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兵
(中共碭山縣委黨校,安徽 碭山 235300)
干部教育培訓是干部隊伍建設的先導性、基礎性、戰略性工程,在進行偉大斗爭、建設偉大工程、推進偉大事業、實現偉大夢想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而黨校是在黨委直接領導下培養黨員領導干部和理論干部的學校,是黨委的重要部門,是培訓輪訓黨員領導干部的主渠道,是黨的哲學社會科學研究機構,黨校應以《中國共產黨黨校工作條例》、全國黨校工作會議精神為指引,全面貫徹《干部教育培訓工作條例》、《2018-2022全國干部教育培訓規劃》,培養造就忠誠干凈擔當的高素質專業化干部隊伍,不斷把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向前進。
縣級基層黨校應以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和十九大精神為指導,以“四個意識”為政治標桿,以黨章黨規黨紀為尺子,把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作為根本政治任務,把貫徹“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和新發展理念作為基本要求,結合“三大攻堅戰”,向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看齊,向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看齊,向中央決策部署看齊,在省市縣委的堅強領導下,勠力同心、逐夢前行,為全面實現本縣“十三五”經濟社會發展目標而努力奮斗。
“黨校姓黨”這是黨校區別于其它學校的最鮮明的特色,黨校人要始終堅定“黨校姓黨”這個政治方向,牢牢站穩政治立場。嚴格按照習近平指出的“堅持把黨校姓黨作為黨校的靈魂,貫穿于教學、科研、行政、后勤各個方面工作之中,融入到黨校教員和管理人員的思想行動之中”開展工作。黨校人要永遠忠于黨的干部教育事業,始終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確保黨校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能以黨的意志為意志,以黨的旗幟為旗幟,以黨的方向為方向。
黨校人要有大局意識,應敢于正視自己的短板,主動克服“慵懶散”的問題,樹立昂揚向上的開拓進取精神,增強愛崗敬業的主動性和自覺性,形成良好的干事創業作風,站在整個黨校發展的大局中來思考,按“謀劃講大局,工作講創新,服務講主動,辦事講效率,努力講成效,在崗講盡職”來嚴格要求自己,勇于奉獻。始終把圍繞中心、服務大局作為黨校工作必須遵循的根本要求,緊緊圍繞黨的中心任務和縣委、縣政府工作全局,突出干部在學習培訓中的主體地位,強化培訓需求導向,更好地為科學發展服務、為干部成長服務,努力完成縣委、縣政府交給的各項任務。
黨校人應始終把教學和科研作為立校之本、興校之基。以切實擔當黨校使命為目標導向,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建立優秀人才隊伍,促進師資健康發展,黨校的教研人員是黨校創新發展的生力軍,“學者為先”為黨校的生命線,只有涌現出大批的名師名家,才能實現黨校提出的 “教學上檔次出名師,科研上品牌出大家,咨政上臺階出高參”的競爭力價值觀。注重素質提升,建設優秀管理隊伍,形成實力雄厚的人才強校支撐體系。
黨校是培訓輪訓干部的主渠道,培訓黨員干部是黨校安身立命的事業,要始終把解放思想、開拓創新作為黨校發展的不竭動力,堅持創新工作思路、創新發展模式、創新管理體制和制度,以服務于本地經濟社會發展為根本,建立黨校教學調研基地,立足本地實際,引導黨校教員和學員向人民群眾學習,向實踐學習,在實踐中研究本地發展的實際問題,收獲真知、增長才干,宣傳推介本地發展的成功經驗,開放黨校講壇和課堂,努力抓好主體班教學工作,把握并尊重干部成長規律和黨校教育規律,認真研究新情況,切實解決新問題,不斷總結新經驗,為本地縣委、縣政府決策參好謀,服好務,努力使黨校工作體現時代性、把握規律性、富于創造性。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中心內容的理論教育更加深入,使之系統權威進教材、生動有效進課堂、刻骨銘心進頭腦,“四個意識”不斷增強,“四個自信”進一步堅定,“四個服從”成為普遍自覺,“五個純粹”得到堅決落實,思想行動高度統一,廣大干部馬克思主義水平和政治理論素養不斷提高,理想信念、黨性觀念、宗旨意識進一步強化,思想覺悟、政德修養、品行作風進一步提高,信仰之基、從政之基、廉政之基進一步牢固。。
完成主體班培訓任務和縣委交辦的十九大精神宣講任務,進一步加強黨性鍛煉,培養領導干部“政治建設是第一建設,政治標準是第一標準,政治能力是第一能力”的意識,使領導干部認識到“政治過硬、本領高強”是新時代領導干部必須具備的“兩把刷子”,落實用學術講政治的要求,將教學評估中的“遵守政治紀律”項單列,實行一票否決。確保全年的主體班培訓任務,其他專題培訓班不少于3次,主體班黨性教育課程不低于總課時的20%。進一步加大縣級領導到主體班的授課力度,按照相關要求,安排縣級黨委和政府主要領導和工作部門主要負責人到黨校講課,課時不低于總課時的20%,其中縣領導授課時數不低于總課時的10%,緊緊圍繞縣委、縣政府中心工作,更新培訓專題,高質量完成培訓任務。
推動科研出精品,爭創一流科研是縣委黨校“十三五”的科研奮斗目標。積極推進教師下基層調研、申報科研課題并完善科研管理制度,推進部門合作,拓寬科研渠道,提升科研能力和水平。黨校科研要服務于干部培訓需要,服務于提高教學質量,不斷加強縣情研究,積極主動承擔縣委、縣政府下達的調研任務,服務于縣委中心工作,充分發揮其政治導向、理論引導、決策支持三大功能,為縣委、縣政府決策當好參謀,努力成為縣委、縣政府的思想庫。
加強黨校師資建設,引進一批黨性覺悟高、理論素質強、專業技能過硬的年輕教師,優化教學人員年齡、知識結構,著力建設一支結構合理、規模適當、素質優良的適應新時期干部教育培訓需求的黨校教研隊伍和管理隊伍。堅持政治標準和業務標準,深化落實“三會兩能”的黨校教師素質要求,以“任務驅動”確保教師達成“會講課、會做課件、會寫論文”的基本素質要求;通過 “傳、幫、帶”等機制促進教師逐步達成“能開發課程、能做課題研究”的提升目標要求。同時優化管理隊伍,為教學、科研提供堅強后盾和有力保障,為建一流黨校提供堅實基礎。
對黨校基礎設施建設已遠不能適應全縣大規模培訓黨員干部新形勢的需要,辦學條件很不完善,場所環境與實施《干部培訓條例》及對干部實行全員培訓的客觀要求很不適應的縣級黨校。應積極爭取縣委、縣政府的批準,納入規劃,選取新址,早日實施黨校遷建工程,健全基礎設施,加強黨校規范化、標準化建設,打造美麗校園,通過校園的綠化、美化、文化建設提升校園文化品味,大力推進信息技術應用,進一步提高辦公自動化、教學科研手段現代化、信息資源網絡化水平,加強數字校園建設,積極打造學員網絡學習平臺,力爭使黨校成為與辦學評估的硬件指標相符合、與所承擔的各類培訓任務相適應的區位適宜、布局合理、設施配套、功能齊全、環境優美的“黨性鍛煉大熔爐”。
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方針,根據黨的建設需要和新時期經濟社會事業發展的需求,緊緊圍繞提升干部素質能力,增強干部黨性修養這一主題開展培訓,加大培訓策劃研究,建立以培訓需求為導向的培訓內容更新機制,完善課程模塊建設,真正做到本縣科學發展需要什么就培訓什么,干部履職盡責缺什么就補什么,大膽創新培訓方式,“六結合”提升干部培訓質量:
一是黨性教育與素質能力提升相結合。將教學內容分為基本理論與黨性教育、意識形態與素質能力,社會熱點與領導科學、縣域縣情與科學發展、軍訓拓展與警示教育、效能廉政與依法行政等六大模塊。組織學員到廉政教育基地、看守所接受正反兩方面教育,正面典型為領導干部廉潔從政樹立了良好的導向和榜樣,感召力和影響力非常大,引導黨員干部自覺學標桿、明方向、受觸動;而反面典型則給領導干部敲響了警鐘,起到了很好的警示作用,引導黨員干部切實明底線、受警醒、知敬畏。
二是傳統與現代教學方式相結合。鼓勵黨校教師由單純的知識傳授者向學員學習的組織者、指導者、促進者的身份轉變,積極探討研討式教學和參與式教學。組織學員進行拓展訓練,增進彼此了解,強化團隊意識,這種全員參與、體驗式的培訓為完成學習任務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三是專、兼職教師相結合。狠抓教師專業素質的培養,實施教學名師工程,定期舉辦干部教育培訓優質課程教學比賽,積極組織專職教師參加省市黨校教學觀摩活動,開展業務技能大賽,并對教學評估優秀的教師予以獎勵,促進教師專業素質的提升;在注重提升專職教師隊伍素質的同時,進一步加強兼職教師隊伍建設,按照“兼職為主、專兼結合”的原則,根據培訓需求,選聘一批實踐經驗豐富、管理水平較高、善于課堂講授的黨政領導干部、企業管理人員、專家學者擔任主體班兼職教師,充實完備師資庫。
四是“請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把名師“請進來”,積極邀請省、市黨校、科研院所的專家學者、領導干部或優秀企業家來黨校上課,全體專職教師跟班聽課;探索異地教學模式,與外地黨校開展合作辦學或委托外地黨校短期培訓,讓主體班學員“走出去”,感受先進發展理念,學習先進經驗,增強干事創業的能力。
五是課堂教學與基層調研相結合。對一些重大理論和專題設置,以課堂講授為主,輔之以提問、師生互動等;對一些典型示范、先進做法,邀請先進人物、特別是身邊人身邊事為學員作報告;同時抓好基層調研,在調研中既要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聽,更要用心去體驗、用腦去思考,少走有準備的“規定路線”看“門面”、看“窗口”,多走隨機性的“自選路線”看“后院”、看“角落”,從而為解決問題、指導工作找到切實有效的路徑和良方。
六是學員論壇與辯論賽相結合。學員論壇是黨校干部教育培訓中經常運用并且行之有效的教學形式,其目的是統一認識、溝通思想、啟發思維、刺激創新,宜圍繞本縣經濟社會發展建言獻策、省級文明縣城創建、對縣城建設和村鎮規劃的建議等展開。而辯論賽也應成為黨校教學的重要形式,圍繞社會和本縣發展熱點、難點等問題進行辯論;二者的核心準備是扎實的科研,實質交流是思想的碰撞,后續功效是科研的攻關,能充分調動學員學習的主動性、參與性,為學員提供了探討問題、分享經驗、交流體會的平臺,
每年年初要提出切實可行的年度科研計劃,完善科研工作機制,加強縣情研究,開展調研,分析當前面臨的形勢,特別是本縣經濟社會發展所面臨的機遇與挑戰,著重研究本縣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的熱點難點及現實問題,及時總結本縣經濟社會發展經驗,為縣委、縣政府決策提供可靠的決策咨詢。鼓勵和支持教研人員把遇到的難點和熱點問題作為科研課題深入研究,做到“教學出題目,科研出成果,成果進課堂”,完善教學專題與科研課題、教學成果與科研成果的相互轉換,實現教學和科研的雙向互動。實行科研項目管理責任制,在項目策劃論證、立項爭取、資源配置、項目跟蹤、后勤管理等環節上下功夫。加大科研投入,推進科研機制建設,完善科研考核激勵機制,統籌課題立項、經費配套、成果獎勵、職稱評定和崗級評聘,堅持獎懲結合,確保科研考核激勵機制良性發展,促進科研多出精品。
認真落實《中共中央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黨校工作的意見》、省市《實施意見》和《2018-2022全國干部教育培訓規劃》,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以切實擔當黨校使命為目標導向,培養“人才是第一資源”理念,按照“用好人才、培養人才、多出人才”的思路,嚴格政治要求,建設一支高素質的師資隊伍和干部隊伍,創一流黨校:
一是培養一批骨干教師,開發一批精品課程,編寫一批優質教材,建立健全專職教師知識更新機制和實踐鍛煉制度,實施骨干教師培養計劃,每年選派骨干教師到市級以上干部教育培訓機構或高校訪學進修,每年有計劃安排專職教師參加學習培訓、調查研究,參與掛職鍛煉和黨委巡察等工作。建立健全符合干部教育培訓特點的師資準入和退出機制、師資考核評價體系、職稱評定和崗位聘任辦法、人才激勵機制,通過明確崗位職責、量化工作內容、績效考核等辦法激發教師的進取精神,努力實現“內強素質、外樹形象、求實創新、爭創一流”的工作目標,帶動全校教學科研工作上新水平。
二是建立干部教育培訓師資庫,加強和改進兼職教師選聘和管理,有計劃地聘請和適時調整一批優秀領導干部、專家學者、先進典型、模范人物和優秀基層干部等擔任兼職教師,提升教學工作水平。堅持和完善領導干部上講臺制度,縣委、政府主要負責同志每年到黨校為主體班學員上黨課或專題報告,縣委常委和其他縣領導根據培訓需要定期到黨校上課。支持各級領導干部上講臺,鼓勵退休干部返聘任教,推進優秀師資共享。
三是切實加強管理隊伍建設,對管理人員進行相關業務培訓,提升管理人員的思想素質、業務技能和服務,使管理隊伍成為教學、科研的堅強后盾和有力保障,教學、科研、管理作為黨校創新發展的三駕馬車,缺一不可,只有并駕齊驅,才能推動黨校科學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