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慧芳
(中共鄭州市委黨校,河南 鄭州 450000)
(一)推進鄭東新區金融集聚核心功能區提質發展
在推動中原城市群發展,加快促進中部地區崛起和航空港經濟區建設的大背景下,鄭東新區作為河南省省會城市在金融發展領域重點投資建設的功能型區域,必須緊緊圍繞十九大精神,金融業的發展一定要更好的服務于實體經濟的發展。
鄭州市國家中心城市建設中對于鄭東新區金融集聚核心功能區的提質發展具有詳細明確的發展措施:加快鄭東新區金融集聚核心功能區、鄭州期貨交易所等平臺發展,搭建輻射全國的特色化、專業化服務平臺,提升服務經濟層次和水平。致力于打造一個對接國際、服務于全國的金融功能集聚區以及中西部最大的要素市場聚集地。
(二)推進科技和金融結合試點城市建設
鄭州市作為國家第二批促進科技和金融結合的試點城市之一,鄭州市將投入大量的資金和精力發展科技金融,主要用于引導資金流入科技公司,鼓勵科技創業,設立科技創業引導基金、科技成果轉化基金等促進科技產業發展。并建立科技貸款風險補償機制、科技貸款費用補貼等支持性措施,使金融資源盡可能的與科技資源大道有效融合。構建科技產業的產業鏈金融,充分發揮金融業服務實體經濟的效用。力爭建立一批科技金融示范區,形成一套完備的科技金融體系。
(三)完善貸款融資鏈條,降低科技型企業債券融資成本
為提高銀行、擔保公司等金融機構向中小企業發放貸款業務的積極性,鄭州市設立專門的風險補償準備金,即“科技貸款風險補償分擔機制”,市財政及縣區財政將按照同等比例進行風險共擔。且會對合作的金融機構進行試用審查,貸款損失嚴重的將不再合作,對風險控制好的金融機構予以獎勵。
在設立風險準備金的基礎上,政府進一步發揮保險融資的增信功能。鼓勵保險公司和銀行等行業創新合作模式,發揮保險公司產品業務優勢,更多的服務于企業的貸款融資。
(四)創新結合新模式,鼓勵互聯網金融發展
鄭州市出臺獎勵性政策,以鼓勵銀行、保險公司等金融機構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積極破除以往不合理的政策和制度平靜,推動金融服務的健康和活力發展。探索研究互聯網金融這種新興的金融模式,重點培育和發展互聯網金融新業態。注重互聯網技術與金融業務的融合和創新化發展。打造互聯網金融平臺建設,探索發展天使投資在線服務平臺、O2O投融資信息服務平臺等金融新業態。
(五)拓寬直接融資渠道,加快推進科技型企業上市融資支持科技企業利用多層次資本市場融資,充分利用直接融資工具,通過上市、并購重組等手段實現上市融資。此外大力發展債務融資工具,加強對企業的債務融資輔導,引導鼓勵符合條件的科技型企業發行公司債、集合債券、集合票據、私募債和資產證券化等工具拓寬融資渠道。
(一)非金融企業高杠桿債務風險
金融經濟的發展依賴于實體經濟運行質量的好壞,鄭州市進入國家中心城市建設以來,受到的關注和各項發展目標的壓力以及各項深化改革發展的政策的落地實施的迫切性都空前巨大。企業發展也面臨巨大的壓力和挑戰,政策性的支持容易使企業過度依賴銀行貸款及其他金融機構和非金融機構之間的借貸資金企業杠桿率會大幅攀升。進而造成企業財務狀況的惡化,而企業財務狀況的惡化,不但增加銀行信貸違約風險,而且也加大企業自身債券違約風險。
(二)信貸風險
在我市經濟增速換擋和深化供給側改革的大背景下,部分行業和企業運行困難增加,潛在風險隱患不斷積累,信用違約風險也相應加大。為促進鄭州市科技和金融結合試點的建設,發展鄭東新區金融圈,使金融業更好的服務于實體產業,鄭州市著手建立了科技貸款風險補償分擔機制,并提升科技信貸服務,推進科技金融產品與服務創新。通過發揮信用風控、信用融資、信用激勵三大功能,為輕資產科技企業提供高效、快捷的信用融資服務。
信貸規模過快擴張意味著總體杠桿倍數增大,所涉及的已不只是實體企業的債務杠桿比率的范圍,若伴隨著資產價格大幅上升,說明新增信貸資金并未投入實體經濟,由此一來,鄭州市的金融市場極也有可能變得不穩定,這將進一步導致銀行、保險等金融機構出現財務危機。各項信貸支持政策的逐步落地,會引發各界對金融系統發生金融風險的擔憂和質疑。
(三)金融機構資產質量惡化和資產泡沫風險
金融機構資產質量的惡化主要表現在不良的貸款率上。銀行的不良貸款率作為銀行資產風險的主要衡量指標之一,其準確性很難把握。一是銀行不良貸款率很容易被低估;二是在我國的環境中,人們對銀行業總是抱有良好預期。原因主要表現在銀行普遍具有較高的資本充足率和撥備。但是如果考慮到一些僵尸企業沒有被化解掉,銀行就仍會存在不少潛在的不良資產。另外,金融機構和房地產市場的密切關聯度,對銀行的資產質量也產生著影響。自上一波房地產價格猛漲以后,政府對房地產市場的限制性政策力度越來越大,鄭州市也在一步步擴大限購區域和力度。都是為了限制房地產市場的資產泡沫化,以防房地產市場過度投機,造成對金融體系以及整個經濟體系的沖擊。
金融機構的資產泡沫風險除了受房地產市場影響的泡沫性資產,還表現在金融資產的價格溢價上。且金融機構的資產價格不止受鄭州市本地經濟發展和政策水平的影響,這與全國乃至全球金融環境和經濟環境息息相關,在寬松的經濟環境下,一旦資產形成泡沫化便會引發通脹壓力。一旦壓力形成,泡沫便很容易刺破。而資產泡沫一旦破滅就會引發連鎖反應,并常常成為系統性金融風險的發端。
(四)新興金融領域風險
鄭州市創新金融業服務實體經濟的新模式上,探索研究互聯網金融這種新興的金融模式,重點培育和發展互聯網金融新業態。注重互聯網技術與金融業務的融合和創新化發展。打造互聯網金融平臺建設,探索發展天使投資在線服務平臺、O2O投融資信息服務平臺等金融新業態。
互聯網金融的問題主要表現為不規范經營現象叢生,準入機制不嚴謹,但核心的問題是在這些領域沒有有效的監管框架,監管空白使得這個行業快速發展,但風險也在迅速積累。從實際運行的效果來看,監管不嚴導致用戶信息泄露是一個較為嚴重的風險,因為不論企業或者個人在哪個網絡金融平臺進行融資,都需要注冊個人信息或者公司信息,上傳公司及個人資料,然而目前對于個人信息保護的工作還有很多不健全的地方。另外就是資金安全問題,在網絡借貸平臺的發展中,很多不法行騙機構趁監管缺失的漏洞,以中介平臺之名行金融詐騙之實。2016年政府開始整治互聯網金融以后,很多渾水摸魚的平臺選擇退出或者轉型。由于參與互聯網金融交易的很多人和企業對風險的識別和承受能力都沒有經過專業的評估和量化,風險一旦形成,傳導的速度和廣度都不是傳統金融可以比擬的,所以它的潛在風險可能更大。
鄭州在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的過程中,作為金融試點建設的先行者,很多舉措都是開創性的。其風險的復雜性也和傳統的金融風險對鄭州市金融系統的健康發展也產生著著顯著不同的影響作用。
首先,金融風險產生的多重性表現在活動主體的多重性。
為了促使金融系統更好的服務于實體經濟,鄭州市在鄭州金融圈的建設中,所涉及的主體也不再僅僅是金融機構這一單一群體,因此,金融風險也不再是主要來源于從事金融活動的市場主體,比如銀行、保險、信貸公司等金融產品和服務的提供者;同時還來源于各種金融機構所提供的金融產品的受眾,也即是各類不同金融機構所提供的金融產品和金融服務的消費者,比如接受金融機構貸款的實體企業、發行公司債券或者通過資本市場上市的各類實體企業。這些缺乏金融風險識別能力和風險防控能力的非金融機構,面對風險更加缺乏防控措施,這些非金融機構所面對的風險會反饋到供給者的風險上加劇整個市場的金融風險。特別是當風險發生時,金融產品和服務消費者的那種非理性的行為可能更加劇了來自于金融產品和服務供給者釀成的風險。
其次,金融風險產生的多重性表現在金融體系本身的復雜性。
金融機構自身之間的關聯性使金融風險的傳染性更加復雜,主要表現為不可預知性和外溢性。在此基礎上,金融機構之間的資本結構“網狀化”,信用聯系緊密、混雜。金融體系本身的變化也直接改變了市場體系的監管環境,市場監管的有效性和及時性受到了很大挑戰。金融產品的設計越來越復雜,其復雜性本身就是監管套利,現有的監管政策手忙腳亂卻仍顯力不從心。部分復雜性的金融產品通過多層結構嵌套或刻意模糊真實信用狀況來躲避不同監管部門的要求,監管效力大打折扣。
相比于建設國家中心城市之前,鄭州市金融業的發展沒有政府的各項側重性支持發展的政策,比如鼓勵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完善企業的貸款融資鏈條等。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鄭州市的科技型等實體經濟企業積極地與金融機構互相融合。在鄭州市積極引進外資的大環境下,在改革和發展的大力深化時期,經濟總環境的不確定性也會加劇,金融風險的沖擊范圍和力度也在擴大。從事金融活動的企業和機構,如若在監管效力不足的情況下,自身風險識別能力不強,一旦產生風險,把握不住風險發生“度”,可能就要波及到整個行業,整個行業的金融風險如果再波動可能要導致更大的經濟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