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義發
(江西省南城縣株良中心小學,江西 撫州 344700)
小學數學課程中的綜合實踐活動環節是近幾年的新興教育理念,希望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實現數學知識的有效探索,進而有效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鞏固學生數學記憶。在當前教育背景下,此種教學方式對于小學數學教學有著明顯積極意義,但是在實際應用中多種問題接踵而來。作為新時期下的教育工作者,應當對當前問題情況進行深入分析,進而更好的保障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教學效率。
在日常生活或教學中我們會發現:小學階段的兒童對自己感興趣的事情會盡力去完成。并且在遇到困難時,他們會主動的去探索、研究,努力尋找的方法,使問題得到解決。因此,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創設出各種具有問題和故事情景實踐活動環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心里產生一種強烈的求知欲,為學生進行自主探索創造良好的條件。例如:在一年級學生學習分類之前,我指導學生進行了一次數學課外實踐活動:收集喜歡的商品,并嘗試著當一當小小售貨員,把喜歡的商品擺放好。這個活動的目的主要是使學生通過收集、思考,進行分類的初步嘗試,親身感受到數學知識與自己生活的緊密聯系,從而激發興趣,增加體驗,培養能力,形成良性循環的主動學習的狀態。這次實踐活動大體分四步進行:(1)收集。以小組或個人為單位,到超市、商場收集一些喜歡的商品。(2)思考。假如你是小小售貨員你會怎樣擺放商品,為什么這樣擺呢?(3)嘗試。大部分學生將自己收集到的商品進行較科學的分類。學生的體會豐富多彩。有的學生發現,可以按一種標準進行分類,還有的則認為可按不同的標準進行分類。(4)交流。在實際進行的分類中,有的學生為某種物品設計的分類方法非常出色。亞里士多德講過:“思維是從疑問和驚奇開始”。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的推動力。數學的生命力在于其應用的廣泛性,通過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會“使學生體驗到一種理智高于事實和現象的權力感”。
小學數學教師在針對學生學習數學內容進行實踐活動的時候需要以學生的學習為主體,讓學生能夠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進行自主的選擇實踐活動。在實踐活動課教學中,教師需要為學生創設學習的具體情境,激發學生參與數學實踐的積極性,喚醒學生的主體意識,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進行數學知識的學習。教師在帶領學生進行實踐活動的時候,也需要給予學生恰當的指導和啟發,讓學生能夠在實踐的過程中運用學習的相關數學知識解決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讓學生真正的成為學習數學知識的主人。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數學實踐教學中,需要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作用,讓學生主動的參與到學習中,這樣學生就能夠結合自己在課堂上學習的相關數學知識,進行數學問題的解決。
例如:教師在帶領學生進行《數學園地》實踐活動學習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進行找游戲的實踐活動,調動學生能夠積極的參與到教師組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制作口算卡片,教師在講臺上說出具體的數字,學生經過計算然后和教師的數字進行匹配,遇到與自己相匹配的數字就立馬跑到講臺上,其他同學作為裁判判斷計算的對錯。
小學數學教學中,為了實現對學生的素質教育目標,應該多鼓勵學生將數學知識與生活、生產中的實際問題相聯系。通過拓寬視野范圍,應用數學知識于生活、生產的各個方面,教師展開科學的指導與分析,促進學生更好的規劃自身的學習與生活。拓展數學活動與學生視野范圍,將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與學校的重大活動、中心工作、生活實際問題緊密聯系,設計活動主題、整合學校資源、深入應用知識,不斷拓展學生的視野范圍,促進應用與實踐,提升學生創新能力、實踐能力與合作交流能力。例如:基于提升學生實踐能力教學目標,在四年級學習“統計”相關知識時,教師引導學生將統計知識與生活實際問題結合起來,如“統計家庭一周開支”,學生自主設計統計圖表,記錄下特定的某天某項開支的項目與金額,并做出每天小計、每周總計。通過統計得出的相關數據,繪制出開支折線圖,并分析一周時間范圍內家庭開支變化規律,并估算一月開支的大致數目,結合相關數據,向爸爸媽媽提出節省開支的相關建議。還可以展開“本周溫度變化預報”調查與設計活動,繪制折線圖,模擬“小小天氣播報員”,展開主題活動實踐分析。又如對于環保問題,展開“三節約——環保”為主題的綜合實踐活動,通過學生設計方案、展開活動、實施方案、方案總結、得出結論等一系列過程,學生查閱資料、實地考察,分析問題,提出解決對策,由此提升學生的環保意識,以及提升學生運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應用意識和應用能力。
根據相關調查發現,趣味教學方式是小學生最易接受的教學方式之一。因此教師在實踐教學活動中應當以學生個人為出發點,選用多種趣味教學方式開展教學,進而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欲望,培養其良好學習習慣。小學階段學生的好奇心、好勝心相對較強,所以教師在綜合實踐活動過程中、應當以學生的年齡特點、性格愛好為出發點來制定具體教學內容,使學生在輕松、活潑的學習氛圍中,了解、認識、掌握數學知識。
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讓學生針對學習的相關知識進行實踐活動,目的是為了讓學生將學習的知識和現實的實際生活結合起來,讓學生在實踐的過程中學會運用相關的數學知識,在實際的生活過程中,教師需要把學習數學知識的主動權交給學生,為學生提供實踐操作的機會,讓學生主動的參與到實踐的過程中,主動的進行數學知識的探究學習,讓學生成為學習數學知識的主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