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四名
(江西省上饒市鄱陽縣謝家灘余畈小學,江西 上饒 333113)
引言:在傳統的閱讀教學模式中,教師帶領小學生進行教材閱讀,只注重學生對于閱讀知識的記憶與背誦,學生對某一些句子的含義不求甚解,并對教師所說的文章中的情感缺乏思考。而群文閱讀可以帶領學生閱讀相關的文章,在各類的文章閱讀過程中進行發現,不斷的探索,以此來提升小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與語文學科素養。
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存在的普遍現象,就是教師只注重課堂教材中課文的講解,僅僅是對那一篇文章進行教學,將文章中作者的主題思想硬加給學生背誦。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一直跟著教師的思路,沒有對文章進行主動發現與思考。而小學生的自主意識也相對較弱,很少對教師提出質疑與想法。長此以往,學生的閱讀能力與思維能力的培養受到了極大的限制,提高更無從談起。而在群文閱讀教學當中,教師選取幾篇與課文內容相關的課外文章,其課文內容與主題思想都具有一定的聯系,教師通過給學生布置閱讀任務的方式,有效的引導學生對不同文章進行獨立學習,獨立思考,在此之后,教師再對學生進行適當的指導與幫助,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與獨立閱讀的能力。
隨著如今科技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 小學生的選擇能力與自制能力較差,由于各個信息平臺中的有趣的視頻與信息在很大的程度上導致了學生對書籍、文章的興趣越來越低。學生對于經典作品等具有教育意義的文章閱讀量非常的少,而且在進行閱讀的時候不能專心致志,其閱讀速度也非常的慢。在如今信息不斷發展的時代,想要獲取更多對自己有用的信息就需要提高閱讀速度與閱讀量。在傳統的語文教學模式中,教師為了能夠讓小學生對文章的內容與思想理解的更全面、更透徹,會在教學過程中有意放慢教學速度,并對文章中的內容進行詳細的分析。但是這樣的教學模式會在無形中使得學生學習教師的分析方式,分析的更加詳細且閱讀速度也會變得緩慢。這并不利于小學生的閱讀發展,對于小學生的閱讀教學要求中,并沒有提及小學生需要對文章進行深層次的理解,所以在沒有這樣的要求背景之下,教師應該更注重于提高小學生的閱讀量與閱讀速度。只有在小學時期打好閱讀的基礎,才能夠為學生今后的閱讀發展提供更為廣泛的閱讀學習素材。群文閱讀能夠讓學生提升自身的閱讀速度、增加閱讀量,而且,其閱讀的文章與課文內容互有聯系,在一定程度上也達到了讓小學生理解教材文章的感情的目的。
在群文閱讀當中具有三種閱讀方式,包括單篇、多篇和整本的閱讀方式。三種不同類型的閱讀方式,既能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與技巧,又能夠使得學生學習更多的閱讀方法,以促進學生未來的閱讀學習與發展。其次,現代教學強調人本主義理念,在學習過程中主要以學生為主體,群文閱讀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促進學生自主能力發展的作用,能夠在自主閱讀的過程中使得閱讀能力有效地提升,并使學生在不斷思考與探究的過程中,掌握多樣的閱讀方式,為學生之后的語文學習夯實了基礎。
群文閱讀要求教師要為小學生選擇一些與所學教材內容相關的文章,這樣才能夠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并提高自身的閱讀能力。而且,小學教材當中的選文基本上都是比較經典且通俗易懂的文學作品,選取與這些內容相關聯的文章,也都是與之相同的較為優秀的文學作品,能夠使小學生在較短的時間里閱讀到更多的優秀作品,有利于小學生的身心發展與思維拓展。
小學生的結構能力與知識強度都不夠,所以教師在選取課外閱讀文章時 一定要制定科學合理的計劃。一定要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進行閱讀,不能將一大堆文章硬塞給學生,這樣會使得學生在大量的文章面前感到無所適從。小學生的的結構能力與知識強度在很大的程度上影響了他們對文章的選擇與理解。教師可以按照文章的結構對學生進行由淺入深的閱讀引導,也可以按照文章內容進行由易到難的引導。其次,在進行閱讀的方法上也可以采取從個人到小組,從獨立到合作的閱讀方法,有利于培養小學生的合作探究意識。
只有培養了學生的閱讀興趣,學生才能認真地完成教師布置的課后閱讀作業。教師在對學生進行閱讀引導的過程中一定要根據小學生的興趣結合教學內容,為學生提供適應他們年齡與心理的閱讀素材,幫助小學生樹立一定的閱讀目標與方向。教師可以在每一天的課堂結束時就給學生布置一篇課外短文的閱讀,在第二天隨機點名某位學生起來,用課前三分鐘講一講自己對短文的感受,對于講的好的學生可以采取一定的獎勵。這樣能夠激發小學生的閱讀熱情與好勝心,既可以培養小學生的閱讀興趣又能夠在每天一篇的閱讀過程中養成習慣。
讓小學生自主進行課外閱讀一定要給他們樹立一定的閱讀方向,才能夠使小學生有目標的進行閱讀 從而更好地完成閱讀任務,提高閱讀效率。教師可以根據不知道閱讀課文進行一定的問題情景創設,例如通過閱讀找出該文章與所學文章的相同點與不同點;如果你是這篇文章的作者,你再遇到文中的情景時會怎么處理;通過這篇文章你有學到了些什么?通過這些普通的問題,就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思考能力與閱讀效率。
高爾基說:“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只有引導小學生進行多種多樣的書籍閱讀,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探索并思考,才能夠有效提升小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對他們的個人發展也就重要的意義,進而發展中華民族的精神。在語文閱讀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學會將課堂交給學生,讓學生充分發揮自身的主體性,提高閱讀學習熱情與閱讀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