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亮
(安徽省旌德縣旌陽一小,安徽 宣城 242600)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和科技的不斷進步,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提升國家在復雜國際形勢下的綜合競爭力,使得“教育”成為了全民關注的熱點問題。伴隨著教育改革的推進,教育部明確提出了新的課程標準,教師們針對教學方法和教學策略進行了改革和創(chuàng)新,試圖提高教學效率,完成新時期時代賦予的重要教學任務。
語文學科是各學段學生必須學習的重點學科之一,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語言能力和理解能力,是其他學科學習的基礎。小學階段的語文學習尤為重要,不僅肩負著幫助學生掌握漢字、培養(yǎng)基本表達能力的重任,還要幫助學生培養(yǎng)相應的閱讀能力和理解能力。隨著新課程標準的提出,教育部進一步明確了小學語文教師肩負的教學任務: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科學素養(yǎng)和人文素養(yǎng),提升綜合實踐能力。因此,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完成這一教學目的,是教師們應當首要解決的問題[1]。
筆者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認為完成教學目標的根本在于根據(jù)課程標準和實際教學情況進行教學策略的調(diào)整,從而提高教學效率。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化,許多小學教師為了適應課改需求而進行了策略調(diào)整。然而遺憾的是,許多教師的改變“換湯不換藥”,教學方法沒有得到及時的創(chuàng)新,無法滿足新時期的教學需求[2]。
在課程改革推行以前,我國的教育以“應試教育”為主,課堂教學手段單一,教師占據(jù)課堂主導地位。由于課堂教學時間有限,因此教師往往出于盡可能多地為學生講授知識的目的,為學生進行大量知識點的灌輸,從而忽略了小學生的年齡特點:他們往往既不具備足夠的理解能力,也很難長時間保持注意力集中。因此,教師必須摒棄傳統(tǒng)的說教手段,正視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和教學需求,從根本上進行教學策略的改進和教學方法的創(chuàng)新。
小學生大多天性活潑好動,因此教師在進行教學活動時,需要有效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從而引導學生完成學習任務。生活化的教學方法可以削減學生對學習的排斥。因此,筆者認為,教師們可以利用生活化的教學方式開展語文實踐活動,在調(diào)動學生積極性的同時,幫助學生提高綜合能力[3]。
課堂的教學時間有限,因此,利用實踐活動推動學生進行課外學習是必要的。考慮到小學生的年齡特點,教師在進行學生的實踐活動設置時,應當注重寓教于樂。比如在在進行《清澈的湖水》和《淺水洼里的小魚》等有關“環(huán)保”的課文教學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集體針對生活中的水污染情況進行調(diào)查,引導學生正視環(huán)保的必要性[4]。
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考慮為學生布置生活實踐作業(yè),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綜合實踐能力。比如在進行《神話故事、傳說》單元課文學習之前,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神話故事的搜集,比如童年時期聽過什么樣的神話故事?所在省市的山川河流是否有相應的故事傳說。這樣貼近生活的作業(yè)布置能夠引導學生意識到生活與語文學科是息息相關的,讓學生能夠從生活中獲取語文要素,提升人文素養(yǎng)。
小學語文的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教師要重視合作探究教學模式的應用,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促進師生關系的和睦發(fā)展。但小組內(nèi)的學生往往是各自完成任務,使得小組合作教學“形同虛設”。因此,教師在開展合作教學模式時,應當注重對學生合作的引導,比如借助任務分配手段優(yōu)化小組合作模式,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參與到合作學習中。例如,在進行《秋天的雨》的文章閱讀時,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的分組情況為學生設置問題:作者是從哪些方面來描寫秋天的雨的?文中運用了哪些修辭手法?在學生完成基本閱讀和思考后,教師要鼓勵學生進行交流,完善答案,再讓每一個小組推選一位代表進行回答。在這樣的交流過程中,學生能夠吸取他人經(jīng)驗,針對自己的疏漏進行完善,提高了學習效率。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每一位學生的理解能力和知識水平不同,因此教師在分組過程中,要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學習小組劃分。不科學的分組會影響學生的進步,比如強行地將綜合實力較強的學生和所謂“差生”劃分到一起,會對“差生”造成心理壓力。因此教師在分組過程中要進行慎重考慮,同組學生的水平不宜相差過多。只有科學地進行分組,才能有效開展合作教學,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效率[5]。
綜上,筆者認為,想要在新時期的背景下切實提高小學語文的教學效率、幫助學生提升綜合素養(yǎng),就要正視當前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正視教學方法創(chuàng)新的必要性,根據(jù)實際情況進行教學策略的調(diào)整和方法的創(chuàng)新,根據(jù)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推行素質(zhì)教育,摒棄傳統(tǒng)的說教手段,正視學生的課堂主題地位:利用生活化的教育方式開展語文實踐活動;借助任務分配手段優(yōu)化小組合作模式,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筆者謹在此結(jié)合自身教學經(jīng)驗,提出些許建議,以期能夠為小學語文教學事業(yè)的改革和推進貢獻微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