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茜茜
(江西省九江市武寧縣第五小學,江西 九江 332300)
當前小學語文新課標準提出新內容,這些內容順應了時代發展潮流,正確認識了當今時代小學語文各方面需求,對當前的小學語文教育起到了指導作用,同時指明了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正確前進方向,有利于推動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形成。當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應著重在有效二字,增加課堂效率,提高閱讀教學質量是廣大教師的教學目標。下列針對這些提出了幾點思考。
語文這一學科更注重情感的表現及抒發,而由教育部精選的每一篇課文更是貫徹了這一內容。依據語文這一學科的特殊性,教師可以采用多樣化的手段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從而讓學生融入到情境當中,充分理解文章特點【1】。在小學語文閱讀這一方面,語文教師可以在課前就做好教案以詳細分析文章的特點,在教學中可以讓學生采用分組討論的方式來增加學生的語文課堂參與度,同時也可以運用多媒體的手段來使文章內容表現地更加充分,課堂內容更加豐滿,以此來幫助學生增加對課文的理解,受到情感的熏陶,同時使其感到人格上的升華。
例如,在教學《雨點兒》這篇課文時,由于大部分小學一年級的學生或許會缺乏生活經驗,無法在生活中便對雨點而產生情感上的深入探索,故語文教師可以在課堂上播放在備課時便已經找到的雨點兒的視頻,讓學生在課堂上“近距離”的觀察雨后的現實世界——雨后世界是清新的,當大地染上一層濃霧,細細密密的雨點打在草地上,發出清脆的響聲,細密的水珠在花瓣上流動,小動物們在森林中盡享自己的歡樂。在《雨點兒》視頻播放中,一些學生可能會對這一場景感到十分的新奇,這樣的話便可以吸引住學生的注意力,使其更加認真聽課,增加課堂的集中度。視頻播放結束后,教師可以請一些學生站起來談談自己的感受,這樣可以增加課堂活躍度,并且可以加強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內心信息交流,同時也可以引導學生對語文課文的內容充分理解,感受到雨中情景的意境,從而增加學生的理解能力,提高學生語文知識素養,加強學生語文總體綜合性提高。
根據過去的經驗,在一些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往往會無法正確認識學生的一些想法——對學生的思維能力和理解能力認識不清晰,擔心學生對課文內容要素不理解等,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往往會延長課堂教師講課的時間,而無法空出時間讓學生進行自我思考,實際上這樣的課堂教學效果很差。為了改善這一情形,教師應在課堂上引導學生進行一定程度的自我探究,同時在課堂中應給學生留有足夠的時間進行思考【2】。
另一方面,在具體的閱讀教學中,教師應當避免提問的固有化。固有化的問題會讓學生無法發散性思考。教師應當多提一些開放性的問題,來引導學生進行思考,而不是把學生的思維局限在一個維度。例如將“你認為這句話寫的是好還是壞?”改為“你認為這句話寫的怎么樣?”給學生留有更多回答的余地。在另一方面也應該避免對問題難度認識不正確導致的形式化提問。一些教師因為無法正確認識問題難度,從而錯估了課堂效率,以此打斷了或阻滯了教學進程。教師應當在認識的問題難度后,留有足夠的時間讓學生進行思考,而不是匆匆的結束學生的思考時間以推動課堂進度。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當讓學生拓寬思路,充分發散思維,并且通過多樣的方式引導學生對所提問題進行分析,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語文課堂合作學習不失為學生對課文語言進一步了解與對課文中情景與人物深入理解的橋梁。例如在講授《索溪峪的“野”》時,可以采用固定人數的小組討論的方式,讓幾個小組討論出結果,并讓發言人站起來進行闡述。為了了解每個小組對問題的深入程度,可以提出以下幾個問題:在本文中“野”具體指的是哪些?文章又是如何介紹這種“野”的?運用了哪些手法?你對文章所描述的這種“野”又有哪些看法?在現實生活中是否有類似這樣的“野”?這樣學生在有了明確的目標后,更會集中注意力來看文章,在小組合作討論的過程中便會更加積極,同時教師在其中應當充當引導者的地位,這樣學生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通過小組的交流與討論便會提高對文章的理解程度,同時增強自身的語文素養,從宏觀上來說可以提高整個語文課堂的教學質量,從而促進整體學生閱讀能力的進步。
陸游曾經說過,“為善如筑臺,成功由積累?!毙W閱讀教學的改善,是一個細水長流的過程,語文教師這個群體應當發揮在該期間的主導作用,堅持對學生負責的原則,以更加開放多元的課堂來吸引學生注意力,并通過不斷的實踐積極改善課堂,培養學生的語文閱讀理解能力和提高學生的語文知識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