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麗娟 袁勝金
(1.銅仁學院,貴州 銅仁 554300;2.石阡縣花橋小學,貴州 銅仁 554300)
近年來,隨著新課改的逐步推行,體育在小學教學中所占的地位越發(fā)重要,這一方面需要教師重視日常的體育教學,另一方面也需要教師重視課外體育活動,利用各種手段保證學生運動量達標。但在如石阡縣花橋鎮(zhèn)小學這樣的鄉(xiāng)鎮(zhèn)小學的教學中,由于體育器材缺失和一貫以來“重文輕體”的思想影響,課外活動單一,內容枯燥,學生早已對其失去了興趣,故運動量遠遠達不到要求,其中,女生運動量與標準差異更大。面對這種情況,教師需要運用各種手段創(chuàng)新體育活動形式、提高體育活動的趣味性,幫助學生提高身體素質,養(yǎng)成健康的體格。
課外開展體育活動最主要的目的是保證學生充足的運動量,不斷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而集體活動是課外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提高學生運動量方面發(fā)揮著巨大的作用。但在以往的體育活動開展中,集體活動形式單一一直遭人詬病,千篇一律的課間操,從小學一年級到六年級沒有一點變化,熟悉到乏味的內容和形式自然會讓學生失去興趣,從而影響學生進行體育活動的積極性。這就需要教師在課外開展多樣化的集體活動,激發(fā)學生興趣。
如教師可以將課間操改為集體拳法演練,如一年學習五步拳,另一年學習太極拳。由于大多數(shù)學生都只是厭惡課間操,五步拳、太極拳這種集體體育運動對于其還是新鮮事物,學生對這些運動還有著一定的興趣。這樣,學生在課外活動期間開展集體太極拳、集體五步拳等的演練,在興趣的指引下能充分鍛煉身體,一定程度上保證學生體育運動的量。
近年來,“快樂學習”的理念深入人心,游戲化課堂成為小學流行的課堂形式,相比其他學科的課堂,課外體育與游戲化課堂的理念更加接近,在課外體育活動中開展體育游戲有著巨大的優(yōu)勢。故教師在設計課外體育活動時也要注重其游戲性,用有趣的游戲激發(fā)學生興趣,讓學生主動進行運動。
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打沙包”“跳繩”等游戲,由于其運動量可大可小,且男生和女生在游戲中各有優(yōu)勢,如男生跳繩可以以“高”為準,女生可以開展多種不同的跳繩形式,以精巧為準,男生打沙包力度更加,而女生則在接沙包上有一定的優(yōu)勢,避免了一方無法參與的窘境。而且教師組織與參與的形式也能讓所有學生都能參與進來,在構建和諧師生關系的同時讓更多的學生參與,提高全體學生的運動量。
在現(xiàn)代,“奧運會”“亞運會”的每次舉辦都有著巨大的影響力和關注度,體育競技經(jīng)久不衰,有著其獨到的魅力,影響范圍也囊括各個年齡段。故提升小學學生課外運動量也需要教師舉辦多種形式的體育競賽,通過競賽激發(fā)學生求勝心理。
如針對男生教師可以開展“籃球聯(lián)賽”,讓學生組成小隊,在課外以20分鐘為準開展比賽,聯(lián)賽采用“積分賽+淘汰賽”的賽制,以一個學期或者半個學期為一個賽季,讓學生小組之間展開角逐,而最終取得冠軍的隊伍,教師還可以頒發(fā)紀念獎章、獎狀,激勵學生繼續(xù)運動。當然,學生如果對籃球這項運動已經(jīng)厭煩,教師還可以開展足球比賽,乒乓球比賽等。而針對女生,教師也可以開展羽毛球比賽、柔力球比賽等,充分考慮學生實際情況,選擇最合適的比賽項目。
小學教育的目的是讓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而將體育鍛煉與科學文化知識結合起來不僅能提高體育活動的趣味性,讓學生更加愿意進行體育運動;還能讓學生在進行體育活動的時候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同時提升身體素質和文化素養(yǎng)。這就需要教師推進體育與其他學科之間的融合,促進益智教育的發(fā)展。
如教師可以將體育與數(shù)學結合,開展“解手鏈”游戲,讓多個學生集中到一起,其手兩兩握在一起,組成一個復雜的鏈條,這時學生集中在一起變成一個“結”,一時難以分開,而學生的目標則是在彼此不松開手的情況下移動位置,解開這一個“結”,將其變成一個圓。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能在運動的同時鍛煉自己的邏輯思維,培養(yǎng)自己的數(shù)學核心素養(yǎng)。這樣,教師開展益智游戲,讓學生在提高身體素質的同時培養(yǎng)自己文化素養(yǎng),一舉兩得。
綜上所述,課外體育運動在整個小學的體育教學體系中占有著重要是地位,在保障學生進行充足的運動方面發(fā)揮著巨大的作用。在日常的課外活動開展中,教師需要注意開展多樣化的集體活動和體育游戲,舉辦多種形式的競賽并促進體育與多學科的融合,不斷提升課外體育活動的趣味性。只有這樣,教師才能讓學生在課外更多地進行體育運動,以此保障學生運動量,不斷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促進其綜合素質的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