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冉 齊潔 吳磊 業勇 任婷 張彥松
(1、南京市棲霞區同心源社會工作服務中心,南京210000;2、中國人民大學,北京100000)
八卦洲街道位于南京市棲霞區北部,是棲霞區2個涉農街道之一,素有“蘆蒿之鄉”的美譽。下轄的外沙村社區農田比例高,本地村民多,老年人口多,務農習慣久,具有鮮明的村居文化特點。同心源以問卷說話、數據說話,剖析農村社區特點,引導當地居民積極減壓獻策,深挖特色村居文化,在外沙村社區成功“生根”,探索出一條鄉村社區治理提檔升級的新路徑。下面,我們將以棲霞區同心源社會工作服務中心在外沙村社區的落地、發展為切入點,剖析社會組織和社會工作在農村社區健康發展和茁壯成長所必需的重點要素。
傳統的社區需求問卷調查面臨:樣本量過小、調查對象單一、統計分析簡單,多用于定性分析和簡單的定量分析,既不能反映社區需求全貌,也不能突出重點隱性需求。而絕大多社會工作者又很難擁有較高的數理統計分析水平,這就導致問卷調查流于形式,海量數據對社區工作乃至方向的指導能力受到分析提取能力的制約。
因此,運用專業人員,采取專業方法對問卷數據進行挖掘很有必要。在本例中,社會組織對海量數據進行主成分提取(EOF),將從問卷信息中不易發現的信息(60歲以上人群的隱形需求,鄰里關系的“放大器”作用)一一挖掘出來,直接指明了服務方向。在頂層設計上,能夠發現抓手,突出重點,有的放矢。
城市外來社會組織進入農村社區最大的障礙就是人頭不熟、群眾認可度不高、缺乏群眾支持信任[1]。而農村社區又有著自己獨有特點,居民生活方式又與城市有著不小區別。如何獲取當地群眾信任、支持,如何走好這關鍵性的“第一步”直接決定著項目的成敗。
這就要求社會組織在進入社區,開展工作前,充分開展居民走訪,傾聽居民心聲,切實將居民的實際需求納入服務項目,并以此爭取居民支持。與此同時,充分利用黨員干部、社區能人、志愿者人頭熟、情況清、積極性高的特點,尋求突破口,形成以點帶面的宣傳格局。
農村社會工作是一個系統化的工程,涉及到居民生產、生活的方方面面[2],同步需要協調各個政府職能部門、服務資源等多個方面,這就對農村社會工作者的專家化程度和綜合協調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3]。而根據目前南京市社會組織的發展現狀以及社工薪資水平,打造一支全科化、專業化的服務隊伍有著不小的難度。
在外沙村社區領導的指導幫助下,社會組織把當地志愿者的作用發揮到極致,以當地居民服務當地居民。一方面,可以將大量物力、資金投入服務本身中,另一方面,通過當地志愿者的服務,提高了整體項目運行的效果。在此基礎上,將“同心源”的專業社工從繁瑣的日程項目運營中逐步解放,使其將主要精力放在頂層設計和資源鏈接上,充分運用其專業知識,提升服務能力。
對優質項目活動進行宣傳,可以提升居民參與社區營造的積極性,可以爭取部門、街道、社會各界對社區營造項目的支持。做好宣傳無疑是農村社區服務的重要環節。
“同心源”利用“紫金山”APP公眾號、“掌上云社區”微信群,對開展的“納涼晚會”“傳統文化進社區”“趣味運動會”“科普大講堂”等活動進行全面系統的宣傳報道,使居民、民政部門、街道、社區了解社區營造進度,爭取各方各面力量支持。
綜上所述,我們認為,未來農村社會工作的主要突破點有四。一是研制符合農村社區特點的調查方和分析方法,提升社會組織對農村社區居民需求精準定位能力;二是充分挖掘農村社區在地化資源,包含人力資源與文化資源,建成“社會組織社會工作者+本地居民”搭班的工作團隊,兼顧專業化和在地化,實現項目執行過程中既有專業理論支持,又有與本地居民較強粘合性。同時充分挖掘當地文化資源,農村社區的地緣性相較于城市社區突出,其地域文化充分挖掘可有效增強農村社區居民的凝聚力與對項目乃至工作者的認可度;三是擴大宣傳廣度,加深宣傳深度。農村社會工作的宣傳不僅需要通過優質服務得以在居民之間口口相傳,而且需要通過不同的大眾媒體傳播方式擴大宣傳廣度,促進不同領域、不同層面對農村社會工作的認可度,為農村社會工作的發展提供良好的大環境。四是要及時凝練成果經驗,做實相關研究,力爭實現以研究性文章的方式加深宣傳深度,提升對農村社會工作的研究能力,為農村社會工作的繼續深入開展提供智力支持。
同時,我們認為,如何處理好底線達標和高線追求、夯實基礎和打造標桿、遍地開花和打造特色、牽頭抓總和整合資源這四組矛盾,將成為未來社會組織在鄉村開展項目服務的成敗關鍵,十分值得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