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樹紅
(四川科技職業學院,四川 成都 611700)
強身健體既是保證個人未來生活幸福、事業順利的保證,從宏觀方面來說也是進一步建設小康社會,提高綜合國力的基石,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堅實后盾。從一九九五年以來,國務院就頒布了《全民健身計劃綱要》并且扎實穩打的推進實施,一系列全民健身計劃從上而下的推行,條例的細致頒布都在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大眾日常運動理念,并且推動了我國全民健身風氣的形成。時至今日,全民健身已經逐步形成對應的影響力,廣場舞、太極拳等民間運動娛樂項目的開展等都是全面健身計劃的具體呈現。并且全民健身政策的推行,也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絕大多數人的健康理念,在日常生活中逐步形成了主動健身的意識,也連帶著為我國的醫療事業帶來了益處。積極由體育大國向著體育強國的轉變一直以來都是我國精神文明建設中體育文化推廣的重要目標,全民健身是我國打造體育強國的基石,而體育強國建設的目標邁進中,青少年才是最核心的影響目標。所以學校教育在全民健身的浪潮中,需要處于改革的先鋒地位。提高各階段學生身體素質,啟蒙運動意識,培養運動興趣,塑造運動能力,是當前我國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的綜合性目標。
職業院校是近年來教學改革重點針對的院校類別,以往不論是教學內容和模式的改革,往往側重于普通院校改革,而進入二十一世紀,伴隨著社會分工的進一步精細化,行業發展的科技化和互聯網化,我們迫切需要具有高素質的專業性、技術性人才作為行業發展的基層支撐,打造生產、建設、服務的一線力量。而職業院校在人才培養方面就側重于這一目標,以培養和市場需要貼合的技術型專業人才。所以當前全民健身浪潮下,體育教學改革背景下職業院校也是一馬當先。那么如何在當前全民健身浪潮中,找到職業院校體育改革的線索,不斷豐富和完善體育教學內容,如何結合實際制定科學、有效的教學策略,是當前職業院校改革的重點且亟待解決的問題。
增強公民體質,實現國民素質和國民經濟、國民社會事業的和諧、可持續發展,從而建設成具有中國特色的全民健身風氣,形成面向大眾的體育服務體系是我國的全民健身的方向和目標,那么我國的全民健身浪潮有哪些特性呢?
首先,全面健身浪潮下的高職體育教學具有主體性。全面健身計劃中的重要一條“在校學生至少每天參與一小時的體育鍛煉。”這就意味著,全民健身更強調強身健體從娃娃抓起,提高學生身體素質,培養其終身體育習慣。而學校體育教育改革強調突出學生主體地位,鍛煉形式和內容側重于新穎,契合學生興趣,進而改變教學中的教師教,學生學的被動狀態,變成學生愛學,學生要學的主動狀態。
其次,全民健身浪潮下的高職體育教學具有廣泛性和時代性。全民健身浪潮涉及多個群體,內容方面也包羅萬象。高職院校體育改革受其影響也就具備內容和形式上的廣泛性,相對于傳統的籃球、排球、足球等項目來說,融入社會因素,增加如長拳、太極拳等等更具有社會性健身的內容,輪滑、街舞等時代浪潮下的健身內容。
當前全民浪潮下的學校體育改革在如火如荼的展開,但在探索和實踐中也有很多問題和不足。
首先,當前高職體育教學改革存在最突出的問題就是教學資源不足,包括師資力量不足,理論性教學改革內容難以落地實施,尤其是新興體育項目缺乏專業的教師等。另外,教學場地設施不足,豐富的體育活動開展受到限制,大部分高職院校體育場館設置主要集中在傳統田徑、三大球類項目上,新建場地經費缺乏,進而導致新的體育項目開展受阻。
其次,高職體育教學重實踐,輕理論,并且缺乏完善且科學的教學評價體系。體育教學以課外實踐為主,但是不代表是脫離了理論的實踐,任何運動都需要掌握技巧來保證安全性。但當前的高職體育教學依舊缺乏知識支撐和理論儲備,并且體育課程考核沒有系統性的標準,進而導致學生課堂鉆空子,缺乏興趣和積極性等。
當前高職體育教學改革可以圍繞內容豐富和形式新穎展開,以吸收全民健身浪潮下的新內容,結合教學實際探索新形式為改革思路。
首先,在教學改革過程中,我們要針對內容的豐富,做到夯實教學資源。一方面,加強師資力量建設,對于學校原有的體育師資進行再造、提升,通過教學培訓,和其他學校師資交流等形式,促進當前已有師資的快速成長。另一方面,加強場地改建,從綜合性運用的角度實現場地的多元化功能,例如將籃球場、排球場、足球場等融合在一起。并且優先發展場地要求較低的新型體育項目,如太極拳,街舞等。擴充教學內容的同時,實現教學資源的可持續利用。
其次,高職體育教學改革中我們要針對形式新穎性,實現教學模式的多樣化,構建科學的體育課程評價體系。一方面,教學中依舊是以實踐為主,但在實踐方面融入比賽、游戲體育等教學新模式;并且進一步加強理論教學,融合多媒體、教師演示等多種方式,進行體育理論知識傳輸,為學生的安全健身奠定基礎。另一方面,針對不同體育項目設定積分制評價模式,如針對一項運動,不同的技術要領掌握占不同的分數,累計得分過線才算合格。
總而言之,在全面健身浪潮下,我們面臨的是體育運動內容和形式上的大爆發,這給我們日常教學改革提供了充分靈感和素材的同時,一定程度上也帶來了教學改革的迷惑性。所以作為教師我們必須堅定立場,結合體育改革的時代性和主體性,針對學生需要和學生特點,有目的、有計劃的展開一系列的教學改革思路探究,從而找到在學校體育教學中具有實踐意義,且具有可持續發展價值的體育運動項目,從而提高當前高職體育教育的科學性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