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花
(福建省三明市建寧縣溪源鄉中心幼兒園,福建 三明 354508)
現代教育理論認為,凡是一切能讓幼兒主動活動的機會和條件,都可以成為促進幼兒和諧發展的環境。那么,怎樣營造和創設與教育相適應的環境,促進幼兒身心主動和諧的發展呢?
根據生理發展特點,幼兒期是身體發育最快的時期,因此,《規程》把幼兒身體正常發育列為幼兒園保教目標之首。在幼兒園里,關系到幼兒身體發育的環境因素主要有兩方面:一是幼兒吃、喝、住、用等生活安排的合理性。二是幼兒活動、游戲的時間、空間、物質材料的滿足程度及活動、游戲的組織水平,二者缺一不可。
從社會心理學角度看,三至六歲幼兒的社會性需求開始強烈,他們迫切希望能參加力所不及的社會成員的活動,但由于實際能力甚差而不達,造成了心理上的矛盾。解決這一矛盾最好的辦法,是為幼兒創設游戲和活動的環境。讓幼兒通過娃娃家、醫院、商店等游戲活動,宣泄其追求的欲望,滿足幼兒進行社會性交往、情感表達、模仿成人勞動的需求。
幼兒的大腦正趨向完善,環境的各種信息和存在對幼兒的智能發展起到啟發、刺激的作用,因此,幼兒園要創設利于幼兒智能發展的游戲環境。
重視幼兒對環境創設的參與,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很難。現在幼兒園的環境創設,尤其是墻面和區角設置,存在著教師意志多,幼兒意志少;教師動手動腦多,幼兒動手動腦少等問題。由于這些問題的存在,環境失去了教育和促進幼兒發展的價值。
陳鶴琴先生指出:"通過兒童的思想和雙手布置的環境,可使他對環境中的事物更加認識,也更加愛護。"活動室環境的創設應讓幼兒積極參與,每個區角擺放些什么?怎么擺?墻面如何布置?這些都要與幼兒共同商量,共同制作,共同擺放。
隨著課程模式的變化,教師在引導幼兒開展主題探究活動中發現,活動場地的過于集中和開放不利于幼兒各種活動形式的開展,因為每個幼兒在不同活動中的需要傾向是多種多樣的。在某個時段,有的幼兒喜歡單獨探究問題,這時就需要有一個相對獨立的空間,相反以十多個幼兒為小組的活動就需要有一個較大的活動場地。不同的活動對材料的需求也是不同的。如建構區里當幼兒以馬路、樓房、公園等內容為建構主題時,需要的是大塊的積木和各種較大型的插塑及寬大的活動場所,而在以花籃、飛機、車輛等為內容的建構時,幼兒常常選擇較小的積塑,而且喜歡在高度適宜的臺面上建構……。
要使幼兒在與環境的相互作用中主動學習與發展,根據幼兒的興趣和教育目標的需要設置環境和材料固然是基本前提,但要真正實現還必須有教師的支持和引導。
教師要積極支持和鼓勵幼兒自發地探究和操作教師根據教育目標和內容所提供的部分環境和材料。然而,并非所有的依據教育目標和內容提供的材料都是幼兒感興趣和有需求的,這就需要教師的啟發。教師通過設疑、將故事等引發幼兒去關注、去探索。如大班科學角的電池、電線和燈泡無人問津,教師就可以用提問引發孩子的興趣:"我告訴你們一個秘密,電池、電線能使燈泡亮起來,怎樣連接呢?誰想試試?"
為幼兒提供足夠的游戲材料。玩具,材料是游戲的物質支柱,是幼兒游戲的工具,幼兒是通過使用玩具、材料在游戲中學習的。不同的玩具、材料有不同的功能和特點,但都要以幼兒的操作為基礎,具有可操作性。在幼兒園里,常會碰到這樣的事:教師為幼兒準備的玩具、材料,過于追求形的逼真,常常把“餃子”、“漢堡”、“餅干”等一個個精心包好,游戲時不許幼兒拆開、弄壞,幼兒失去了動手操作探索的機會,而這些“不許”,也大大的減弱了幼兒游戲的積極性,不要有過多的限制,放手讓孩子自己去玩,給他一個動手操作探索的機會,讓他們把紅、黃、藍、白等顏料兌到水里,制成“樂百氏、”“雪碧”、“可樂”等各種飲料,讓他們把紙撕成一條條的“面條”……我們會發現,孩子是多么賦予想象力和創造力。
即為幼兒創設一個輕松、愉快的精神環境。幼兒園的精神環境主要包括幼兒與教師,教師之間,幼兒之間的關系。幼兒園的精神環境雖是一種無形的環境,但卻對幼兒的發展,特別是幼兒情緒、社會性、個性品質的形成、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只有為幼兒提供一個能使他們感到安全、溫暖、平等、自由、能鼓勵他們探索與創造的精神環境,幼兒才能活潑愉快、積極主動、充滿自信的生活和學習,獲得最佳的發展。
由于幼兒對成人尤其是教師具有特別的信賴與尊重,在加上幼兒情感的易感染性,因此,幼兒園精神環境的創設首先取決于教師。為此,為創設良好的精神環境,教師要處理好三方面的關系。
(1)教師應與幼兒建立起親切、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是幼兒游戲的重要支柱之一。教師要有一顆愛心,“愛一切孩子”,“愛孩子的一切”,理解尊重孩子的要求。
教師應明確在游戲中的角色,教師在幼兒的游戲過程中,不是領導,也不是權威,而是幼兒的幫手和支持者。她的主要任務是鼓勵和引導幼兒構思,協助他們創作,但卻不可因此去支配幼兒或干預幼兒他們的決定,更不是教幼兒如何做或代替他們做。
教師應樹立正確的兒童觀,尊重幼兒的興趣、愛好,不因幼兒的年幼,而忽視幼兒的需要,也不把教師的意志強加于幼兒,而是要與幼兒建立民主、平等、輕松、愉快的師生關系。只有在這種安全、平等的環境中,幼兒才能自然的、真實的表現自己。
(2)建立互助、友愛的伙伴關系。幼兒與幼兒之間的伙伴關系是影響其心理發展的一個重要的社會性因素。幼兒間互相關心、互相幫助、文明禮貌、友好謙讓,在游戲中互相協商角色、互助交換玩具,這些都為游戲的繼續深入增加了可能性,提高了幼兒游戲的主動性、積極性。因此,教師應加強幼兒的情感教育和集體教育,建立互助、友愛、和諧的伙伴關系,使幼兒生活在一個輕松、愉快的環境中,在集體中獲得全面的發展。
(3)教師之間的真誠相待、友好合作,是幼兒最好的榜樣。教師的形象潛移默化的影響幼兒的活動情緒和積極性。真誠合作、互相尊重的教師之間的關系,是幼兒建立友好同伴關系的榜樣。這些都是幼兒游戲時,建立寬松、愉快的精神環境的積極準備。因而,教師要以良好的自身素質為幼兒樹立榜樣,教師要做到行為規范、舉止端正、語言文明、態度自然、動作輕柔、著裝大方。
總之,我們應努力為孩子營造一個充滿藝術氛圍的、快樂和諧的環境,以促進幼兒成為健康、聰穎、富有個性的新一代,為每個孩子一生的成功奠定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