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瑤
(分宜二中,江西 新余 336600)
對于高中教育內容課程多,分配給歷史學科的時間有限。每周課程少,時間短,造成了學生對歷史學習缺乏積極性,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仍然沿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采取灌輸式的教學,使得歷史成績始終停滯不前。針對如何高效利用課堂時間,提高學生的全面發(fā)展發(fā)展,做出了如下分析和策略。
歷史教學承擔著傳承中華上下五千年歷史的重要使命,對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文化素養(yǎng)起著關鍵性作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利用歷史的優(yōu)越性和豐富的故事性,采用多元化手段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可以通過現(xiàn)有的科學技術充分還原當時的歷史背景,加深學生對歷史的了解。學生們也可以通過網絡視頻,情景模擬,角色扮演等,在這個過程中深刻體會歷史人物的心理。利用多種手段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充分認識到歷史知識的掌握與自身的發(fā)展是密不可分的,把歷史學習當成提升自身綜合素養(yǎng)的一種手段,是現(xiàn)階段歷史教學任務中的重中之重[1]。
課堂氣氛沉悶,嚴重影響著課程進度和學生的積極性。對于這一普遍存在的現(xiàn)象,教師可以利用生動形象的圖片,有趣的視頻以及豐富形象的語言進行講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把學生作為課堂的主導者,有效的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參與到課堂中,把聽課,被動的接受這一思想轉化,利用看、聽、思、記等方式,明確課堂目的,提高聽課的效率。
例如在講解人教版高一歷史《鴉片戰(zhàn)爭》這一課時,教師首先播放歷史資料,從第一次鴉片戰(zhàn)爭到到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的整個過程,重點體現(xiàn)鴉片對中國人們的危害,然后讓學生說說自己的觀后感,引申出鴉片對人民生活的影響,導致社會發(fā)展停滯不前。通過觀看影片,首先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和學習興趣,激發(fā)了學生主動學習,探究的心理,從而提高了課堂效率。
對歷史的研究,不能只局限于教材內容,應該仔細閱讀與教材內容相關的資料,例如歷史資料,視頻,地理環(huán)境等相結合,提出自己的觀點,進行評價賞析。在閱讀資料的同時,做好筆錄,對文章內容進行深入剖析,深度挖掘其內在意義。最后,能夠結合歷史與實際情況,對現(xiàn)實生活做出分析,總結。
例如在人教版高一歷史《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崛起》一課,主要講述的是第一次世界戰(zhàn)爭的爆發(fā),戰(zhàn)勝國對中國奴役態(tài)度的轉變,中國人民在戰(zhàn)爭過后體現(xiàn)出來的和平友愛,自強不息的精神。在教師詳細的講解過后,教師可以讓學生論述自己的觀點,比如是什么原因讓中國人們變得強大起來,中國共產黨是在什么環(huán)境下產生的,對中國的發(fā)展起到哪些積極推動作用。在進行剖析過后,幫助學生找出相應的歷史資料,完善學生對這一歷史時期的空白認識。通過正確的閱讀教材內容和補充課外資料,進一步體現(xiàn)高效課堂的有效策略。
好的記憶方法,能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對于歷史的記憶,因為人物關系較為復雜,經歷時間較長,在記憶過程中容易出現(xiàn)混淆。我們要根據自身的特性,不斷的總結與摸索適合自己的記憶方法。比如1.化繁為簡,把復雜的事物簡便化,提取精華。2.對比記憶,相近的人物事物,找出其不同點進行對比,加深理解,強化思維邏輯。3.結合實際,歷史發(fā)生過的事情與現(xiàn)實社會總有一些驚人的相似,找到相通點,進行聯(lián)想。總之,記憶的方法多種多樣,我們要靈活的運用,用獨特的眼光進行分析,進一步的提高歷史學習的效率。
首先,教師應對所要傳授的歷史知識充分了解,事件的前期發(fā)生過什么,事件的后期又發(fā)生了哪些事,都要明白透徹,掌握其主要特征,以便應對學生的提問,對課堂內容進行相應補充,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使課堂內容變得生動形象,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
嚴謹?shù)恼n堂結構,是能否有效的提高課堂效率的重要表現(xiàn)。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充分發(fā)揮本質作用,做到以下幾點,對提高歷史學習效率有著很大的幫助。
1.“嚴” 與“活”的關系。
課堂中,教師要把握好“嚴”與“活”的度,充分調動起學生的課堂積極性,但又要讓學生們遵守課堂紀律,讓課堂能得以進行。嚴肅與活潑共存,是師生關系的發(fā)展路線,對學生的大膽分析、看法要嚴肅對待,積極鼓勵。對課堂形式,要活潑生動,利用多元化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感受到歷史學習的魅力。
2.優(yōu)美的課堂語言
豐富生動的語言,是吸引學生注意力的關鍵。在課堂上,教師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把事物的抽象化變得具體化,激情的語調,豐富的想象力,引人入勝的描述,讓學生覺得上課是快樂的過程,享受的過程,從而達到歷史教學的高效性。
3.合理運用
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中,教師多以完成教程進度為目標,在合理運動課堂討論這方面做的不足。時間緊任務重的思想理念,大多數(shù)教師認為學生記住了考試合格了即可。大量的實踐證明,課堂討論不但能加深學生的認知理解,開發(fā)學生的思維能力,對師生關系的改善也起到一定的作用。在課堂討論過程中,教師要重視設定問題的關鍵,注意題材的多面性和涉及知識的寬度。教師要注重引導學生的主觀意識,進行大膽分析。
4.以教師為主導
新課標的改革下,在學習過程中倡導以學生為主體者,教師為引導者這一主題,要充分發(fā)揮出其思想理念。在歷史課堂進行中,活躍的課堂氣氛是學生牢固掌握知識的關鍵性要素。在問題較難,學生們陷入思考的時候,教師要從現(xiàn)象到本質進行層層分析,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在課堂討論過程中,教師要保持中立,結合主題,對學生的討論結果做出總結。在最后,對內容認識深刻,表現(xiàn)好的學生積極鼓勵,對觀點錯誤的學生也不要打擊,分析原因,引導學生走向正確的道路。在課堂討論的過程中,教師要充分掌握主導權,引導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最終達到提高歷史成績的目的[2]。
高效課堂建設是高中歷史教學的重要策略,對提高學生的歷史成績和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起到了積極的作用。高中歷史的學習,是中國歷史文化傳承的重要表達方式,而高效課堂的利用則能有效的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對學生全面進步有著重要的影響。希望廣大教師廣泛使用這一方法,使教育事業(yè)能夠更好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