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少亮
(江西省上饒市余干縣江埠中學,江西 上饒 335100)
近幾年中,隨著新課程的不斷改革,針對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對學生的語言理解能力,語言組織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等綜合文學素養提出了新的要求,如要求初中語文教師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過程中,不斷的尋找新的教學方法,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引導學生主動的進行閱讀,從而有效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進而不斷的提高課堂效率。本文將從教師,學生和課本三方面進行分析討論,如何更有效的提高語文閱讀教學的新方法。
在學習的過程中,首要要以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主。初中生因為欠缺一定的社會經驗,導致他們的想象力、理解能力不足,所以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一定要充分利用多種教學手段,如:表演,多媒體,場景一類的設施去創造環境。讓學生切身體驗,從而讓學生發自內心的喜歡語文閱讀理解,和教師形成良好的互動。此外,教師也要適時的對學生進行鼓勵和表揚,從而讓學生對教學內容有所深度理解[1]。
例如在學習《丑小鴨》這一課文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角色表演,讓學生在表演的過程中切實體會丑小鴨被嘲笑的心情,感同身受,這樣既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加深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
在所有事物的過程中都可以用到優化設計,閱讀理解也不例外。在初中語文閱讀理解教學中,教師課堂提問的問題就像一個導火索,引領著整個課堂的氣氛,為什么有的教師的課堂氣氛非常活躍,提問環節學生們都爭先恐后的回答呢,而有的教師的問題一提出來班級里鴉雀無聲,問題在于教師對課堂提問的優化,課堂問題設計的好不好直接影響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回答問題的積極性,問題設計應該充分調動學生的潛在思維,讓學生真正能夠思考和理解問題所在。
例如在閱讀《出師表》這篇文言文的時候,教師就可以結合三國時期的一些人物和事跡進行深刻的講解和探討,在講解了文章的同時又了解了歷史。
寫作的基礎是閱讀,只有通過大量的閱讀,長期的積累才能形成深厚的文化底蘊。在初中語文閱讀理解這一塊注重培養學生們主動閱讀的意識,可以,先從感興趣的開始,在選擇適合自己的,從而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大量的閱讀,是一個累積的過程,在閱讀的過程中,發表自己的看法,做好筆記,養成自己的閱讀習慣,從而創造出屬于自己的東西,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如何形成正確的價值觀,世界觀,對于產生分歧的時候,組織學生互相討論,尊重學生們自己的想法,讓學生們掌握屬于自己的閱讀理解的方式方法[2]。
例如在閱讀《動物笑談》這篇文章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在閱讀之后,自由發表自己喜歡的動物,互相討論每個動物的生活習性和習慣,模仿動物的叫聲以及動作,通過這樣的形式,加深對動物的認識和理解。
每篇文章的在創作的候都是圍繞著一個統一的中心思想而進行寫作的,可以說這是整篇文章的精髓所在,它往往反映了作者的寫作目的,表達了作者的立場和主張,可是作者有時候不直接體現在文章中,而初中生往往因為閱讀理解沒有累積到一定的程度,有時不能準確的提煉出文章的主旨,導致把握不了文章的中心思想。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正確的引導學生,認真閱讀,深入理解,反復思考,相互討論。
例如在《紫藤蘿瀑布》一文中,通過仔細的閱讀分析,可以分解成三個部分,第一個部分描寫了作者賞花,第二部分作者很自然的從賞花寫到了憶花,第三個部分點出了本文的主旨,從悟花升華到了作者對生命的感悟。文章通過清晰的語言,由淺到深,情景的帶入,生動表達了了作者的中心思想,文章靈魂得到了體現。
閱讀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其中一個最基本的要求就是文本的選擇,學生要根據自身的特點和優勢進行選擇,由淺到深,由易到難,教師要根據學生現階段能掌握的水平進行指導,要因材施教,根據學生的接受能力去選擇,不能所有的學生都是統一的標準,在閱讀的過程中,針對不同的文本,要靈活的運用不同的方式方法,深刻的理解文章的內容,分析文章的精髓所在,在閱讀理解的過程中,只有充分的理解了文章的精髓所在,才能更好的去把握,這就體現了文本選擇的重要性。
讀與寫的結合,是閱讀理解的基本要求,大量的閱讀就是為了寫作累積素材,提高語言的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在閱讀的過程中則需要通過大量的寫作來練習所要表達的思想和情感,教師在這一過程中要起到積極的引導作用,遇到一些精彩的句子可以做好筆錄,進行分析,吸取經驗,在今后的寫作過程中也可以借鑒別人的一些經典的詞句。閱讀是一個吸收的過程,而寫作是一種表達的方式,二者是一個相輔相成的關系,只有通過大量的課外閱讀,不斷的累積,才會提高寫作的水平。
根據不同類型的文章,我們要運用不同的寫作方法,例如:閱讀要素的運用過程中,教師應根據學生掌握的不同水準加以引導,熟練掌握運用各種不同的閱讀方法,這樣才能更好的表達所寫文章的主旨。
例如,抒情文,分為直接抒情和間接抒情,在閱讀的時候要分析文章用的是哪種表達方式,是直抒胸臆,還是托物言志,在文章中作者是否還運用了比喻,排比,擬人,重復等不同的寫作方法,比喻又分為明喻,暗喻,借喻,對于文中所用的寫作方法深入理解。
議論文,作者的寫作目的就是為了闡述自己的觀點和立場,在閱讀中要注意分析作者的舉例是否符合實際情況,是如何運用這些例子來說證明觀點的。
閱讀方法有很多,需要教師在講解過程中帶領學生不斷的深入分析和理解,更好的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
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表達能力,思維跳躍能力,和語文閱讀教學是息息相關密不可分的,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應當以學生為主體,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開展教學活動,結合本文分析的三個角度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引導和教育,在教學過程中,對于爭取每一個細節精益求精,最大程度的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在閱讀的過程中成為最大的受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