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燕
(貴州省安順市西秀區委黨校,貴州 安順 561000)
彩虹社區位于安順市西秀區飛虹路,是西秀區2017年易地扶貧搬遷項目規模最大的安置點,項目于2017年2月啟動規劃,2018年3月竣工投入使用。項目總占地面積293.76畝,工程量共23.3萬方,項目整合各類資金總投資5.34億元,同步建有就業廠房、幼兒園和學校、衛生服務站。新建安置住房45棟1484套,住房面積137363平方米,人均住房面積20m2,建設成本每平米1450元。項目計劃實施搬遷1457戶6713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人口1413戶6500人),涉及12個鄉鎮,入住率達96%。
實施易地扶貧搬遷是黨中央、國務院實施脫貧攻堅的重大決策部署和民生工程,是新時期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四場硬仗”中的關鍵一仗,是最難啃的一塊硬骨頭。近年來,西秀區始終將易地扶貧搬遷作為脫貧攻堅的頭等大事和重點工程,嚴格按照省委省政府易地扶貧搬遷“六個堅持,一是堅持省級統貸統還。二是堅持自然村寨整體搬遷為主。三是堅持城鎮化集中安置。四是堅持以縣為單位集中建設。五是堅持不讓貧困戶因搬遷而負債。六是堅持以崗定搬以產定搬。要求抓好貫徹落實,圍繞“打造易地扶貧搬遷一流精品工程”目標,聚焦搬哪些、如何搬、如何穩等關鍵性問題,積極探索“增三力破三難”(即科學規劃增引力,破解搬遷難;保障有力增動力,破解致富難;機制健全增活力,破解轉變難),打造城區集中搬遷安置“彩虹社區”樣本,探索出了破解易地扶貧集中搬遷難、住下難和致富難的有效途徑。
基層黨組織是我黨在開展工作過程中的重要基礎,因此必須在基層各企事業單位中強化基層黨組織的作用。想要改變現在逐漸弱化的黨組織作用,就必須要利用科學化的方法提高人們對于黨組織的認識,增加相關人員對于黨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動性。比如,為加速推進黨建帶群建、群建促發展工作,快速形成群團助力脫貧攻堅,并帶動社區后續發展新局面,社區決定由黨支部牽頭,在各級各部門協調配合下,迅速成立了群團工作部,具體做好共青團、工會、婦聯、科協、紅十字會等群團工作。成立了青年之家、工會之家、婦女之家等組織,并開展了彩虹夜校、親子閱讀、科普教育等素質教育工作,促進社區居民相互學習融合,有效地提高了居民的綜合素質。
建立健全易地扶貧搬遷責任機制,深入吃透搬遷政策,精準鎖定搬遷對象,以責任的層層落實推動搬遷工作有序開展。
一是強化領導,超前謀劃。成立由區委主要領導擔任組長的易地扶貧搬遷工作領導小組,扎實推進易地扶貧搬遷工作。按照集中安置、以產定搬、以崗定搬的原則,由區委區政府統規統建,區委主要領導親自掛帥“施工隊長”,包保城區安置點的建設工作,并按周對易地扶貧搬遷項目建設和搬遷工作推進情況進行精準調度,及時掌握項目建設、精準識別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及項目進度、搬遷對象基本信息等情況。
二是嚴格程序,精準對象。組建區、鄉(鎮)、村三級聯動工作隊,嚴格按照《貴州省易地扶貧搬遷對象識別登記辦法》“選定搬遷區域、公布搬遷條件、普查篩選搬遷對象、群眾申請、入戶核實、村民小組評議、村委復議公示、鄉(鎮)政府復核公示、縣區初審”的識別程序精準搬遷對象,建立核查臺賬,并將收集的數據臺賬及時送到每周的調度會上進行分析研判,確保數據真實、數量可控。
創新作為彩虹社區黨建工作滿足時代要求、促進彩虹社區發展的有力途徑,同時也是國家治理的途徑。
針對當前彩虹社區的工作面貌,還必須結合實際情況,做好精髓整頓,在深化經營與發展理念的同時,確保相關工作的開展。
一是選址科學聚民意。堅持高標準做好安置點規劃設計,讓移民群眾享受更多區位、環境、服務上的便捷。新建的彩虹社區安置點位于西秀產業園區內,緊挨城區(距中心城區僅1.8公里),共有8條公交線方便群眾出行,并配套建設有社區服務中心、衛生服務站、學校、平價超市、工廠等,優越的區位條件和齊全的功能實施贏得了廣大移民群眾的認可。
二是設計科學降成本。項目在建設初期,根據擬搬遷戶家庭人口狀況,按照人均住房面積20平方米的標準進行規劃,合理設計了60、80、100和120平方米四種套房戶型,能夠很好滿足不同搬遷家庭人口需求。建設中,采取集中采購建材等方式降低建設成本,既確保了工程質量,又降低建設成本。
三是配套科學惠民生。彩虹社區綠化率達35%、容積率為1.02,建有山體公園、籃球場、體育場、感恩廣場、商業區和1200多個地下停車位,為群眾提供了良好的居住環境。配套建設有啟新學校和啟新幼兒園、標磚化衛生室、菜市場、便民超市、銀行、餐飲店等等,有效解決了移民群眾入學、就醫、生活需要。
綜上所述,基層黨建工作是我囯黨建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實現基層黨建工作的科學化是新時期黨的建設的重要任務。為此,要提高黨員干部的理論水平和政治素質,堅持以人為本的工作理念,實現黨建工作的開拓創新,構建基層黨組織建設的新格局。相信通過以上措施一定能夠解決我囯基層黨建工作中出現的問題,實現基層黨建工作的科學化,發揮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和導向作用,進一步保持和發展黨的先進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