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宇
(湖北省恩施州利川市團堡鎮初級中學,湖北 利川 445400)
隨著社會的高速發展,現代的初中教育理念也發生了改變,同時課程改革也在不斷深入實施。在這種大環境下,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制約了學生的全面發展,面對初中歷史課堂教學內容的增加和教學要求的改變,教師需要在課堂教學中更加的注重學生綜合能力和歷史素養的培養。因此,探究性學習的教學策略被廣泛應用,以此為基礎開展教學,發揮學生的主動性,使學生在歷史學習中得到全面提高。
在目前的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雖然對教學做了進一步的要求,但是教師受到傳統教育的影響,傳統教學的方式根深蒂固,對探究性學習的應用不夠重視,認為這是一種可有可無的教學思想,很大程度影響了新課改下學生的積極性,學生的歷史素養也沒有得到培養,不利于學生未來的發展[1]。因此,初中歷史教師要轉變傳統思想觀念,重視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認識到探究性學習為課堂教學帶來的改變,重視探究性學習在課堂教學中的作用,將探究性學習融入到歷史課程的教學當中,提高歷史課堂教學的質量。教師重視了探究心學習的作用,就要在課堂教學中落實探究性學習,讓學生依據教學內容和教師的引導問題,進行有目的性的搜集資料,通過對資料的分析和自主思考,從而獲取歷史知識和歷史事件的前因后果,在這個過程當中也是學生歷史素養的養成過程。比如在教學中國近代史的時候,教師可以找到中國近代史中各個時期的代表人物,讓學生對人物的生平事跡進行了解,然后以人帶事,讓學生去了解這些人都做了什么事,產生了什么樣的影響,這樣就讓學生對近代史的內容有了深刻的認識,通過自己探究得來的知識,也更容易被接受,記憶更為深刻,同時在探究的過程中,中國近代歷史知識可以培養學生的大無畏精神和自由平等的意識,促進了學生的綜合素質提高。
初中歷史教師受到傳統教育的影響較深,對于探究性學習這種新型的教學理念,在理解上就會有所偏差,致使探究性學習的教學方法都是以教師為中心和主觀意識來創設的,這樣的教學方法,學生在其中都是出于一個被動的狀態,教師安排的探究也基本都是對既定的答案進行探究過程,學生在知識的獲取上還是依賴教師的教學,這樣就讓探究性學習失去了應該起到的作用。因此,教師要深刻理解探究性學習的內涵,以探究性學習為基礎,創設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在教學方法的指導下,掌握知識,學會掌握知識的方法,實現學生的個性化發展。比如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方法,在探究性學習的指導下,教師就可以進行改革原有的方式,加強學生在其中的作用。以《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這節課為例,教師先利用信息技術播放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各種圖片和視頻,激發學生學習的情緒,然后對學生進行分組,讓學生進行討論交流戰爭勝利的各種條件,以此來讓學生找到歷史真相,使學生體會到戰爭的危害和正義必勝的信念[2]。
探究性學習是讓學生去探究學習,但是,初中歷史的課堂教學中,沒有將探究性學習和學生結合起來,忽略了學生的成長特點和思維模式,教師更多采用的是自身的思維模式來指導學生進行探究,這樣學生的思維得不到有效激發,學習的積極性也不高,探究學習的效率會很低,降低了初中歷史教學的效率。因此,教師需要以薛恒為基礎來開展探究性學習的教學,在語言和引導問題的設計上要結合初中學生的特點,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就可以讓探究性學習真正地落實到初中歷史課堂教學當中。例如《百家爭鳴局面》這一課的教學,教師就可以引入學生比較感興趣的動漫《秦時明月》,讓學生總結百家中各個流派之間的中心思想,讓學生探討各家之間是否存在根本上的分歧,這樣學生的興趣得到了發揮,教學內容也更貼合學生的喜好,學生對探究性學習就更為積極,可以使探究性學習落實到教學的實處,促進學生養成歷史學習興趣[3]。
結論:綜上所述,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應用探究性學習要以學生為基礎,創設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教師要重視探究性學習對課堂教學的積極作用,積極深入地將探究性學習落實到課堂教學當中,在實踐教學中不斷地總結教學經驗,使學生可以在教師的引導下,獲得知識,提高能力,實現學生歷史核心素養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