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劉芳
(河南省南陽幼兒師范學校,河南 南陽 474150)
在中國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傳統文化是由文明演化而成的一種反映民族特質和風貌的民族文化。中國的傳統文化中,匯聚了民族歷史上的豐富思想文化以及觀念形態,經過世代的繼承與發展形了具有鮮明特色的,博大精深的優秀文化。幼兒階段學生正處于思想意識形成的關鍵時期,這一階段的學生既是祖國的未來,也是民族的希望,更是傳統文化的有效繼承者。在幼師語文教學過程中,要加強對傳統文化的教育,對于推動文化創新,培養學生良好傳統文化素養,都具有十分積極的作用。
首先,作為幼師教育工作者沒有對教材中蘊含的豐富傳統文化元素進行深入挖掘,在語文課本中,傳統文化都蘊藏于獨立的文章之中,沒有明顯以及系統的體現,許多教師教師片面強調于知識技能的傳授,而沒有對文章中所蘊含等豐富傳統文化元素進行挖掘,造成了傳統文化教學缺失的現象。其次,教育工作者作為知識以及技能傳授的專業人才,自身應當具有豐富的知識儲備,在傳統文化教學中,許多教師是在應試教育模式下培養出來的,在浩瀚如海的中國傳統文化中,沒有承擔起民族文化的傳承與傳播責任,其自身傳統文化素養的缺失,將對傳統文化教學的滲透產生一定的消極影響。最后,我國的傳統文化博大精深,除了語文學科中優秀的古詩詞,文學內容之外,還有其它如民族文化,山水文化,宗教文化等都是傳統文化的重要內容之一。但是在幼師語文教學中,教師往往強調傳統思想文化的講解,而忽略了其他方面的傳統文化教學,使得傳統文化成為了知識點,無法吸引學生深入進行探究與實踐。這些因素的存在,都使得語文課堂中傳統文化教學存在一定缺失。
通過對幼師專業語文教材分析可以得出,當前在我國五年制高等師范院校所用的語文教材中,包含了內容多樣,題材豐富的現代文與古文其中隨處可見的傳統文化元素為傳統文化的滲透提供了有利條件。作為幼師語文教育工作者,應當深入教材,認真研讀,積極挖掘文章中的傳統文化元素,并在教學過程中潛移默化的進行滲透,使學生加深對傳統文化的熏陶與培養,獲得語文能力及素養的提升。例如在黃裳《櫳翠庵品茶》一課教學中包含了豐富的茶文化內容,一直以來,茶文化都是傳統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對文章中茶文化元素的深入挖掘,將使學生對我國的飲食文化有進一步了解。又如在魯迅先生的《祝?!分?,通過細細的挖掘,可以發現其中蘊含的傳統宗教文化以及民俗文化。除此之外,在龐樸《傳統文化與文化傳統》中更是對傳統文化進行了清晰與透徹的闡述,教師只需要在進行備課過程中,對文章中的傳統文化進行積極的發掘,并通過科學整理后組織學生在課堂中進行學習討論與探究,將使傳統文化在語文課堂中得到有效的滲透,達到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
教育工作者作為教學的組織者與指導者,其自身傳統文化素養的高低,將直接影響到傳統文化的滲透效率。作為教育工作者,要正確認識到自身繼承者和實踐者與傳播者身份,不斷提高自身傳統文化修養與認知水平。運用多種途徑,擴寬文化視野,廣泛涉獵各種傳統文化書籍,經過細致的研讀與研究,才能在幼師語文教學中,更加準確的傳授傳統文化的精髓,選出符合幼師學生需要的,滿足傳統文化滲透需求的合理教學內容。
除此之外,教師要構建起科學的傳統文化體系,在進行傳統文化現象的講解過程中,不僅要能將其現象內容與其意義向學生進行清晰表述,同時也要對文化的淵源以及發展現,現代意義等進行深入的研究與思考,通過完整的傳統文化體系構建,在整個知識深度和廣度上,得到較高層次的提升。最后,現代教育工作者除了具備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實踐能力外,還要有積極的創新精神。在我國幾千年的歷史文化中,仍有許多傳統文化熠熠生輝,但也有一些迷信,假扮權威的文化內容逐漸泯滅于歷史之中。作為教育工作者,要有正確的辨識能力,引導學生走進優秀的傳統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華,在繼承與傳承傳統文化的過程中,形成自己的個性與觀點,使傳統文化更具現代價值。
在傳統的教育過程中,能力本位的教學觀對于幼師教育產生了消極的影響,使得幼師學生人文素養缺失的現象普遍存在,在現代教育工作中,要對能力本位教學思想進行深入反思,幼師學生不僅要具備有說拉彈唱以及琴棋書畫的幼兒教育功能,良好的知識,情感,意志,道德等也是幼師個人發展目標的構成因素之一。因此在幼師教育中,必須注重人文精神以及社會科學,現代自然技術的整合,通過傳統文化的有效滲入,促進學生各方面的均衡發展。通過在幼師語文教學中,引導學生對我國優秀傳統文化進行,究,不斷提高自身審美興趣,將使得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以及道德品質得到有效培養與健全。作為教育工作者,要改變傳統的說教式教學方法,在教學過程中合理運用豐富的電腦軟件以及信息網絡等現代技術,基于幼師學生群體的學習特點,對傳統文化進行感性的滲透。使學生在具體形象的傳統文化學習中,培養出獨特而健康的審美意識,也使學生的人文品位以及審美情趣,審美素質得到提高。除此之外,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活動,充分尊重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鼓勵學生自覺自愿的融入傳統文化教學中來,通過互相的討論以及合作探究,追尋古老傳統文化,同時也在潛移默化之中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與協作能力。
在人類文化的繼承與發展過程中,教師始終發揮著橋梁與紐帶作用,幼師學生在步入工作崗位后,肩負著教育學齡前兒童的重要任務,其仁愛溫良的品行,將對兒童的健康成長產生巨大影響。因此在幼師語文教學中,要培養幼師學生傳統文化中崇高的精神以及優秀品質,使其在步入工作崗位后,將其內化成自己的思想與行動,對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發揮積極推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