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肖
(南陽幼兒師范學校,河南 鄧州 474150)
地理學科是一門綜合性學科,地理的部分知識抽象難懂,涉及的知識方面眾多,學生難以理解和掌握學習內容,這就導致地理課教學效果不佳。因此,作為教師要潛下心來,尋找針對中職地理教學的有效方法,打造中職地理高效課堂,讓學生獲取知識和技能。
提高地理教學的有效性至關重要,是提高教學效率的基本要求。從教學有效性分析可知,在教學時必須要注意相關的問題:
1.要明確教學目標。在課堂教學中具有明確的教學目標,就能夠讓學生從中獲得知識。反之教學目的不明確,無論課堂氛圍多么活躍,無論多么精彩生動,也不過是下課就結束了,屬于一堂無效教學。
2.以學生掌握知識衡量教學效果。教學的有效性必須要體現“效”;效果好壞必須要由學生的進步程度衡量,是不是已經掌握相關知識,不能僅僅是教學內容進行衡量。教學時要多關注學生學習中的主動性及創造性,通過多種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這樣才能夠實現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當前環境下,教師在中職地理課堂中需依據該堂課的教學重點內容,并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及其學習特點,通過聯系現實生活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增強其課堂思考與知識探索欲望,以提高教學實效性。例如,當教師在帶領學生學習“環境”、“氣候”等相關地理知識點時,可先組織學生在課堂中自行閱讀和學習教材知識,之后教師可在課余時間帶領班級學生參觀附近的氣象站,引導學生認真觀測近段時間的天氣情況或氣候變化等,同時鼓勵其結合課堂所學知識主動思考“影響當地氣候的主要因素”,以激發學生學習熱情,調動其參與生活化教學的積極性。另外,教師也可在課堂中不定期地組織學生開展“地理知識競賽”活動,不僅可有效鞏固學生的地理基礎知識,且還可增強其學習興趣,使其能夠全身心地參與到多樣化的教學活動中去,實現地理課程的高效課堂教學。
現階段,教師在中職地理課堂中需依據教學內容創設適當的教學情境,以增強課堂教學效率,提高教學效果。一般來講,由于學生對課堂中的教師提問較為敏感,愿意帶著問題學習課堂新知識,并通過正確回答問題證實自己,故教師在中職地理課堂教學中可采用課堂提問的方式為班級學生創設教學情境,以快速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其學習興趣。
中職地理在中職教學中的地位是無可替代的,但由于師資力量、課時安排等,時間緊,任務重,學生由于學習能力、基礎狀況等的不同,在課堂的反應和學習效果以及對知識的掌握程度也各不相同,也就是說學生對中職地理的學習有差異性,以往傳統的教學模式,大幫哄,其實是更多的考慮中等程度的學生的接受和理解情況,存在著一些對學習任務完成的快的學生無事可做,而相對弱勢的學生又感到學習有一定難度的兩極分化現象,因此,在中職地理教學中可采取分層教學的方法,特別是在鞏固練習環節,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通過課件把設計好的一些不同梯度的練習題,展現給學生,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個性化需求,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實力等自由選擇訓練題目,既達到了鞏固所學知識的目的,又使每個學生都有展示自己優勢,發揮自己能力的機會,使學生更加自信、更有存在感,同時學生得到了很好的鍛煉和提高,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根據教學內容,可以事先把內容和相關問題布置給學生,讓學生通過分組合作、討論交流、展示等自主學習形式,探究有關問題,集思廣益,取長補短,最后給出結論或解決辦法,例如,在有關水土流失、環境保護相關內容的學習中,可讓學生通過收集資料,了解我國水土流失的狀況,通過閱讀課文、分析、概括總結等,探討防止水土流失、保護自然資源的主要途徑。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在課堂上,踴躍發言,課下查找資料也很積極主動,更能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學生不再感到地理課堂沉悶無趣,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使學生有了更多彰顯自己優勢的機會,有利于學生發散思維的形成和個性品質的培養。
改變落后的授課模式,忌忽視學生主體作用,采用“滿堂灌”,“一言堂”,束縛學生思維活動。可適當增加游戲活動能極大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如由學生扮演導游在課堂上帶領大家旅游,來學習旅游景點的知識;通過拼板游戲能很快掌握我國各旅游區、旅游亞區、各景點位置、分布、線路等知識;由于學生參與性強,又有上臺“成功”演講的機會,學生容易產生“成就感”,提高了學習積極性和興趣。
綜上所述,中職有效教學越來越受到廣大教師的重視,中職地理學科教學也是一樣,我們作為中職地理學科教師,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應該深入研究學科教學理念,創新地理學科教學方法,找到一條適合本學校、本班級學生學習的地理學科教學方法,為高效地理課程做好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