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新華
(江西省余干社庚中心小學,江西 上饒 334000)
沉重的作業容易給學生們帶來負擔,增加學生們的心理壓力,但是對于學生的學習是起不到很大幫助的。所以要給學生們作業減減壓,但是其實實際上根本沒有什么效果,因為學生們要學習那么多知識就會有那么多作業。作為教師,我們能做的就是人盡量有效地減少作業,有效的設計也課后練習,讓學生們用盡量少的作業來完成對音樂課堂知識的練習。讓數學作業變得有層次性或者是有趣味性,使數學作業不再那么枯燥,以此達到減壓的效果。
第一,作業的設計只注重對于知識點的考察,缺乏趣味。小學生的年齡較小,心智尚未成熟,對很多問題的看法和做法都會比較幼稚,非常感性化。如果作業中只注重對于知識點的考察而缺乏趣味,學生們有可能會產生厭煩的情緒。第二,作業設計的單一、枯燥。經過調查研究發現,大部分老師在布置作業時都限定于書面作業,這種模式雖然利于老師的批改,卻容易使學生們的思維變得僵硬,不能夠靈活思考、解決問題,非常不利于培養學生們的綜合數學素養。第三,作業設計缺乏與生活的聯系。知識源于實踐,小學數學作業也不例外,應該延伸向日常生活中的各個角落。將數學作業設計與生活聯系到一起,可以很好的提高學生們獨立行動和獨立思考的能力。第四,作業設計沒有注重學生們的個體差異。現在的小學數學作業設計千篇一律,都缺乏層次感。過于統一化的作業無法讓學生們自主選擇并完成,這樣盡管大部分學生都可以完成作業,但是對樹立學生們對學好數學的信心并沒有幫助。
小學數學作業設計的要求不僅要提高學生演算題目的能力,還應該注重培養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將理論與實際結合起來,運用數學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比如,在進行簡單的加減運算時,學生可以通過游戲的方式訓練運算能力,模仿買賣的游戲,增加加減運算訓練的趣味性。不僅如此,學生還可以兩兩之間通過競賽的方式,在教師提出簡單運算問題之后,經過搶答得出答案,回答錯誤或者運算較慢的學生表演節目以示懲罰。
小學數學作業設計一直都是拘泥于紙質的作業,教師在設計數學作業時應該適當地讓學生更好地去參與一些實際活動,可以以晚上跟父母一起逛超市為一次數學作業,學生在跟自己的父母逛超市的途中可以學到很多的知識,比如一些簡單的加減乘除,這種實際發生的例子,對于小學生數感的培養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學生通過自身的實踐所獲得知識遠遠比從書本上的知識來的更為奏效,學生能夠更好的通過實際發生的事情,來更好的培養自身的數感,慢慢的對數學產生濃厚的興趣。興趣是學生最大的老師,興趣一旦形成,將會形成不可估量的學習動力。
教師要保證每個學生都能完成基本要求的主體作業,又有因人而異的個體作業,讓每個學生能選擇適合自己的習題。這樣每個學生都獲得自己的那一份成就,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實際設計中,可將作業難易程度分為三個梯度,第一梯度:設計基本的、簡單的、易于模仿的題目,適合所有學生;第二梯度:設計具有綜合類和靈活性的題目;第三梯度:設計思考性和創造性較強的題目,適合思維能力、理解能力較強的學生。
作業不僅僅是指學生的練習,更多的是學生進行思考的一種過程,因而小學數學教師的思維需要開放,需要用大視野的眼光來重新審視作業。可以把學生的小發明、小論文、小制作可以納入到作業范疇中去。當然,這僅僅是形式上的開放,教師更需要從兒童自身出發,結合學生年齡心理特征,盡可能讓學生的作業呈現一種多元開放,讓學習評價更具有一種個性,從而讓教育更富有時代氣息。比如,教師可以設計學生的個人成長袋,可以把學生的作品、作業以及在活動中的表現,通過文字敘述、拍照等方式讓學生的作業更具魅力。這種成長袋不僅能夠記錄學生成長的足跡,還能清晰地向家長與同學展示學生自己努力的過程。這樣不僅能讓學生體驗作業帶來成功的快樂,更重要的是還能養成學生認真作業的習慣。
生活化的作業設計,可以使學生們的生活和學習結合在一起,形成一個和諧的整體。讓學生們能根據自身情況來選擇作業,可以從日常生活中學習到知識,從而真正體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
作業的批改要能夠激發學生探究的欲望,也要減輕教師的工作負擔,使教師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關注課堂、關注學生、關注教研、關注教育。很多教師都提到了一個問題:老師批閱作文是最費時間、最辛苦的事情,但是很多孩子對于老師精心修改的作文看也不看,反而對其他同學的文章很感興趣。這就告訴教育者,其實并不是教師批閱作業才是最好的方式,讓同學互相批閱作業對孩子的學習更加有效。孩子在批閱別人的作業時,會形成更加清晰的思路,會發現別的同學與眾不同的優勢策略,會從別的同學的錯誤中汲取經驗。作業的批閱,也需要教師大膽放手,需要教育管理機構給予教師放手的勇氣。
總之,小學數學作業的設計影響了學生對于知識的實際運用水平,因此,在設計的時候應該注重內容的優化、作業批改等各方面的搭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