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雅茜
(重慶實驗外國語學校,重慶 400000)
數學教育能夠訓練學生們的思維能力,啟迪學生們的智慧。但是在傳統數學教育觀念的束縛下,學生們只能被動的接受老師所講的知識。隨著時間的增長,學生們的思維模式就會變得非常僵化,隨機應變能力下降。因此老師們應該充分認識到傳統教學方法的弊端,積極尋求新的教學方法。而合作學習模式就是一次很好的創新。讓學生們通過自由結組的形式來進行數學知識的學習,既能夠鍛煉學生們獨立思考的能力,又能夠培養他們團結協作的意識。這對于學生們的發展具有非常深遠的影響。
在合作學習模式下,每一位學生都真正成為了課堂的主人,每個學生都是構成共同進步、互助學習團體的一份子。這能夠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讓其意識到合作在其學習中具有的重要作用,為學生的有效學習提供了更多動力。而且在合作學習中,教師可以更好的做到因材施教,有助于轉變過去“填鴨式”的教學方式,活躍了師生之間的交流與互動,讓教師可以更好的掌握每一個學生的學習特點與實際學習情況,從而更好的進行因材施教,讓每一個學生都取得進步,打造一個高效課堂。
在如今數學教學階段,很多初中學校都采取按成績分班的情況,根據學生學習情況劃分班級,但是在同一班級中還是會存在數學水平高低的情況,對此,要想更好的進行合作學習模式教學,教師首先要根據班級學生對數學學習水平有一定了解,成績好與壞的進行合理劃分,保證每小組水平均衡,盡可能的保證各小組中都有數學好以及數學差的學生,這樣可以讓各小組在學習過程中內部合作意識、競爭意識更強烈,其次,教師要對各小組的人數進行合理設置,通過對數學合作學習模式進行分析,目前我國很多學校應用合作學習模式的人數大多為6-8人,這個小組人數數量的數學教學效果較高,最后,各小組成員并不是分配完一成不變的,教師要根據小組成員的合作實際情況,進行適當的變動,以此保證學生們在合作學習之間更加和諧,從而提高數學學習效率。
數學是一門博大精深的學科,因此老師們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該根據數學知識的種類對數學知識進行劃分。因為不是每一部分的數學內容都適合合作學習模式的。因為無論怎樣進行學生們的劃分,總會有學習好的學生和學習不好的學生。如果在合作學習中進行封閉性很強內容的討論,就很難發揮出合作學習的作用。因為問題的封閉性強,解題思路非常固定,這樣學習好的學生就能很快獲得答案。但是學習不好的同學很可能就會發懶,直接竊取現成的答案。這樣對于學生們的長遠發展非常不利。因此老師在實際教學內容的選擇過程中應該多加注意,應該選擇一些開放性強,具有多種情況或者多種解題思路的題型。這樣才能充分發揮集體的智慧。
培養一個良好的合作習慣是合作學習的重要前提,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要學會自主探索,在探索的基礎上讓學生對問題有更深層次的理解,給學生一定的時間,讓他們與小組內的伙伴進行思維的交流比較,之前再讓他們獨立觀察和思考,再各抒己見,充分交流。也要學會傾聽和交流,很多同學固執己見,在小組合作學習中,當自己的想法和其他同學有沖突的時候,不能接受其他同學的意見和方法,教師應當主動參與到學生的交流中去,引導學生聽、思、講,即聽取別人的意見,思考自己的想法和別人的意見的異同之處,將自己在經過思考后的想法表達給自己的小組成員。在課后要學會反思與調整,每個學生的思維模式都有所不同,讓每個學生對自己有一定的認知結構,在通過尋找差異,與師生或小組間成員之間進行協商,交流討論,在分析比較的時候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和局限性,檢測自己成果的有效性和正確性。在整個小組合作模式中,教師還是占主導地位的,學生能不能通過小組學習提升自己,能不能通過這種模式提高效率,多半在于教師的引導作用和運用方式。在教學中應主要采取傾聽、交流、合作、分享的方式,展示每個問題的形成過程和解決過程,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和重視度,有些學生可能性格方面有些內斂不愿意與他人交流合作,教師應妥善與其交流,對這類學生重點關注,積極引導他們參與進來,及時作出指導和調節,促使學生提高互動效率。
在合作學習模式中,競爭式合作是一類非常重要的學習形式,能夠刺激學生對知識的奮斗欲望,激起學生在學習上的勝負欲,讓學生的潛能與潛力得到最大程度的發揮,同時也使學生的各種思維得到了充分的調動與鍛煉,有助于讓學生養成自主學習的好習慣。例如讓學生收集生活中具有軸對稱特點的事物,讓不同的合作小組以比賽的形式來完成學習任務。然后學生在課堂上將自己收集的成果展示出來,再統計每個學習小組最終收集到的軸對稱事物總量,挑選出其中正確的軸對稱事物,計算每個小組的正確率,最后再選出獲勝的小組,并給予充分的鼓勵與表揚。這樣一來,大大刺激了學生學習的欲望,讓其以高度集中的狀態投入到學習中,提高了課堂時間的利用率。
總之,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應用合作學習模式,不是簡單地將教學模式轉變就可以了,而是要讓每一位學生都能掌握到數學學習的方式與技巧,讓所有學生在活動中找準自己的位置,進而促進自身能力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