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銀麗
(寧夏吳忠市鹽池縣第一中學,寧夏 鹽池 751500)
互聯網到來,為政治腳下帶來更多的機遇,我們要順勢而上,轉變思維,重視互聯網資源的高效利用,發揮互聯網優勢,整合資源,多措并舉,搭建橋梁,重視互聯網思維與政治教學的結合,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親和力。
網絡信息技術快速發展第四代移動通信技術(4G)廣泛應用,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5G)方興未艾。4G網絡帶來了移動互聯網產業大發展。以智能手機為代表的智能設備的普及,移動網絡資費的不斷下降,移動互聯網平臺、軟件、應用等構建的網絡服務深入生活各個方面。移動互聯網時代,智能手機早已不再是一個簡單的通信媒介,而成為了一個鏈接虛擬世界和現實世界的接口,成為了一個集交往、娛樂、工作、學習等一體的平臺和終端。2019年是中國5G網絡元年,5G商用牌照發放。5G網絡相對4G,網速更快、更穩定,可以想見帶來的變革也將更大,對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響也將更大。
政治教育理念真正落到實處,首先必須提高認識。但許多院校因為本身對學生政治教育重視程度不夠,對當前學生政治教學特點把握不清晰,一定程度導致其并未從根本上重視網絡政治教育。當前網絡環境下,僅僅將網絡政治教育當作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個分支甚至一種方式,是遠遠不夠的。只有高度重視,才能在投入、保障、評價機制構建等方面加大力度,為網絡政治教學工作的開展創造良好的條件。
作為一種類型教育,職業教育自有其特點。職業教育的特點來源于學生特點、教育教學特點、人才培養特點等。高等職業教育快速發展,目前在規模上已經占據了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在學校數量、學生人數上與本科教育不相上下。但教育學生生源復雜,學生文化基礎相對薄弱;學制短,在校時間更短,大多不到三年;以技術技能人才培養為主,注重校企協同育人,重視學生實踐操作能力的提升。結合教育實際,院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才能真正取得實效。但在實際工作中,與教育的結合往往是難點。
教師在教學中創設適宜的教學情境有利于給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課堂氛圍,重視學生學習主動性的培養。為此,教師要充分利用網絡資源的利用,創新教學內容形式,并結合網絡圖片、視頻等活躍課堂氛圍,促進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提高。以教學“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可以結合音樂《愛我中華》引導學生進入到一定的情境中,之后再提出問題:“我國有多少個民族?”讓學生說出自己熟悉的幾個民族。最后,再以某一個民族為例,讓學生說一說對這個民族的了解。比如說教師給學生介紹的是漢族,那么就可以從漢族的風俗習慣、穿著、語言等進行分析,之后再結合網絡上的漢族的宣傳視頻、圖片等進行分析,讓學生在觀看視頻的過程中了解漢族的有關信息。這樣一來,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也就更能直觀地了解本節課要學習的內容。
當前,很多生沉迷于網絡游戲,極有可能會受到游戲的影響,比如說模仿暴力、色情、恐怖等行為,甚至是引發更為嚴重的問題。若教師能充分利用網絡游戲的互動性,以健康的內容去替代不良的行為,那么這些積極的內容也會在不斷強化玩家道德認知時促進玩家在生活中進行模仿,從而提高自身的道德品質及意識。
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各種優秀的新媒體資源,弘揚中國的傳統美德,形成當代大學學生的主流價值觀念。大學教育不應該成為僵硬的課堂教育,而應該充分利用所有可用的資源創造學生價值。不管是生活教育還是教室教育,隨著信息傳播速度的加快,總是會很方便的。例如:各種首腦會議的信息,國家領導的重要演講信息能夠首次傳達給學生,不是思想政治考試的重點,而是思想價值及時教育的良藥。新聞輿論對這些主題思想和意識要求進行簡單的介紹歸納,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記住和在生活中融洽相處。網絡和中央電視臺等新聞報道應用程序不僅明確了時事報道,還識破了事件評價,政治傾向清晰,思想家相當于教育主流。
現在,網絡交流方式相較于傳統交流方式更加便捷。QQ、微信等即時通信工具可以及時幫助教師了解學生的日常。并且,使用聊天工具會使學生感覺更加親切,更愿意與老師交流煩惱。學生有問題或者有困難利用這些社交工具避免與教師直接溝通的尷尬。網絡工具是院校教師實施思政教育的重要工具,教師可以通過觀察學生的聊天、動態或者朋友圈了解其日常,還能幫助院校班主任組織活動或者發布學習任務,引導學生正確利用網絡進行自我提升。甚至,教師可以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空間或者微博里轉發一些具備正能量的媒體資料或者新聞報道等,并針對這個點與學生展開網絡論證,從而逐步提高學生的理性判斷能力。
綜上所述,學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不僅有利于提高教師和學生的思想政治水平,還有利于幫助他們形成正確的思想價值觀念,做出正確的實踐行為。在這個過程中黨委辦公室工作人員要積極地承擔引導的職責,還要善于利用網絡資源提高自身政治修養,為更好地服務師生群體做好準備。在互聯網環境背景下探尋學校思想政治教育創新路徑是發揮思想政治教育作用的必然要求和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