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珍勇
(江西省九江市柴桑區第二中學,江西 九江 332100)
閱讀教學一直都存在著耗時低效的問題。課堂上教師講得口干舌燥,學生聽得昏昏欲睡,而考試成績并不見起色。本來生動活潑的語言文字竟變成了干巴巴的說教,本來對語文充滿興趣的求知孩童,卻變成了對語言無動于衷的“木偶”。閱讀是學生各項語文能力的基礎,也是學生學習語文課的薄弱環節,教育工作者們必須認真貫徹新課改的要求,提高閱讀教學效率,有效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
現在語文閱讀教學的現狀是:三年的閱讀任務壓縮在兩年完成,剩下的時間用來復習。且不去說,也不說以一般的程式代替富于個體獨特品格的認知過程,單說在閱讀教學中常見的簡化現象就很令人擔憂。這種對過程的簡化,一般表現為:不能讓學生反復誦讀,在誦讀中揣摩、體味,只是過快地分析、講解;由于缺乏“自得”的基礎,老師的分析和講解往往成為“外加”,不能充分讓學生咀嚼詞章,動用已有的生活體驗和調動想象、聯想去再現、再造,就匆匆地給出結論;因為學生不是“自得”,這種結論即使正確也是“硬塞”的。在閱讀中,由于個體的差異,對課文的理解都不同,由此引起的思考、討論和切磋,是互相啟發心智的大好契機,也是鍛煉思維、提高言語能力的好機會,理應好好把握。然而不少老師不待學生討論,便忙著裁定,或者少數服從多數,給出一個答案了事,這樣的答案當然只能是“強加”的。對于一些文情并茂、立意深邃的課文,很有必要披文入境、入境染情、審美體味,這是“切己體察”、“涵泳”的內潛功夫,是閱讀過程中的重要環節。但不少老師總是急于把學生從“境”中強拉出來,要么問這是什么修辭,要么問那是什么手法,甚至挑出幾個“知識點”來反復講解、訓練,結果是原本可以成為飽含血肉的、興致盎然的欣賞玩味,被滿堂飛的術語弄得索然無味,理性認識缺乏感性的基石,再好也是“架空”的。閱讀還需要不斷地整合,將那些對于部分、細部的理解和感悟綜合起來,以大觀小,又以大觀小,從而更深刻更全面地把握課文,有效地納入自己的圖式之中,提高下一次閱讀的起點;但不少老師往往匆忙作結,一個“中心”、幾條“特點”便完畢,這種不善耕耘更不曾收獲的做法留給學生的充其量只是“零碎的知識”和“干巴巴的幾條筋”?!斑^程”被簡化,學生不能在過程中自求、自得、自深、自結,當然也不會“自能讀書”。
當今時代是信息的時代也是計算機技術會計發展的時代。很多與教學有關的新媒體資源應運而生,教師可以讓學生利用網絡進行閱讀,豐富學生的閱讀范圍。現在,幾乎所有的中學學校教室都配備有多媒體,這也是教師可以充分利用的教學資源。讀書不僅僅是“讀”,同時也要進行看、說、動腦等行為。為了能充分調動學生的這些感官共同作用,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例如,在學習杜甫的《望岳》的時候,可以從網上找一些聲情并茂的現代演繹視頻,這樣可以提高學生對《望岳》的理解。教師也可以多放幾遍《望岳》的音頻,學生通過跟讀也可以體會出杜甫在青年時代的浪漫與激情。教師也可以展示出泰山各方面多角度的風景照,讓沒有去過泰山的同學充分體會泰山的壯麗景色。教師通過應用多媒體教學,全方位生動地展現課本中所描述的景象,使學生對課本的理解更加深刻,豐富學生們的感情。
在中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按照新課標的要求,對學生的閱讀方法進行指導,使他們能夠根據閱讀內容的不同采用精讀、略讀、瀏覽等閱讀方法,使他們有針對性地完成閱讀任務,提升閱讀能力。在進行語文教學時,為了讓學生深刻理解課文內容,獲得深刻的閱讀體驗,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逐步深入地進行閱讀,領悟課文的內涵。例如,在教學《沁園春·長沙》時,先讓學生通過閱讀課文獲得整體感知,體會感受詩人偉大的革命豪情。然后讓學生結合想象進行閱讀,品味詞的語言和意境,學習詩詞的閱讀鑒賞方法。最后結合音樂進行有感情的朗讀,讓學生感悟詞中闊大的意境。通過逐步深入的方法進行閱讀,讓學生從整體上理解課文內容,提高他們的語文探究能力,推動閱讀教學高效進行。
問題教學法是一種積極有效的教學方法,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本身就是學習知識的一個過程。但設計的問題必須有趣,有價值。有趣味,才能讓學生樂于思考,勤于思考。有價值,才能讓學生通過思考有所收獲,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因此教學中的問題要與教學目標緊密相連,能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難度要適宜,要經過思考就能想出答案,“條條就能摘到”,讓學生時常處于快樂中。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時刻被激情鼓勵著,不斷地去讀,去思考,去感悟。
總之,只要廣大語文教師在實施素質教育的前提下進一步地遵循語文的學與教的基本規律,在語文教學中扎扎實實地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語文閱讀教學就能登上一個新的臺階,呈現美好的前景。受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閱讀教學越來越模式化。在“一紙定終身”的教育制度下,我們的教學離“語文”越來越遠,語文教學中的語文味越來越淡。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其凝練的語言形式、委婉含蓄的表情達意、意境深遠的藝術境界值得我們,尤其是學生細細品味。所以,在中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我們應轉變教育觀念,把語文課上出語文味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