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振光
(河南能源焦煤公司紀委監察部,河南 焦作 454000)
作為全面從嚴治黨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創新,監督執紀“四種形態”被寫入十九大黨章,是管黨治黨的一大創舉。特別是實踐運用“第一種形態”,實現咬耳扯袖、紅臉出汗常態化,是推進全面從嚴治黨的首要舉措,是把紀律和規矩挺在前面的有效路徑。近年來,焦煤公司紀委把踐行“第一種形態”作為紀檢監察工作創新的一個重要課題,在“第一種形態”的政策把握、運用途徑、方法創新等方面進行了深入實踐探索。
實踐“第一種形態”,最主要的路徑是抓在日常、嚴在經常,最有力的抓手是加強日常的監督管理,做到早發現、早提醒、早處置,防止錯誤小變大、單成多。實行常態化的干部廉政約談制度,是落實黨風廉政建設主體責任的一項重要工作,旨在進一步前移關口,做好“事前控制”,查找廉潔風險點,指出工作中的不足、苗頭傾向性問題,教育、幫助和提醒黨員干部端正思想認識,認真整改問題,切實做到廉潔自律。近年來,焦煤公司牽住黨委主體責任這個“牛鼻子”,研究制定了《領導干部常態化廉政約談工作制度》,對開展廉政談話的實施主體、情形內容、對象范圍、組織程序等進行了明確規定,針對不同的談話對象和談話情形分別明確了不同的談話主體和相應的談話程序,進一步解決了“誰來談、為何談、談什么”的問題,真正將廉政談話納入制度化、規范化軌道,讓談話提醒、咬耳扯袖成為常態化監督機制。2017年以來,焦煤公司紀委把實踐“第一種形態”的要求貫穿日常監督之中,不斷前移監督關口,借鑒黨內巡視、巡察的方式方法,制定下發了《黨風廉政建設常態化監督檢查辦法》、《廉潔風險提醒告知制度》等制度,對所屬各單位實施黨風廉政建設常態化監督,建立健全苗頭性、傾向性問題的立談立改,對檢查發現的干部工作作風、廉潔自律等方面輕微問題,責成單位黨組織主要負責同志約談提醒并簽字背書。去年以來,焦煤公司開展常態化監督檢查6次,發現問題189條,下達紀檢監察建議書35份;各級黨組織負責人與分管單位負責人開展各類廉政約談1850人次;從處置的違規違紀問題方式來看,第一種形態占53.85%,實現了紀挺法前、用紀律管住大多數黨員干部的目標。
“容錯糾錯機制”是全面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三個區分開來”要求的具體舉措,鼓勵探索、寬容失誤,讓敢擔當、敢創新的干部沒顧慮、有舞臺?!叭蒎e糾錯機制”的提出,在當前實踐監督執紀“四種形態”的環境下顯得更貼切和應景。焦煤公司研究印發了《容錯糾錯實施辦法(試行)》,將容錯糾錯機制貫穿于“第一種形態”的運用之中,把從嚴執紀問責與調動保護干部積極性有機統一起來,正確區分和對待黨員干部在改革探索中出現的失誤和錯誤,讓違法亂紀的黨員干部受到應有的懲處,也讓敢于擔當、勇于創新的黨員干部甩掉包袱、主動干事。焦煤公司紀委在監督執紀實踐中始終堅持從嚴監督不等于束縛干部手腳、從嚴執紀不等于從重處理、從嚴問責不等于打消干部積極性的理念,改變了過去簡單地以辦大案要案論業績的觀念,在堅持懲治“極少數”腐敗分子的同時,著眼于長遠和根本,關口前移,抓早抓小,動輒則咎,用紀律管住“大多數”,給知錯悔錯黨員干部改錯糾錯的機會。對出現的一般性失誤和偏差,采取下達廉潔風險告知書的方式,及時責令整改糾錯;對普遍存在的共性問題,及時掌握動態,采取下達紀檢監察建議書的形式,有針對性地教育引導,督促相關單位深入研究分析、建章立制,防止類似錯誤和問題重復出現。焦煤公司對觸犯黨紀的行為,堅持以事實為依據、以紀律為準繩,既看事實發生的主觀因素,又看客觀因素;既看錯誤性質,又看認錯態度;既聽本單位黨組織評價,又聽職工群眾反映;既遵從紀律的“尺子”,又尊重違紀現實,切實做到客觀公正、不枉不縱,真正以合情合理精準的轉化實現治病救人的最佳效果,實現了執紀效果、政治效果與社會效果的有機統一。
“四種形態”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層層遞進、相輔相成、寬嚴相濟、共同發揮作用,其中“第一種形態”是全面從嚴治黨的第一道防線,體現了“治未病”的根本目的和“護森林”的執紀理念,但如果放松了“后三種形態”特別是“第四種形態”,談話函詢、批評教育就很難有說服力和震懾力,就達不到紅臉出汗的效果。焦煤公司紀委在執紀監督中準確把握“四種形態”之間的辯證關系,研究制定了《實踐監督執紀“四種形態”推進全面從嚴治黨的實施意見》,為深入踐行“四種形態”繪制了“路線圖”,做到“四種形態”一起抓、“四個輪子”一起轉,使“第一種形態”的教育挽救與“后三種形態”的處置震懾相輔相成,實現懲處極少數、教育大多數的政治和社會效果。焦煤公司健全完善了《“一案雙書”工作制度》,建立“懲處、教育、建議、整改”流程,對案發單位下達說理性處分決定書的同時,一并下達一份紀律檢查整改建議書。2017年以來,針對執紀審查中發現的管理漏洞、廉潔風險點,先后向責任單位下達整改建議書16分,針對下屬單位某建材廠廠長因受賄罪、某醫院醫生因受賄罪、某礦井通風隊核算員因貪污罪被司法機關判處有期徒刑的典型案例,焦煤公司紀委組織到案發單位召開“以案促改”警示教育大會,要求公司所屬各建材類生產單位、供應銷售及人事、財務等涉權崗位人員到案發單位聆聽大會,現場宣布司法判決書和紀律處分決定書,宣布現場成了警示教育專場,直擊現場人員的心靈,充分發揮了身邊事教育身邊人的警示震懾作用,達到了“懲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根本目的。同時,靈活運用“第一種形態”,在2017年開展以案促改工作的基礎上,今年推進以案促改常態化制度化,全面系統梳理了近年來查處的違紀違規違法案件,精挑細選、深入剖析典型案件,編印了《身邊的警示》一書,用好用活身邊的典型案例,以案明紀、以案示警。
實踐證明,堅持挺紀在前、抓早抓小,深入踐行“第一種形態”,可以有效地教育警醒更多的黨員干部自我約束、遵規守紀,以“關鍵少數”警示“最大多數”,為全面從嚴治黨夯實基礎,從而達到持續優化政治生態和發展環境的良好效果,為企業深化改革、轉型發展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