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艷麗1 孫加奇2
(1商丘工學院 河南 商丘 476000;2商丘職業技術學院 河南 商丘 476000)
從1999年全國高等教育擴招開始,河南省高等教育總體規模較大,高校畢業生的數量發展迅猛。據統計,2019年全國畢業生數量將達到834萬人,2019年河南省畢業生數量為61萬人,高校畢業生人數將創歷史新高。近年來我省高校畢業生就業趨于穩定,但是就業質量不夠高也不夠充分,主要原因是我省的經濟增長率與高校擴招率不相適應,大學生結構性失業突出,第三產業的吸納能力太弱等,從而導致了企業用工荒和大學生就業難并存。大學生一直以來都是國家發展戰略的生力軍,其就業創業關系國計民生。通過引導大學生服務于國家發展戰略,既能緩解大學生就業創業壓力,又能為各項重大戰略提供智力保障和人力資源支撐。
就業是民生之本,安國之策,是人民群眾改善生活的基本前提和基本途徑,也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就業保證勞動者獲得收入,獲取生活和發展資料,擁有安全感、歸屬感、成就感,受到社會的尊重,是生存、發展和自我實現的根本依托。就業一個人,幸福一家人,穩定一群人。做好就業工作能夠實現國家勞動力資源的充分發揮,為教育、住房、醫療、社會保障等提供物質基礎,促進社會和諧穩定、國家長治久安,促進消費,拉動內需,促進經濟增長。生產勞動是一個民族、國家乃至人類活動存在和發展的基礎。促進就業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大戰略任務,是經濟社會發展和經濟結構調整的重要目標,是實現中國夢的重要保障。
當前和今后一段時間,高校畢業生供給總量巨大,就業的結構性矛盾突出并持續存在。與“農村轉移勞動力、城鎮困難人員、退役軍人就業工作”相比,“高校畢業生為重點的青年就業工作”排在首位。高校畢業生受到高等教育訓練,凝聚更多的人力資本,是社會重要財富,是高品質的潛在生產力,在人力資源市場上更具競爭力,其就業情況能影響高等教育和經濟社會發展的良性循環,關系到學校穩定和國家大局,是近年來社會一直廣泛關注的熱點問題。做好畢業生就業服務指導工作,關系實施人才強國戰略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全局,關系廣大畢業生及其家庭的切身利益,關系高校和社會的穩定。
就業更加充分,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要求。我們必須全面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就業工作的重要思想,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部署,堅持以實現更高質量和更充分就業為目標,實施就業優先戰略和積極就業政策,供需發力、創業引領、服務推進,促改革、穩重點、防風險,確保就業目標任務完成、就業局勢總體穩定、就業質量穩步提升,為改革發展穩定大局做出新貢獻。
著力創造更多高質量就業機會,促進經濟發展與擴大就業良性互動,不斷拓展就業新空間,在高質量發展中創造更多就業機會。堅持就業優先戰略,強化以就業為底線的區間調控,把促進就業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優先目標,加強經濟政策與就業政策協同聯動。研究建立更高質量就業評價體系,推動納入經濟高質量發展指標和考核體系。完善積極就業政策,制定培育新動能促進就業政策,完善適應新就業形態的勞動用工和社保政策。
圍繞“更高質量就業”,結合產業轉型升級開發和“一帶一路”建設,提供更多的優質就業崗位,深入實施職業技能提升和全民創業行動計劃,加快推進勞動合同、勞動監察和社會保險全覆蓋,建立健全技能提升、創業成果和收入增長聯動機制,暢通勞動者自主就業、向上流動渠道,不斷增強勞動者就業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圍繞“更充分就業”,堅持控失業和促就業并舉,強化失業保險促進就業和預防失業功能,全面推行公共投資和重大項目拉動就業評估制度,重點發展吸納就業能力強的現代服務業、中小微企業和新興業態,促進經濟發展和擴大就業聯動,推動實現就業結構由“二三一”到“三二一”的重大轉變。構建覆蓋全民、貫穿全程、輻射全域、便捷高效的全方位公共就業創業服務體系。加強就業服務信息化建設,推廣“最多跑一次”等便民舉措,打造全國統一的公共就業創業服務平臺,為勞動者求職就業和跨地區享受政策提供便利。
堅持就業優先戰略,強化以就業為底線的區間調控,把促進就業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優先目標,加強經濟政策與就業政策協同聯動。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積極引導畢業生到基層一線就業創業,推動畢業生服務鄉村振興戰略。搶抓農村發展重大機遇,推動畢業生服務鄉村振興戰略。發揮中小微企業“就業容納器”作用,為企業招聘牽線搭橋。發揮服務業最大的就業容納器作用,引導畢業生到文化創意等現代服務業就業創業。構建適應新動能發展、新就業形態的工作機制,支持畢業生到新業態就業。鼓勵畢業生到國際組織實習任職。
推進培訓升級,打造創業培訓品牌,實施重點領域創業帶頭人培養計劃,開展更具針對性的創業培訓。強化創業服務,高標準建設創業孵化基地和園區,提供低成本場地支持和綜合配套服務。提升培訓質量,全面推行職業培訓包制度,推廣“互聯網+職業培訓”新模式,鼓勵更多優質民辦培訓機構參與培訓服務。聚焦深度貧困地區和有勞動能力的貧困勞動力,建設扶貧車間、衛星工廠吸納一批,征集愛心企業幫扶一批,運用公益性崗位托底一批,穩定居家靈活就業增收一批,開展有組織勞務協作轉移就業一批,促進更多貧困勞動者就業增收。
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給南開大學新入伍大學生回信精神,引導大學生投身軍營報效祖國。主動向重點地區、重大工程、重大項目、重要領域輸送畢業生,引導畢業生到高技術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等新興領域就業創業。鼓勵畢業生到國際組織實習任職。
深化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把創新創業教育融入人才培養體系。宣傳落實好創業及培訓補貼、保留學籍等扶持政策,加大場地、資金、指導、服務等方面投入力度。廣泛應用“互聯網+就業”新模式,促進供需精準對接。加強職業生涯發展教育,開展就業困難畢業生專項培訓,建立全員參與的“一對一”困難群體精準幫扶機制。嚴格落實“三嚴禁”要求,堅決遏制任何形式的就業歧視,防范就業欺詐行為。加快建設一支職業化、專業化、專家化的就業創業指導隊伍。深入推進創新創業教育改革,把創新創業教育貫穿人才培養全過程。細化完善創新創業學分積累與轉換、彈性學制管理等政策,加大對大學生創新創業的場地、資金、指導、服務等方面投入力度。
建立健全高校區域布局、學科專業、層次類型動態調整機制,統籌推進各類型層次的人才培養模式改革,運用好社會資源開展協同育人。建立健全高校畢業生就業質量年度報告制度,推動形成就業與招生計劃、人才培養聯動機制。打造服務保障“新格局”。廣泛應用“互聯網+就業”新模式,開展精準就業對接,加強困難群體幫扶。加快建設一支職業化、專業化的就業指導工作隊伍。嚴格落實就業簽約“四不準”要求,堅決反對任何形式的就業歧視,嚴密防范“培訓貸”、求職陷阱、傳銷等不法行為,切實維護畢業生合法權益。
學校將就業指導課程和創新創業課程納入培養方案,作為學生的必修課程,向學生傳授就業、創業相關知識,培養就業、創業相關技能,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擇業觀,樹立創新、創業意識。學校定期舉辦就業、創業講座和創新、創業比賽,激發學生就業、創業熱情,提高學生就業、創業技能。
在就業高峰期,畢業生面對場次密集的招聘宣講會和眾多的崗位信息,往往短時間內難以取舍。學校積極引導畢業生適時調整求職心態,做好求職準備,鼓勵畢業生在求職過程中結合自身實際,找準目標定位,有選擇性地參加招聘會,遇到合適崗位,主動出擊,及時把握,在與意向單位簽約或違約時,慎重考慮,維護好自身合法權益。
由于各個學校的實際情況不同,該文只是對某些院校的個案進行分析,覆蓋面可能不夠,各個院校在執行時在把握上有一定難度。具體到某個學校究竟采用什么樣的措施,還值得繼續探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