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辛
(北京師范大學新余附屬學校,江西 新余 338000)
新課程指標要求初中音樂課堂要重點體現學生音樂素養,以學生為課堂主體展開教學。故此,初中音樂歌唱教學需要規避傳統教學模式中重師授,輕學生參與、重技能,輕音樂審美、教學方法體系的不完善的現狀,通過教學改革和拓展基礎學科的方式,完善初中音樂歌唱教學的模式[1]。
目前,在初中音樂歌唱教學中教師為課堂主體,這也就是說,傳統教學模式單一的教學套路還在初中音樂教學中應用,導致教學結構沒有新意,課堂沒有感染力,起不到引起學生學習音樂興趣的效果。在這樣的教學環境下,課堂較為死板,初中階段的學生屬于好奇心旺盛的時期,而音樂學習本就是提高學生藝術素養的學科,單一的教學模式會降低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使學生產生抵觸心理[2]。
新課標指出,初中音樂學習主要以提高學生審美能力和音樂素養為主,但是現有的教學活動中,教師過分注重知識點的傳授,不重視學生對音樂的感受和體驗。教師組織活動時,學生并不配合,久而久之教師便會失去組織活動的積極性,而是單純的教授學生音樂知識點。這種重視技能輕視音樂審美的教學形式,在現在的初中音樂教學中非常常見,部分教師雖然經常組織一些活動,但是還是以課堂目標為目的,沒有考慮到學生在活動中的體驗[3]。
初中音樂歌唱教學過程中,最為顯著的問題就是學生在歌唱過程中沒有情感,歌唱過于強勢。導致這種問題的主要原因就是教師在教學之初沒有將學生的情感充分的調動出來,學生在哼唱時便沒有將情感體驗放在首位。加上教師過于重視歌唱技巧,不重視學生感受。導致學生沒有將情感融入到歌唱中的意識,極大的降低了歌唱課堂的活躍度與質量。教師必須充分發揮指導功能,將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發揮出主體作用。例如:在歌唱鑒賞課《歡樂頌》的教學過程中,為了讓學生感受到交響樂的節奏感和力量感,教師可先行播放一段音樂,然后詢問學生“有沒有聽過類似的音樂?這些力量感十足的音樂是從什么樂器中發出的?同學們能聽到什么樂器的聲音?”等等。為了強化課堂活躍度,教師還可引入正在熱播的電視劇《歡樂頌》導入音樂,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再例如:在學習《保衛黃河》這一歌曲的學習時,教師可以采用情景導入的形式,播放黃河的畫面,并且配合自己的示范歌唱,將這首歌的氣勢和情感夸張的表現出來。尤其是“風在吼,馬在叫,黃河在咆哮,黃河在咆哮”這一歌詞的演唱中,眼神要堅定,表情要配合到位,通過細微的表情變化和聲音變化為學生營造出一種意境,凸顯中華兒女的胸襟[4]。
歌唱教學可以說是師生雙向互動的課堂,教師不僅需要營造一些課堂教學氛圍,還需要結合歌曲作品的結構和特點設計課堂教學形式和內容,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充分的了解歌曲的節奏與結構。例如:《大海啊,故鄉》教學過程中,這一歌曲是非常經典的單二部曲式。初期的節奏相對較慢,是一種敘述形式,而在后段部門音區則會不斷加強,以此強調作者對大海的情懷,對家鄉和母親的思念,教師在這部分歌唱教學時需要引導這一情感,讓學生想象著這一情感,并將其融入到歌唱中。
新課標要求中學教育以開放性教學形式為主,提倡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能夠幫助學生開發創造力思維和合作精神,目前相對于初中音樂教學來說,小組合作教學、自主學習和討論教學以及情景教學和表演教學為主要推廣的教學模式,尤其是情景教學模式[5]。情景教學模式主要是通過教師建造教學情景,通過表演或故事的形式將學生帶入到情景中,這一教學模式需要教師提前備課,并創建情景,使學生在情景中感受音樂氛圍,進而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無論哪種教學模式都是重視過程的,這和傳統教學模式不同,通過驗證表示,創造性教學模式有利于學生提高審美能力和綜合能力。例如:教師在情景教學方法應用過程中,可結合歌曲設計歌劇,《梁祝》的展開部分,由三部分構成,分別是抗婚、樓臺會、哭靈投墳。教師便可讓學生分成幾個小組,自主選擇這些場景,將歌詞帶入到這些場景中,以情景歌劇的形式,將歌曲傳唱出來。《梁祝》是粵劇唱腔,曲風、歌詞都具有鮮明的特點,情景歌劇不僅能夠將學生帶入到音樂中,還能讓學生的表演的過程中感受到愛情的真諦,與人間的真善美。《梁祝》陳述的是一個凄美的愛情故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加以引導,適當的講解,正確引導學生三觀。
綜上所述,初中音樂歌唱課堂教學不僅要注重教學方法,還要重視學生情操的培養,提高學生的藝術審美能力的同時加強學生的情感表達。這也是新課改對初中音樂教學的要求,教師需要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和學生產生互動,提高初中音樂課堂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