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冠群
(貴州省正安縣第二中學,貴州 遵義 563000)
生物學是一門理論性、實踐性、社會性都很強的學科,所包含的知識內容非常廣泛,有些知識是微觀的、感知不到的,有些是宏觀、但觸摸不到的,學生學起來就有很多的困難,時間長了,不會的知識積累多了,慢慢的就產生了厭學的情緒,不喜歡學習生物了。因此,在教學中可以利用多種教學資源,將這些很難感知的知識內容呈現出來,使學生學起來輕松,而且增加了學習的興趣,更重要的是使學生理解了知識,學習成績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培養了學習興趣,學生才會愿學、樂學、真學,才會學得生動活潑、興味不衰。當然,培養興趣關鍵在于教師要勇于實踐,敢于創新,在遵循教學規律,把握學生心理的基礎上,充分發揮教學機智和教學藝術,使生物教學達到知識性和趣味性的和諧統一。提高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還有很多的途徑,而最重要的是老師在實際的教學工作中如何來落實,真正的做到教學從學生出發。在這里,我們結合教學實踐與高中生物考試的情況,作一些對高生物課堂教學效率提高的思考。
為了更好地適應時代發展,高中生物教師要積極轉變傳統教學模式,在對學生進行知識灌輸的同時,也要對學生的人格發展加以重視,促進和諧師生關系的形成,幫助學生在良好的教學環境下開展學習。如,教師在教授《動物疫病的控制》時,可以加強與學生的互動交流,為學生營造有效的課堂情境,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相關知識,同學們,你們知道生活中常見的動物疫病有哪一些嗎?你們知道這些疫病應該如何去控制嗎?這便是我們在本章節所要研究的問題。通過教師在課前的一系列引導,學生就會對課堂教學產生濃厚興趣。與此同時,教師也要允許學生進行課堂討論,討論會使教學氛圍變得更加活潑有趣。
又如:在學習“伸肘和屈肘”時,可事先激發學生進行科技制作“肘關節模型”。課堂上,教師不急于講解,而是先展示掛圖和模型,同時演示自己的上肢,讓學生一邊實驗一邊分析,而后產生共鳴。因此,教師可以綜合運用情境激發、師生互動、直觀演示,將模型、掛圖及自己的上肢對照起來,逐一指出肘關節、肱二頭肌、肱三頭肌、尺骨、橈骨等各結構的位置及名稱,再演示部分結構的作用,讓學生仔細觀察和探討,從而得知伸肘和屈肘動作就是這樣完成的結論。這樣的課堂,實現了真正的師生互動,促使學生自主構建知識結構,完成認識上的飛躍。
聯系生活實際,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生物是一門很接地氣的學科,很多生物知識在生活和農業生產中有多年的運用,學生也是耳熟能詳的。比如,在講到“細胞呼吸”時,自然就能聯系到蔬菜水果的儲存要低溫、低氧、保濕,而糧食的儲存要低氧、低溫、干燥。這些都是學生們熟悉的生活經驗,與溫度對酶活性的影響、水對代謝的影響及溫度、氧氣濃度對細胞呼吸的影響因素聯系起來,既讓“死”的知識活起來,又加深知識與生活的聯系,從而將生物知識具體化,降低了知識的理解難度,學生就更容易掌握。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主動培養學生將生物知識與日常生活聯系起來的能力,還要讓學生主動地運用知識解決問題。
每個人的生活都與生物學知識有密切的聯系,只要教師在平時注意積累和觀察,并且善于發揮,就能把有關的教學內容聯系起來。在講到扁形動物豬肉絳蟲的預防時,除了課本上講的知識以外,還應補充如何驅除人體消化道的豬肉絳蟲,一次性吃半斤南瓜子(去皮),效果極佳。其他線形動物如鉤蟲,學生很少用肉眼觀察到,如果用“肥水疙瘩”提醒學生,學生就會有深刻的體會。預防蛔蟲病,防止病從口入,要結合很多人喜歡吃泡菜的特點,就要講清泡姜、泡羊角菜一定要認真清洗干凈,因為泡菜中的蛔蟲卵仍然具有侵染力,這是導致蛔蟲病極為普遍的原因之一。還是節肢動物門蛛形綱的疥螨,可寄生在人體皮膚的表面層,引起疥瘡。因為皮膚的表面層無毛細血管,所以吃藥打針效果并不明顯,主要是以10%的硫黃軟膏搽患處即可。諸如此類還有很多很多,和學生的日常生活貼得很近,所以用生物科學知識可以解決很多實際生產生活中的問題,并且大大提高學生學習生物學的興趣。
多媒體教學便于給學生提供知識素材,使學生按照自己的認知結構構建知識體系,例如“生態系統的信息傳遞”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演示一些信息傳遞的實例,學生通過討論總結出自己理解的生態系統的信息類型,培養學生的分析歸納的思維能力,加深對相關知識的理解。激發學習興趣,能最大限度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利用多媒體技術、flash軟件展示幾何模型,能將生物學問題具體化、簡單化,并將生物學的對稱美、和諧美展示給學生。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更樂于學習。
實驗教學是生物教學的基本形式之一,課程標準所倡導的探究性學習,有許多活動也是通過實驗進行的。如,在“制作臨時切片,觀察葉片的結構”探究實驗中,先選取新鮮的菠菜或大葉黃楊等葉片較厚,容易橫切的葉片,讓學生明確實驗探究的目的;講解方法步驟后,分小組展開實驗,在小組活動中做好分工合作,共同承擔探究任務,小組交流實驗過程和活動成果。激發學生鍥而不舍地探究新知識的興趣,體會到科學實驗的嚴謹性及趣味性,培養他們勤于動手、樂于探究的能力。教師在實驗室窗臺上養花種草,在幾案上放置水族箱,飼養小型動物,在墻面上張貼各種生物圖片和實驗報告欄……良好的學習環境更能誘發學生對生物的興趣和愛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