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立學 宋思遠
(吉林藝術學院,吉林 長春 130000)
當時的女真人與明朝就有雙邊交易市場,與明朝的貿易交流密切,那時候在兩方交界區域,每到初一至初五或者十六至二十二這兩個特定時期,交換特產增進交流。當時的女真盛產馬匹、獸皮、人參、東珠等特產,他們依賴通過這些特產與漢人交換鐵器,陶瓷,綢緞等物品,所以當時有綢緞絲織等刺繡制品大量的流入到女真,對當時的人們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那時候受到政策的影響,明朝對于女真人的上層管理者實行籠絡政策。通過錢財籠絡收買或者聯姻和親等多種政治手段。促進了女真人與中原的交流,也推動了女真民族的內遷。
女真人對于邊境地帶的掠奪非常的兇狠,邊境地帶生活著許多的漢人,他們深受其害,雖然沒有被殺害,但是女真人所到之處,糧食都被掠奪,就像是農民一年都沒有收獲一樣,即使沒有剝奪生命,但是他們把能夠維持生命的物品都奪走了。
我所認知的刺繡是滿族民間非常具有代表性的藝術之一,不受地域和人員的影響,都贏得了廣大人們的喜愛。滿族的刺繡非常的特別,它不僅融入了人們的審美情趣,也具備了滿族人聰慧的特點以及薩滿文化和民族意識。它就是滿族人民精神的物質體現,是特殊的精神產品。
滿族的刺繡與其他地域刺繡的不同點在于,滿族的先輩創造了從皮革上刺繡的方法,這種刺繡的針法比較質樸,它來源于滿族人民的生活。而且滿族人們的刺繡技法嬰兒吸收借鑒了四大名繡的技藝,這樣在自身特色的基礎上形成了豐富多變的傳統技藝。
在民間被俗稱為針繡,扎花,繡花,開始時它只在大聚居地區流行,后來的時候才在滿族全族之內流行。民間的繡通常以家織的布、棉、麻、絹為底襯,在以五顏六色的線為裝飾,認真細致地繡出圖案,完成一件件精美的繡品。刺繡大家曾說過,所有的繡品,它不僅僅只是繡品,它們包含著繡娘的深厚情感,只有寄托了情感的作品才打動人心。在早期的時候繡品還是主要以實用為主,當時的刺繡主要涉及有門簾、枕頭頂、衣襟等,而且上面的繡樣也比較單一。
滿族刺繡生動活潑,色彩也繁多,刺繡的樣式比較多變,內容也包羅萬象。在滿族刺繡當中包括山水,花鳥,魚蟲,人物,文字等多種方面,圖案的設計與生活也息息相關,一般都取美好吉祥的意思,所以設計的圖案也趨向于美好吉祥的影射,蘊含著吉祥如意的意思和人們美好的愿望。
滿族的民間刺繡傳承了我國刺繡構圖的嚴謹講究,刺繡的種類繁多,以緞繡、布繡、納繡、包繡、補繡等為主體,堅持著疏密相間,疏能跑馬,密不透風的構圖基本原則。使得各種形狀,有規律地交替疊藏,具有較高的藝術美感。繡面須要平展,這樣能夠保證繡品的質量更優,圖案邊人要整齊,用針要精細,圖案的線條排列要緊湊,亮光壓光光要均勻,根據繡品的特點來決定到底是壓光繡還是平繡。
滿族民間刺繡當中有像喬氏這種屬于家族式手把手傳承的刺繡技術,在祖輩的傳承基礎上進行了融會貫通,創新發展協調發展。通過傳承優秀的滿族傳統針法,融入了現代美學以及攝影的寫實的用針手法,借鑒了西方油畫的光色原理,產出了一幅一幅優秀的現代繡品。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不僅具有藝術美,還具有收藏價值。
滿族的繡品有很深厚的文化色彩,它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凸顯滿足人民的日常生活,它就像是研究我國傳統歷史的一塊兒活化石,它突出具有區域性,多樣性和民族內秀的特點,既反映了人們的日常生活,也表達了人們對于未來的期望,極具歷史研究價值。
雖然滿族刺繡沒有傳統四大名繡的名氣大,但是滿族刺繡有它獨特的藝術價值。它的圖案比較豐富,有特色的圖騰,總體比例和配色也極具藝術美。給現代裝飾設計者帶來更多的設計靈感,通過對于生活的思考以及對藝術的升華,來構建現代化的新型設計圖紙,滿足現代人對于裝飾的需求,也能夠促進平面設計者萌發新設計理念。
大多數繡品象征著吉祥如意,寓意著美好事物。因為繡品上經常出現喜鵲,烏鴉,狗,綠河馬等滿族的保護神。滿足了當代旅游業的需求,現在發展的旅游業經常會發展一些副業來吸引消費者,精致的繡品就是一個可以自己消費者購買欲望的作品。
隨著科學技術不斷發展,已經形成了機械化大規模生產作業,我們應該保留傳統的工藝技術,推動其與現代高科技技術相結合。
建立專業的刺繡基地,幫助統一聘請專業師傅共同完成機器無法完成的手工刺繡部分。這一幾率可以成為旅游業當中的參觀基地,可以讓人們親眼見識到刺繡的過程,讓專業師傅教授他們刺繡的知識,如果他們有意向,可以在這里完成屬于自己的刺繡作品,并帶走留念。
比如說在日常生活用的毛巾上添加刺繡的元素,或者創新刺繡的圖案,可以把發源地東北地區的標志性建筑或者特有的產品為參照,通過這樣來展現東北地區的鄉土特色,使它成為一件有意義的實用商品。
努力打造刺繡品牌產業,爭取創造一個像香奈兒那樣的國際知名品牌,以繡品的高質量和特色藝術吸引世界消費者,既保證原有工藝也要促進創新發展,采用契合時代的發展理念,聯系所有散落的刺繡工藝者,打造我國優秀的民間聯合品牌。
滿族民間刺繡是中國民間刺繡當中的代表,它主要反映了滿族婦女對大自然樸素的熱愛以及對人類美好生活的向往,融合著歷史文化和美學價值,是一項古老的民間藝術,良好的傳承這門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