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艷
(河南省南陽幼兒師范學校,河南 南陽 474150)
在我國整體的英語學習情況中,學生的讀寫能力較高,聽讀能力較差。幼兒是英語口語與聽力發展的啟蒙時期,因此應該從小重視英語語音的學習。幼兒英語語音的學習不僅有利于其口語表達的規范,聽力能力的提升,同時也有利于促進幼兒英語綜合能力的發展。幼兒教師在進行英語語音教學時,更需要把握幼兒的心理特征和學習特點,才能夠在因地制宜的環境下提升幼兒英語語音學習的效率和效果。
在傳統的幼兒語音教學中,幼兒教師教學方法單一,主要通過自我演示——幼兒模仿——糾正這樣的學習路徑來展開幼兒語音教學的。雖然這樣的教學手段在一定程度具有積極的作用,但是幼兒被動性的接受使其喪失了英語語音學習的興趣。因此,幼教的教學手段一定要根植于幼兒心理特點,根據幼兒的心理需求混合情感訴求來設計教學內容和教學活動。
幼兒對于外界的感知,首先由視覺、聽覺、觸覺等各種感官的感覺引起,進而刺激到大腦內部,產生對外界的認知。因此,孩子的模仿的行為一般都是具有刺激性的行為,通過對老師的模仿能夠帶來更多的心理成就感和滿足感。在英語語音教學中,幼教不僅僅需要在口語課堂中充分的進行自我展示,也需要在其他的時間進行語音的重復,讓幼兒在環境中能夠模范教師說口語的行為。
幼兒喜好展示自己的行動,其最終的目的是希望能夠得到周圍人的贊美和表揚。由于幼兒心理發育階段尚處于成形期,幼兒沒有辦法通過自我認知和判斷對自己進行定位和評價,因此他人的評價成為了幼兒評判自身價值的主要參考。并且通過稱贊,幼兒能夠不斷強化和重復所做的行動,進而在循序漸進中要成了良好的習慣。因此,幼兒英語語音教育中,應該注重贊美式的幼兒培養,對幼兒多進行鼓勵、贊揚,而不是直接批評、指責幼兒,或者是與其他孩子進行比較。但是在進行稱贊的過程中,幼教也需要明確一點,就是要把握稱贊的程度。過度的稱贊容易降低稱贊自身的刺激性,從而使幼兒產生心理的適應,對稱贊變得不以為意起來。
幼兒需要同齡孩子的陪伴。在這種陪伴中,幼兒不僅能夠減少自身的孤獨感,更能夠從合群的感受中認知自我,形成對自己和周圍環境的評價,從而感受到心理的滿足感。因此,在教師的英語語音教學中,不僅僅是教師與幼兒之間的學習關系,還可以加強幼兒與幼兒之間的互動關系,通過相互糾正,小組比賽等形式,讓語音學習更具有群體性。
在上述的心理特征分析中,幼師需要根據自身班級情況進行調整,以便找到合適的教學策略。
一個良好的教學環境能夠幫助幼兒盡快適應英語語音的學習。教學環境不僅僅包括教室的布置,還包括教學工具以及教學設備的使用。為了幫助幼兒英語語音的學習,在教室的墻面上應該張貼英語發音的圖畫,生動形象的告訴孩子發音的口型,讓孩子能夠自由模仿。此外,在英語語音教學時,應該多使用多媒體環境,通過視頻、音樂、圖像等多種方式讓孩子了解、喜愛英語語音的學習。
幼兒普遍是喜歡游戲的,所以在英語語音教學中應該使用趣味化的游戲教學來幫助幼兒掌握多需要的學習要點。
1.游戲教學的內容
幼兒學習英語語音,從字母的發音開始,到單詞的學習,這之中需要一個過程。幼師在教學內容的設計上應該更具有趣味化和生動化,能夠根據孩子的心理喜好以及學習行為布置內容。在這里,我主要提出三種游戲教學的內容:第一,在繞口令中學習字母和單詞語音;第二,在歌曲中學習字母和單詞語音;在韻律詩中學習字母和單詞語音。上述三種形式將英語的發音與有趣的繞口令、詩歌和歌曲融合在一起,能夠孩子在興趣中感受到語音學習的樂趣和成就。并且語音聯系自身具有較強的節奏感和韻律感,因此和上述三種形式具有很強的包容性,能夠獲得不錯的教學效果。對于繞口令、詩歌以及歌曲的選擇,幼師可以根據已有的教材進行更改變或者創新,或者根據自身的教學經驗和英語技能進行創作。不同年齡的幼兒在英語語音學習的階段不同,因此在內容設計上具有一定的差異性。但是在內容設計中,有韻律感、簡單、短小以及有教育性是主要的選擇和設計標準。
2.游戲教學的形式
游戲教學需要有與之相呼應的形式。在傳統的教學中,盡管也會涉及到教學內容上的創新,但是教育的形式仍舊是以幼師為主導,幼兒處一個被動跟隨的狀態。但是在游戲教學形式中,教師會涉及語音接龍、猜單詞等各種各樣的語音游戲,并通過個人、小組、班級等組織形式進行參與,在多維互動中增強幼兒對于英語語音的了解。游戲教學的場景不應該僅僅局限在教室中,還應該融合園所中的多重環境,在圖書館、操場、手工教室等地點都可以開展游戲化的英語語音教學。幼師根據教學內容進行游戲場所的選擇以及游戲內容的設置,讓孩子突破教學空間的限制,獲得更好的英語語音學習體驗。
幼兒教育應該結合園所教育和家庭教育,形成教育的閉環。英語語音的學習需要一個全天候的環境,如果僅僅是在上英語課程的時候進行學習,其語言學習的效果不佳。因此,除了在園所的教育外,家庭教育中也需要幫助幼兒進行語音知識的輸入和輸出。首先,在英語語音輸出上家長要幫助孩子進行英語語音課程的總結,及時幫助孩子進行記憶的回顧和加深。其次,在家庭環境中,父母還應該主動與孩子進行溝通,讓孩子談談自身對于語音學習的掌握情況,讓幼兒將知識進行輸出,加深對語音知識的了解。
對于幼師而言,在傳統的英語語音學習教育中,由于欠缺對孩子心理特點和需求的了解,因此在教學中沒有抓住孩子學習的特點,英語語音學習的效果不佳。幼師需要在幼兒特征的基礎上進行相應教學環境、教學方法的設計,利用適合的環境布置讓孩子在情景化、場景化中進行英語語音學習,利用游戲化的內容和形式提升孩子對于語音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同時,由于語言學習耗費較多的時間,因此將園所教育與家庭教育的有效結合能夠幫助幼兒及時進行英語語音學習的復習、總結和創新,提升孩子的學習效率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