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雯雯
(國網河南省電力公司新安縣供電公司,河南 新安 471800)
互聯網與科技的飛速發展,使電力調度自動化系統得到了廣泛利用,在保證效率的同時,效益也得到了很大提高。目前,電力調度自動化系統依然含有諸多問題,為了保證電力調度自動化系統的應用效率最大化,需將其含有的問題切實的優化,如此才能保證我國公眾對電力的實際需求得到滿足。本文主要研究電力調度自動化應用與優化方式,具體如下。
電力調度自動化系統的技術裝備配置方案和系統功能規劃是電力系統最重要的組成部分。電力調度自動化系統是從運行需要、基礎條件、電力系統特點的角度出發,根據電力系統發展規劃、調度職責分工和調度管理體制而提出的具有經濟性和實用性的電力系統。它的內部結構復雜,是由人機聯系系統、計算機系統、遠動系統三類系統組成,是集安全分析、數據采集與監視控制、經濟調度控制(EDC) 和自動發電控制(AGC)功能為一體的自動化系統設備。并且對于電力調度自動化系統而言,它是通過分層方法進行系統的控制,這種明確分工的方式,使變電運行效率大幅度提高,也增加的運行的安全性。
此種電力自動化控制技術的具體應用就是在電力系統運行時對其進行數據采集,然后再通過各分布點的服務器對數據進行處理,并且根據這些數據分配所要負責的工作,在super2000技術下,電力系統會非常流暢的運行,在運行過程中很少出現事故,而且它的通用性比較廣泛適應能力比較強,會使電力系統的運行更加穩定,更安全,因此在電力系統應用中十分受歡迎。
該種系統的應用好處就是它具有很強的實時性以及開放性,這種系統的運行主要用系統中的衛星參與進行實時檢測,從而保證運行的時效性。除此之外,人還可以與系統進行互動,以便實現對系統的控制,另外,此系統的其他幾個功能也能夠幫助電力系統更好的工作更好的運行,目前此種能量管理系統多應用于各個城市。
智能電網調度控制系統為國電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D5000系統,配置實時監控與分析、調度計劃、調度管理及省地一體化、地縣一體化系統應用功能,橫向上,通過統一的基礎平臺實現三類應用的一體化運行;縱向上,通過基礎平臺實現省、地、縣調系統一體化運行和電網模型、參數、畫面的源端維護、全網共享。這是目前為適應“大運行”體系建設并全國推廣使用的新型調度自動化控制技術。
目前我國的電網中工作站有兩種,分別為移動工作站和遠程工作站。兩種工作站的網絡框架存在細微差別。在信息網絡高速發展的時代下,電力調度自動化系統功能的正常發揮需要先進科學技術、計算機技術、通信技術作為支撐,并且配以人機系統,最終來實現電力調度自動化系統的監控、控制功能。對于移動工作站,它作為調度系統的移動終端,是工作人員采集信息數據、監測信息數據、確保數據準確性的重要工具。對于遠程工作站,則要根據不同工作站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設置工作站的網絡框架。
良好的網絡結構是電力調度自動化系統順利運行的關鍵。因為遠程工作站中是用自身的設備進行計算機之間的連接,這就需要采用科學技術手段去保證信息數據傳輸的準確性。相對于移動工作站而言,遠程工作站可靠性略強,所以在操作過程中,需要根據不同的需求架構遠程工作站,保證數據在檢測和傳輸的過程中保持原有信息的準確性。為了提高電力調度自動化系統的可靠性、安全性,還可以引進RTU接口(自動化系統的核心裝置)對不同工業設備和現場信號進行監控方便查看整個電力網絡的運行情況,實現網絡結構的優化。
增強技術培訓,加強調度人員的綜合素養。由于新設備、新技術、新材料的不斷使用,電網的水平越來越高,對調動員的業務能力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為了保證電力調度自動化系統存在的價值充分的發揮出,調動人員需不斷豐富自身知識,加強業務能力,以做好本職工作。培訓工作需以實用為主,重視崗位練兵與技術培訓。比如某S公司,調動員在崗位培訓的前提下,再送至仿真機培訓,讓其滿足三熟三能具體要求。所謂三熟指的是熟知系統工作原理、繼電保護方案;熟知該地區電網的系統圖、設備的工作原理;熟知該地區電網運行狀態與事故處理方法等。
電力調度自動化系統因為較高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涌入人類生活,成為電力生產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因為它關系著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所以它的安全性可靠性備受關注。在了解了電力調度自動化系統的應用優化思路后,我們將分析一下電力調度自動化系統應用在未來的發展趨勢。 目前,我國的電力調度自動化系統的控制技術逐漸傾向于控制策略,并且其智能優勢將更加明顯、分布區域日益均衡、適應性不斷加強。電力調度系統將會借助新技術實現綜合高效控制和多級機型問題的處理,也將會從穩態檢測過渡到全面的動態檢測。除此之外,配電自動市場也將會迎來用戶電力技術和載波技術的應用。
綜上所述,我國社會經濟持續增長,社會公眾對電力的需求越來越多,電網自動化技術與產品不斷創新與優化,所利用的設計成本逐漸減少,但勞動力成本卻逐漸升高,對工作人員進行合理配置,能夠保證供電穩定性,加強工作效率,提高企業收益,大大提高了實效性。基于此,相關人員加強電力調度自動化應用與優化方式研究勢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