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娟娟
(江西省九江市湖口縣大垅中心小學,江西 九江 332500)
古典詩詞是我國文學寶庫中的奇葩,它意境深遠,內涵深刻,耐人尋味,道難道之景,抒難抒之情,蘊含著豐富的人文哲理,在中國文壇上獨樹一幟,是小學生學習古典文學的最佳啟蒙教材?!缎W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對小學階段古詩詞的教學目標是背誦優秀詩文不少于160篇。其中,第一學段背誦優秀詩文50篇,第二學段為50篇,第三學段為60篇,其后還附有“古詩詞背誦推薦篇目”70篇。課程標準還指出:在第一學段讓兒童誦讀兒歌、童謠和淺近的古詩,展開想象,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的優美;第二學段誦讀優秀詩文,注意在誦讀過程中體驗情感,領悟內容;在第三學段中則要注意通過詩文的聲調、節奏等體味作品的內容和情感。由此可見,古詩詞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地位是毋庸置疑的。
很多語文教師都能充分認識到古詩詞教學的重要性,但在具體教學過程中,往往方法較簡單:如傾盆大雨式的背誦或囫圇吞棗式的翻譯等。這些方法僅僅滿足于語義的疏通和詩句的積累,學生難以從根本上體會詩歌所蘊藏的最美情感。要想使小學階段的古詩詞教學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可以采取以下教學策略。
古詩詞作為小學語文教學的一項重要內容,需要的不僅是教師開門見山的導入方式,更重要的是學生自己對古詩詞的興趣。興趣是一個人最好的老師,學生對知識有興趣,才能激發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更好的吸收教師講述的內容,也有利于教師進行進一步教學。很多時候,教師講述的內容并不能得到學生的回應,教師帶動不起學生的興趣,學生也會降低教師的講課熱情,為改變這一現狀,教師可以采用情景導入、讓學生有感情朗讀等方式來激發學生的興趣,這樣學生可以理解詩句展現的畫面,體會作者寫詩時的思想感情,從而使學生更深入的理解詩句,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
例如,學生在學習《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這首詩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想象重陽節京城的盛況,再讓學生感受自己對多時未見的朋友的感受,有了這些條件,再通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注意重音和句子的抑揚頓挫,這樣學生自然產生了對詩詞的興趣,愿意走進詩中,站在作者的角度思考問題。
我們都知道,在語文的傳統教學方法當中,“讀”是第一大法,而在小學詩詞教學當中,更應當激發并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扎扎實實的引導學生去讀。配樂詩歌朗誦,通過音樂,可以充分的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同時,音樂也可以烘托詩歌所要表達的氣氛與環境,從而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例如,《古詩詞三首》中的《漁歌子》一詞時,教師就可以采用配樂朗誦的方法。教師利用多媒體課件先播放一段符合該詩意境的音樂,讓學生想象詩歌索要描述的畫面與詩人的心情。并且可以通過教師朗誦過程中聲調、語氣、節奏的變換來表現出詩詞的韻律與節奏,更便于學生理解。處于小學階段的學生模仿能力和模仿欲望正處在一個峰值,所以老師的配樂詩朗誦能使學生們感覺到一股新鮮勁兒,并能夠引起學生爭相模仿,這也充分利用了小學階段學生的心理,更能寓教于樂,從而激發學生閱讀欲望的目的。
學生在課堂上的聽課狀態和效率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而小學生本身自己的理解能力就低,所以更加依靠教師上課陳述的各種重要點,這就是教師在課堂上占據了主導地位,這種傳統方式,雖然有一定的教學成果,但是卻使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降低,不愿意自己去理解和思考,處于被動輸入,接受填鴨的狀態,這樣不利于未來的進一步學習,更不利于未來對文學詩詞的理解和體悟。所以,從某種程度上來說,要想真正落實好新課改對小學語文教學的需要,讓學生真正自主學習,教師在其中占有重要地位。教師通過改變自己的教學方式,將填鴨式的教學變成對學生的一種正確引導,指導學生如何學習古詩文,讓學生自己去理解和體悟,這樣才能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潛能。
例如,學生在學習《望廬山瀑布》一文中,教師先通過自己的理解,對文章的內容及作者表達的思想情感進行深入了解,這樣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對學生做出正確的引導,才能讓學生真正理解文章的深層意義。
古詩詞之所以十分美妙,是因為其運用了精煉的語言而達到了生動的意向,營造出作者當時的氛圍,讓讀者進入遐想之中。在小學語文古詩詞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注重對于古詩詞意境的重現,加深學生對于古詩詞的理解。此外,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還可以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以激發學生的想象力。比如,在教學葉紹翁的《游園不值》時,這是一首著名的描寫春天景色的詩詞,作者從側面描寫了春天的景色。這里的“小扣柴扉久不開”,給學生制造了想象的空間,為什么敲不開門呢?教師可以讓學生設想一下,詩人敲不開門的原因是什么呢?學生開始積極探索這個原因,是外出了呢?還是在院子里干活沒聽到敲門聲呢?這樣一來激發了學生的想象力?!耙恢t杏出墻來”一句,為什么只看到一枝紅杏?院子里還有什么景色?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和閱歷,逐一想象院子里的景色:生長茂盛的蔬菜,開滿鮮花的果樹,還有一群群的蜜蜂在采蜜,花間還有蜻蜓和蝴蝶的身影,一片春意盎然的景色。這是“一枝紅杏出墻來”引發的思考,由點想到面,由一只杏花想到了院子里看不到的滿園春色。在這樣的想象過程中,一方面發揮了學生的想象力,另一方面提高了學生的思維能力,而且在交流的過程中,還提高了學生的表達能力,為學生的寫作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總之,在小學古詩詞教學中,教師要以學生為中心,關注學生身心發展特點、文化知識水平,發揮主導作用,精心設計教學環節,讓古詩詞課堂更有魅力,讓小學生喜歡古詩詞,促使他們語文素養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