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婧
(遼寧理工職業學院,遼寧 錦州 121007)
隨著經濟、社會、文化的全面進步和更新換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個性化培養越來越受 到國家、社會、學校以及家庭的關注,當前大學生個性化教育培訓模式已經成為當前高校培養創新型人才的唯一出路。
究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個性化培養模式,在理論上,有助于我們豐富和創新傳統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論思維模式,在實踐上,有助于我們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更好地發揮大學生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的主觀能動性,增強大學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動性與自覺性,從而更好地因材施教。要想改變傳統教育人才培養模式,促進大學生全面綜合發展,提升大學生的創新能力,就必須堅持“以人為本”、“教師與學生和諧發展”理念, 最終達到教育的終極目的。
當前大學生群體的價值取向非常復雜,個體要求成為主流。經濟的發展以及網絡的普遍使得之前單純的奉獻精神已經不能適應當前大學生講求高效務實的內在需要。一部分學生渴望積極融入社會,另一部分學生則追求自我。總之,大學生整體價值評價標準已經開始呈現多元化傾向,思想觀念更加包容、更加開放。
當前大學生鮮明的個性是整個群體的真實寫照。在進入大學之后,他們也迫切想要在追求個性解放的同時發展綜合素質,以適應當前社會的飛速發展現狀。因此,全面發展大學生的綜合素質不僅僅應該局限于某一學生個體,應該關注的是整體學生,關注其發展潛力,促進其綜合發展。
高校是中國當前輸送人才的主陣地,同時也是對大學生進行良好德育教育、培養良好品質的主戰場。但是,由于缺少理論經驗指導,加之在個性化培養過程中部分改革措施矯枉過正,當前大學生個性化培養存在重大問題。
當前,這是個性化培養的方針,需要多層次的關注。在更新人才培養觀念之中,有五大觀念需要注意。這五大觀念是深化當前高校教育改革,提高德育教育實效性,培養社會所需人才和提高學生創新能力的前提和基礎。
1.樹立全面發展觀念。全面發展就是指學生在德、智、體、美、勞五個方面綜合發展。實際經驗已經證明,創新人才必須堅 持全面發展觀念,關注學生的身心發展與年齡發展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發展與其所在群體發展,關注學生個體發展和社會綜合發展,關注學生個體發展和自然四大領域和諧發展。
2.樹立“人人成才”觀念。教育工作者必須在腦海之中牢牢樹立“人人成才”觀念,培養學生“天生我材必有用”的思想觀念, 讓其明白成才并不是好高騖遠、不切實際。高校教育工作者要不斷引導學生抓住機遇,提升其自信心,敢于突破束縛和阻力。除此之外,高校還應該將轉變人才觀念,為學生成才創造條件、搭建舞臺,促進所有學生都能將其潛能最大化發揮,以助其成才。
3.樹立終身學習觀念。物質生活的持續改善和閑暇時間的不斷增加,使得人們在學校教育之外進行“充電”的時間也越來越 多。終身學習是當前社會成員個體為適應現代社會發展形勢和實現自我價值發展的新型學習理念。經濟社 會在不斷進步,人們只有不斷地進行學習,才能緊跟時代步伐,不被時代所拋棄。
遼寧理工職業學院校倡導啟發式教學。鼓勵學生進行探究、討論,建立新型的參與式課堂教學模式,幫助學生主動積極學習,關注學生個體的獨特性,保證每個學生優勢潛能都能得到充分發揮”當前,想要在高校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必須從以下兩個領域著手,幫助學生全面成長。
1.以人為本。以人為本,就是要求整個社會都必須關注人才成長,將發揮人才重要作用放在首要位置。針對傳統教 育模式的“1刀劃”弊端,高校必須針對每個學生個體的具體情況,因材施教,給每個學生設計能夠幫助 其成才的具體計劃、目標,并嚴格監督其成長過程,幫助其在發展個性特點、開發優勢潛能的基礎之上能 夠健康、全面成長。
2.理論聯系實際。傳統教育模式中,“教”與“學”、“學”與“練”、“練”與“做”等方面完全脫節。因此,在今后 長時間段內,高校教育教改將教育與生產勞動相互結合,讓學生將書本知識聯系到理論實踐之中,讓學生 了解到學有所用、學有所長,_方面提升其動手能力,另一方面更能幫助其升華課本知識,以培養學生的 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傳統教育模式的封閉和保守,使得當前社會之中“高分低能”現象倍出。因此,以實踐為核心,將創新能力列入到教學內容之中十分必要。
1.優化課程體系。為了幫助學生全面成長,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現在很多高校都實行學分制,課程體系也分為專業課、 公共課和選修課。但實際情況是,部分學校的公共課過多,導致其專業課程只能在高年級進行學習,1方 面浪費學生時間,另一方面由于學生畢業實踐過多導致專業課效果變差。
2.教與學相互結合。傳統教育模式最大的弊端就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之中僅僅是作為被動的接受者。其實,教學過程應該是教師與學生進行互動的過程。高校應該允許教師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和自己教學特點調整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教師也應該根據學生學習特點,教學學生怎樣學習,如何思考。學生則應該把握教學過程,與教師進行互動,針對教師教學內容提出自己意見。另外,在考試內容和考試方法上面,教師也應該允許學生答案的多樣性和豐富性,只要學生言之有理、自圓其說,則可給予其充分肯定。
綜合下來,一方面能夠促進學生學習知識的主動性,另一方面也有利于開闊學生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