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教學改革匯報"/>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王繼權
(黑龍江省龍江縣第六中學,黑龍江 齊齊哈爾 161100)
龍江六中始建于1984年,現有教學班45個,在校學生2479人,教職工166人。2010年被授予黑龍江省標準化建設合格學校,2013年被評為齊齊哈爾市教育工作先進學校,2014年被評為黑龍江省師德先進集體。2013- -2016 連續被評為縣級教育教學質量先進學校。
2012年以課堂教學改革為突破口,確立“立足教研、立足課堂、立足實際、銳意改革、穩步推進”的思路,進一步推動課改工作。
(一)建立健全組織機構,加強課改有效引領
學校成立了以校長為組長,教學副校長為副組長,教務主任及教研組長為成員的課堂教學改革領導小組,明確責任,保障“課改”。制定課堂教學改革方案,召開實驗教師座談會,動員部署。
(二)強化細化管理機制,提供課改堅實保障
1.制度保障機制
完善《課堂教學改革工作計劃》,制定課堂教學評價方案及課改巡課,聽課評課,學導案編輯,小組建設等制度,形成適合我校實際的教學管理制度。
2.經費保障機制
學校從經費上給予大力支持,為班級購買展板,以便學習小組量化考核;增添電腦、打印機,導學案,小組評價單等能夠快速打印或復印。預算培訓經費每年15萬,而深化課改四年多的時間里,僅培訓經費近百萬元。
(三)培訓學習轉變觀念,確保課改良性行進
主要開展三類培訓:一是自我培訓;二是校本培訓;三是走出去培訓。
1.自我培訓,激發教師課改熱情。
為了更好地遵循新課標,把教科書運用好,課改領導小組要求領導在聽課前,科任教師在設計每堂課前,都要深度細致研讀新課標、教科書。全體領導和教師在假期里必須把新課標和下學期教科書有關內容進行系統學習和研究,做整體把握和設計。通過網絡學習名師課堂及講座。
2.校本培訓,夯實教師業務基礎。
三個途徑進行:備課組培訓;教研組培訓;學校培訓。
校本培訓中本著“實際型”和“問題型”兩個培訓原則,即契合學校課改實際及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接地氣培訓,易于接受。
(1)2013年2月25日召開全體教師動員大會,校長對課改的重要意義進行再宣傳再動員再部署。教學校長組織學習課改講座,領會課改精神。
(2)組織學習名校名家-一洋思、杜郎口、魏書生的五步教學法等課堂教學模式,為創建模式奠定基礎。
(3)利用教研日對《新課程標準》分學科進行了培訓,并測試。
(4)利用教師例會,組織教師學習--導學案編寫,課堂教學模式,小組建設等內容,并觀看名校教學錄像,學習借鑒經驗。
3.外出培訓,開闊教師課改視野
(1)走出去。我校自2013年起至2016年止,赴山東名校(競業園,泰安外國語學校)、北京、江蘇、上海、哈爾濱等地培訓達到200多人次,提升理念,激發熱情。
(2)二次培訓。每次外出培訓人員歸來,均要以講座,觀摩課的方式對全體教師進行二次培訓。
(四)構建新型課堂模式,引領課堂教學改革課改的關鍵節點在課堂,如何在課堂改革中有據可依是我們急需解決的問題。2012年9月開始,為創建模式準備。從教師到備課組到教研組到學校,最后由課改領導小組成員組織整合。2013年9月形成我校“236”模式的第一稿;2014年12月模式的第二稿形成;2016年9月各教研組形成有教研組特色的第三稿。這是以我校以往的模式“主題引導探究法”為基礎,以名校教學模式為樣本,是借鑒與傳承的結果,是自下而上的模式,更是六中多年來一線教師們智慧的辛苦結晶。具體過程。
1.核心攻堅發現問題。
“仿”模式,確立新模式的前提。結合本校學情實際,上好仿名校示范課,提出異議的“問題課”。
示范課。2012年9月將初一數學組先確定為“實驗組”,以點帶面,進行“仿”名校教學模式的實驗,穩步推進課改。數學組教師商彥斌、葉宏偉、戰桂麗三位教師,打磨了三節“仿”名校的新課堂模式示范課,供教師們學習探討,效果良好。
“問題課”。2013年3月我校將初一年組確定為實驗年級。初一年組教師以備課組為單位,上“仿”名校的“問題課”,即以實踐運用中發現問題為目的。為新模式的構建尋找突破口。此階段,采取“校內開發日”的方式,領導小組成員及教師推門聽課,記錄課堂操作中的問題,以備研討。
2.專題研究 突破瓶頸
采用專題研究的形式突破課堂改革中的“瓶頸”類問題,完善課堂教學模式,提高自主課堂有效性。“議”問題,改革課堂模式的基礎。“仿”課后,各備課組利用教研日,將模式操作中出現的問題進行梳理,作為改進模式的方向。圍繞問題有針對性地研討,重點是各環節的操作要點和注意的問題,如何進行有學科特點的學法指導等,著力提高各學科、各環節的教學效益。課改領導小組整合問題,2013年9月“236”模式初稿形成。
3.模塊指導提升效益
“驗”模式,深化課堂改革的關鍵。為了驗證新模式的可行性,2014年9月,三個年組同時進行實踐。主要采取同課同構的方式,備課組成員依據“236”模式,同備同上一節課,但鼓勵教師根據個性改刪環節,但兩個重點和三個階段,是新課標的基本,絕不能改。每個人上完后集體研討疏漏,下一位避免并改進,到最后一位教師時課堂基本成型。
各備課組通過同課活動,將生成的問題梳理,2014年12月“236”模式的第二稿形成,其中包括新授課和復習課兩種基本課型。
“創”凸顯課堂改革的真諦。備課組調整模式后,再次深入實踐,通過多種教研形式推進教學模式改革。
領導班子隨機觀課議課,老教師的帶頭課與研究課,青年教師申報課等等,強勁推動課堂改革。
活動后,我們引導教研組、備課組關注問題,研究課例,研究課堂教學行為,開展課堂細節問題“行動研究”、構建更加適合本學科的教學模式,達到創新模式的目的。2016年暑假,讓每個教研組梳理歷年來“236"模式運用中的問題與解決方法,2016年9月各教研組形成了適合本組的教學模式的第三稿。
(五)創新教研方式 拓寬校本途徑
1.開展引領式教研活動
領導班子成員深入教學實踐,講課、聽課、評課,引領課改活動,發現教師授課中出現的問題,及時交流、分享經驗。
2.開展申報式教研活動
教師自認為研究出了令自己滿意的課改課例后就可申報,教研組驗課后,在全校展示。
3.開展需求式教研活動
教師提出教學中不易把握的、容易出現問題的課例、課型或其它的教學細節問題,經過本學科的教研組長歸納整理,在教研日時,以座談、講座、課例觀摩、研討等形式著重解決。
4.開展分階段式教研活動
開展“青藍工程”,開展不同級別的課改課堂大賽活動,例如:同課同構賽課、校級賽課活動,青年教師好課賽,骨干教師研討課、及從中選出的精品課展示活動。
5.開展網絡教研活動
(1)收集資源:根據教研組實際情況進行資源的收集,可以是論文、教案、課件,也可以是網絡中的優秀教學資源。
(2)上傳資源:教師將各類資源整理后上傳到優教通的云盤中,實現校園資源的共享。
(3)交流經驗:建立了學校教師QQ群,開通教師教研博客,優教人人通空間等等。
6.開展團本教研活動
每個學期我校會定時間,定地點,進行同一班級的所有教師、或不同學科教師的團本研修,有時會讓思維活躍的學生參與其中。這種方式拓寬了備課途徑,也促進了學科與學科之間的融合,推動了課堂教學改革。2014年曾為齊齊哈爾市鐵鋒區骨干教師培訓提供現場并展示,獲高度贊揚。(把一個班級的所有教師召集到一起很難,而網絡集體備課有效地解決了這一難題)。
(六)探索課堂評價體系,確保課改高效運行
評價內容太多,弱化了評價的真正目的,增加了師生的負擔。今年,我們把落腳點放在如何使這種評價更具可行性和可操作性上。對學生的評價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1.組內評價
制定的評價細則,用表格的形式把每位同學的學習情況進行量化,每周匯總。呈現在個人及班級評價表內,展示在量化板上。.
2.教師評價
每天一張評價表,每節課后教師根據各組整體表現,評出1-3個優秀小組,每周匯總,每月統計。每月末,年組根據組內評價及教師評價,評出各班級的優秀小組,并在間操時間表彰。
3.校級評價
校級評價主要是學期評價,學期結束學校會根據以上兩項評出優秀小組長和優秀小組進行表彰、獎勵。
(七)提升教育教學效益,課改碩果盈滿枝頭
課改工作推進以來,我校成果斐然。2013年中考,我校考入重點高中人數為了181人,另兩所縣直初中合計人數180人:2014年我校為196人。其他兩所初中人數為210人:2015年中考,我校為225人,另外兩所初中為238人:2016年中考,我校為218 人,另外兩所初中為231 人。連續四年蟬聯中考狀元;五年進入全縣前10名共27人,進入全縣前100 名共192人。連續五年在全縣基礎年級質量測查中獲綜合排名第一的成績,連續四年被評為縣級教學質量先進校。
課堂教學改革改變了學習方式,學生綜合能力得到提升。2013年9月縣運會獲初中組團體第一名,其中22項單項與集體項目均獲第一名;2014年6月縣教育系統校園體育節,獲縣直初中組團體第一名、縣直教師組團體第一名,我校千人團體操獲最佳表演獎;2016年3月獲全市乒乓球比賽初中女子組第一名;2013--2017年縣市“三獨”比賽,書畫比賽均蟬聯第一名。
(八)我校新課改工作存在的問題
我校在新課改方面做出了一點成績,但是我們清醒地認識到我們課改中還存在一定的問題。
1.我校教師年齡結構老化問題。老教師業務能力及素質極佳,但缺乏改革的沖勁與魄力;而新聘的年青教師,有沖勁與魄力,但業務能力還需錘煉,課堂模式操作中缺乏一些靈活應變的教學機智。
2.小組合作的評價制度問題。評價制度還不夠完善,小組建設個別班級流于形式,不夠扎實;部份學科教師在小組評價方面措施不力。
3.學習評價的問題。個別教師仍以學生的學習結果作為評價的主要依據。沒有把學生的學習過程納入評價中來,不能真正發揮學習評價的激勵、糾正、導向、指導、深化等方面的作用。
4.課堂教學的監控問題。具體表現在:學校對課堂管理:還比較宏觀,備課組不能及時地針對課堂上的問題進行研討,有的教師們對問題的研究和思考不夠深入,缺少有效的嘗試。
(九)今后課改工作的目標和措施
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我校仍以課堂教學改革為重心,針對前一段教學中出現的問題,有如下打算:
1.繼續打造專業化教師隊伍。研讀《新課程標準》,鉆研教材,學習新課改理論,常抓不懈。
2.繼續拓展有效模式載體。鼓勵教師對學導案進行再創性的修改和補充,開發更有效的課型模式。例如:拓展課、閱讀課等等,打造更高效課堂。
3.繼續完善課堂改革制度。尤其小組合作學習評價方案,使之更加科學公道,更有效地為教育教學服務。
4.繼續以活動深化課堂改革。計劃活動有:學校領導的“引路課”;骨干、名師的“示范課”;教研組的“研討課”;青年教師的“匯報課”;全體教師的“同課”。
5.繼續深化課堂指導。引導教師出格。新課改工作任重道遠,我們相信在上級教育部門的“東風助力”下,六中人會以更認真的態度、更精細的管理,在新課改的航程中大膽探索,譜寫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