計,打造獨一無二的文創農產品。
文化創意的根本在于對傳統文化的堅守,傳承和創新,在歷史文化名城,極具東北特色的基礎上打造極具特色的農場,民宿,農產品等等,讓人們可以從沈陽文創農業中看到沈陽整個的社會文化,人民文化。在創立特色農產品品牌的時候,我們要突出自身的特色,做出產品的個性,將休閑農業,文創設計,養生,娛樂融合到一個產品當中去,學會打造品牌故事,用情感制造溢價,以文化創意為引擎,提升農業產品中的文藝特性,從而推動文創農業產業的全面升級。通過創意核心,借助到文化創意的力量,全面整合資源,實現沈陽農業的文創轉型,大力將沈陽文創農業推入大發展期。
所謂文創,應該是包含了“文化”與“創意”兩個層次。沈陽市政府大力扶持文創農業的發展與建設,而農業文創就應該把農業寫進特定的故事里去給他封印上特殊的印記,否則臺灣梅子夢工廠的梅子酒又與普通的梅子酒有什么區別呢?所以沒有文化創意的背景,梅子就只是梅子,創意是可以增加產品的附加價值的。“十二五”規劃中提出了加快文化產業的發展,[2]這一點無疑是沈陽休閑農業進一步深化,形成沈陽文創農業的黃金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