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明蘭
(貴州省仁懷市五馬中學,貴州 仁懷 564500)
當前,越來越多的農村人口遠離家鄉到城市務工,導致一部分兒童短期或長期地離開了直接監護人,成為農村的一個特殊人群——留守兒童。據統計,大部分地區的農村留守兒童占到了50%以上。由于留守兒童處于一個特殊的家庭環境,長期缺乏父愛和母愛,導致“親情饑渴”,一部分孩子在心理、性格等方面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問題。有的同學性格內向、孤僻,產生自卑心理,不愿與別人來往,不善于交流;有的同學因隔代管理,導致性格倔強,暴躁任性,存在破壞或攻擊行為。本文從實際出發,來探究和解決留守兒童群體出現的心理問題。
所謂自卑,即低估自己的能力認為自己各方面都不如其他人,是一種異常消極的情緒體現。留守兒童在父母離開后經常看到同齡小朋友對爸媽撒嬌,而自己卻沒有依靠,他們就會生出自己不受父母喜愛、處處不如人的念頭,自卑心理就會悄然生出并逐漸增強。他們不敢嘗試新事物、面對挑戰停滯不前,不敢與同學老師交流。這種心理無形之中給自己設定了一系列不該存在的障礙,本來經過努力可以達到的目標也會認為“我不行”而放棄追求,自卑的孩子看不到人生的希望、領略不到生活的樂趣。
自我封閉是一種隨所處境遇自然產生的對環境的心理防御機制。父母是孩子最好的吐露心聲的對象,但是他們在孩子年幼時就外出長期分開,孩子缺少親情的滋潤,從而缺乏安全感和歸屬感,孤獨寂寞成為他們的心聲。他們沒有感情依靠,性格內向,久而久之就把自己與外界隔離開來。除了必要的生活和學習,大部分時間都待在家里或一個人獨處,不和他人來往封閉自己的內心。長期的寡言、焦慮和緊張,使兒童在人際溝通時會顯得不知所措,缺乏獨立自主的能力。
祖輩過度溺愛致使孩子養成一系列不良習性,把家長話語當耳旁風,滋生逆反心理。他們常常不按常理做事,對不良傾向持認同情感,對思想教育會抵制蔑視對抗。他們攻擊性很強,頂撞老師和家長,與人交流時也會產生強烈的敵意。長時間下來,他們會結交一些不良人群,慢慢地走上彎路,對自己和社會都會造成危害。
留守兒童正處于人生觀、價值觀認知形成的關鍵時期,需要父母的關注和引導。但是父母外出打工,這些兒童無法得到父母思想認識及人生價值觀上的引導與幫助,導致認知偏差。這種偏差主要表現在自我認知和價值觀上,自信心不足和享樂功利思想嚴重。同時受社會上各種不良風氣的影響,不少留守兒童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偏離正確方向,不能很好的分辨真假、美丑與善惡,學習缺乏興趣沒有目標,甚至對父母產生怨恨情感冷漠。
相關的調查數據表明,農村留守兒童成長環境不同,所造成的心理危害程度也是不同的,如單親監護的留守兒童往往要比隔代留守兒童心理發展狀況良好。而且農村留守兒童產生心理發展問題的主要原因是缺乏家庭的教育、關愛與心理溝通,因而作為孩子的父母來說,應該履行家庭教育的職責,成為孩子精神上的依托,同時父母要經常與孩子進行心理溝通,為留守兒童在成長中遇到的心理問題提供幫助與建議,進而為留守兒童營造出健康快樂的心理成長環境。此外,父母要讓留守兒童了解自身的成長環境,進而避免他們對于父母以及社會產生怨恨,同時有條件的父母在外出打工過程中,應該帶上孩子,進而發揮出家庭教育的價值,當然對于條件不允許的家庭來說,也應該為留守兒童挑選出合適的監護人,促使孩子能夠在遇到成長問題時能夠得到合理的溝通與指導,避免他們內心受到危害。
農村留守兒童大部分時間都在學校,因此學校需要整合資源,發揮老師的作用,幫助留守兒童解決心理問題。針對近些年來出現的農村留守兒童問題,學校要制定出培養和解決留守兒童的長效機制,在學習和生活上要給予傾斜。作為班主任和任課老師更應該關注留守兒童,不歧視,尊重留守兒童。公平對待每一位同學,經常鼓勵留守兒童,發現他們的長處和優點,使其有集體歸屬感。同時老師要加強自身素質,不斷學習心理知識,開展多種形式的班會、演講等活動,減少學生的心理障礙,幫助留守兒童塑造自我,增強信心,解決心理問題。
留守兒童的價值觀偏移,行為偏差,某種程度上是由不良的社會環境造成的。良好的社會環境是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成長的重要保證。首先電視、報紙等大眾傳媒應有所擔當??梢酝ㄟ^制作宣傳片、開辟報道專欄等加大宣傳力度,引起社會各界對留守兒童的關注,建立解決留守兒童心理問題的相關機制,為社會各界關注留守兒童搭建平臺。其次公安部門要加強對賭博、賣淫等犯罪行為的查處力度,尤其是以誘惑、威脅等手段強迫兒童從事非法行為的要重點打擊和嚴厲懲處;整治校園周邊環境,關閉校園周邊網吧,防止低俗文化通過網絡滲透給留守兒童,為留守兒童創造健康的學習環境。
總之,農村留守兒童心理發展問題并不是一般的社會問題,其是關系著數千萬兒童健康成長的重要問題。因而對于農村留守兒童的成長來說,應該獲得來自家庭、學校、社會等三方面的教育影響,三者相互協調能夠有效地為留守兒童創設出良好的成長環境,進而有效避免留守兒童受到不良的影響,使其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成為促進社會穩定發展的棟梁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