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雨露
(水城縣第六幼兒園,貴州 六盤水 553600)
當前,社會競爭越來越激烈,于是人們開始日益重視學前教育。為了迎合家長盼子成才的迫切需求,許多幼兒園開始將小學的學業提前到幼兒時期進行學習,幼兒教育小學化傾向日趨嚴重,且呈加速蔓延之勢。這種學前教育的小學化傾向違背了幼兒身心發展的特點和幼兒教育的規律,超出幼兒所能接受教育的適宜度,不利于幼兒的全面健康成長和幼兒教育的發展。這種違背幼兒教育規律,損害兒童身心健康的做法,需要教育部門下大力氣加以糾正。
在思想層面,當前的小學化傾向一方面表現為幼兒園自身辦園理念扭曲,在經濟利益驅使下,幼兒管理、體系架構、辦學形式過度依賴學生家長、社會風氣的單方面評價,忽視兒童基本成長規律,部分學校更是將兒童掌握知識的難度和數量作為招攬生源的商業宣傳亮點以此拓展辦園規模。另一方面表現在兒童家長及部分幼兒教師急于求成,秉持“贏在起跑線上”的理論,重成績、輕內涵,重實體、輕素養,重外在表現、輕內在心理感受,最突出的就是多數家長及部分教師,熱衷于以識字、背唐詩、背單詞、掌握數學運算的多少和難度為衡量標準,以此評價學生的成長進步。
在教學內容上,個別家長按照所謂“提前準備,打好基礎”的想法,將高考、中考的學習任務逐層向下攤派,造成應試教育的前移和高考壓力的下行,各類培訓機構也應時而動,積極迎合家長的急切心態,在小升初的基礎上進一步創造出幼升小的培訓班。與此同時,教材難度逐年遞增,加減乘除法、生僻字、長單詞,各種離奇豐富易于展示學生知識的方法、手段無所不用其極,完 全融入當前幼兒教育的體系當中,超越了適齡兒童應該接受的難度和水平。
在教學體系和方式上,尤其是課程設置安排上,幼兒教師班級授課、滿堂講解,忽視了兒童生理發展的階段性特征。甚至在相對偏遠的地區,因幼兒教師多數為沒有經過專門訓練、無專業資質的轉崗代課教師,受教學設施和條件的限制,幼兒教師多采用復式教學,幼兒教育和小學教育同時進行。在另一些地方,幼兒教師的資質雖然沒有問題,但幼兒教育的規模巨大,幼兒教師無法面面俱到,游戲式、生活式的幼兒教育難以開展,不可避免地影響教育質量,產生小學化傾向。
引導家長、教師保持良好心態,破除“贏在起點”的狹隘觀念和競爭意識,豐富兒童的成長成才途徑,關照兒童身心健康,注重兒童的長遠發展。強化科學幼教觀在全社會的認知,注重從幼教實踐中引導規范,減少幼兒之間的競爭性比較。尊重適齡兒童個性發展,將符合兒童成長發育自然規律的幼教方式在全社會持續推廣,讓科學幼教理念深入人心。
持續推進當前教育體制的改革,促進高等教育方式的多元拓展,強化職業教育發展,豐富成長成才渠道,逐步淡化高考、中考、小升初的前移影響,從根本上破除應試升學為中心的功利化教育格局,注重幼兒教育的基礎性作用,構建全面科學的幼兒教育評價體系,規范幼兒教育機構的宣傳招生,杜絕以純粹的知識儲備和應對考試為標準的過載教育,避免幼兒教育機構間以培養超前的知識能力為目標展開惡性競爭,促進幼兒教育走上寓教于樂、游戲為主的素質教育道路。
加大學前教育的投入,保持學前教育與義務教育、高等教育的均衡發展,繁榮學前教育市場,嚴格準入管理,促進公辦園與民辦園相協調相補充,促進幼教師資隊伍建設,不斷提升幼教師資水平,注重幼兒教育的普惠公益性,在政策、資金、師資上對偏遠山村學校、留守兒童學校、務工子弟學校給予傾斜,結合實際提供教育支持,積極改善教育機構的硬件設施、師資配置,最大限度地滿足學前教育的基本條件,讓適齡兒童得到符合自身成長規律的科學教育。
按照幼兒身心發展的規律,在現有的幼兒教育實踐中,3-5歲的低年齡幼兒,一般為中、小班年級,重點關注身體的健康和性格的良好。在教學中適合以游戲、生活化方式開展教育,特別是對幼兒學習興趣的引導、良好生活習慣的固化、適應社會行為的培養,都能夠幫助幼兒產生適應未來學習生活的心理、行為基礎。在大班,5、6歲兒童受當代科技進步和家庭教育水平不斷提高的影響,在知識和技能方面的能力水平有了顯著提升。對于具有接受小學階段教育的能力的兒童,幼兒教育就需要關注保育和教育的結合,玩和學的統一。而從現在幼小銜接成熟的經驗來看,把大班年齡段的兒童班級設置在小學成為國際教育的趨勢。對于我國大部分地市來說,幼小銜接的模式主要以試點院校探索經驗,成熟后逐步進行推廣。
總的來講,避免和糾正幼兒教育小學化傾向問題意義重大,對于幫助孩子健康發展,培養孩子的愛好,提升孩子的正確思考和思維能力具有很大的幫助。幼兒教育小學化傾向,不是一個單方面的問題,它既需要政府的主導牽頭,更需要學校、教師、家長等各方面的相互支持配合,以形成推動幼兒教育科學發展的合力,在關照兒童身心健康成長方面有所認識、有所提高,切實避免幼兒教育的小學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