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圣生
(江西省余干玉亭鎮中心小學,江西 上饒 334000)
小學階段的學生學習語文閱讀可以學習祖國的傳統文化,傳承民族的精神,拓寬小學生的眼界與知識,培養學生的道德情操,不斷增強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以及思維能力。與此同時,小學階段的語文閱讀教學也是是學生識字,認詞的關鍵途徑,是學習作文寫作的正確方法。因此在開展閱讀教學時需要不斷探究行之有效的提高策略。
少年兒童階段的閱讀其實很大程度上影響著他們的生活,這個時代的閱讀其實能影響他們一生的發展。因此,完成閱讀教學任務其實是對閱讀能力一個很重要的階段性的考核,那么,良好的閱讀能力能夠很好的促進學生的綜合素養的發展,對于小學生而言,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當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并且在兒童時代的教育中占很重要的位置,小學生的語文閱讀成果和其語文水平成正比例關系。
教育學和心理學為小學語文教學提供了多樣化的形式,利用好這些資源可以幫助教學課堂豐富多彩。但是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方法仍然較為單一,這也是導致閱讀教學質量不高的重要原因。對于語文閱讀的教授還是沿用之前的流程:先由教師范讀,再講解生字、語句以及段落,最后再講課文大意和分段講析。小學語文閱讀課程本身就相對比較枯燥、乏味,學生在理解和學習上積極性不高,這種授課模式更使得閱讀教學成果難以達到預定目標。
受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語文閱讀教學普遍還是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輔。在日常的課堂教學中,學生的教學參與度不高,教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感到比較吃力,學生的配合度不高。究其原因就在于學生對于語文閱讀的積極性不高,所以在教學中不會主動配合老師進行教學活動的開展。課堂氛圍的好壞直接決定學生對閱讀內容的理解和領悟,一旦課堂教學氛圍不佳就會直接影響課后鞏固的效果。尤其是新課改推行的時期,語文閱讀的要求有統一的標準,因此需要教師在課堂的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
首先,在教師為學生講解閱讀的時候,要注重學生對閱讀的興趣以及對閱讀的認識程度。有的教師教課的效率低,往往和學生對閱讀不感興趣有關。閱讀對小學生的重要程度是不言而喻的,通過閱讀課文中華麗的詞匯可以豐富學生的詞匯量,學生在寫作的時候也受益匪淺,而且可以提高學生對文學的理解能力。教師在教學生的時候應該選擇一些有趣味性的資料給學生閱讀,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除此之外,教師也可以給學生提供一些與閱讀的內容相關的視頻,可以擴展學生的認識。
小學生處于一個成長的階段,對身邊的事物充滿較強烈的好奇心,相較于傳統的填鴨式教學,生動活潑的教學方式更能吸引學生的注意,調動學生對小學語文閱讀學習的興趣。教師可以采取多樣的教學方式,例如,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在閱讀短文中插入相應的圖片,積極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在開始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插入一些小故事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引發學生對語文閱讀學習的思考,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學習的課堂效率,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根據調查,一些家里有書房或者有百科全書、科普雜志的家庭的孩子,比較容易養成熱愛閱讀的好習慣。學生的學習不只是學校和教師的事,家長對孩子的影響也很重要。家長可以根據孩子的年齡段和平時喜好在家里設置書架或者小圖書角,創設良好的閱讀氛圍,父母可以陪孩子閱讀,必要時幫著孩子答疑解惑。另外要注意讓孩子發展更廣泛的閱讀興趣,讓他們閱讀更多方面的書籍。
課外閱讀讓學生有了屬于自己的閱讀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有自由選擇的權利,滿足學生各自特有的生活背景,個性需求,盡可能地為學生創造一個博覽群書的空間,讓學生的思想馳騁。當然,課外閱讀仍離不開教師的引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讀有益的書,變低層次的閱讀為高層次的閱讀。也可以建議他們邊讀邊摘抄,一邊讀一邊思索,啟迪學生的靈性,誘發學生的悟性,寫出自己的感受和感悟,從而更深刻地領會社會人生。當學生有了一定量的閱讀儲備時,閱讀能力就會提高,文字的表達交流自然也不會受阻了。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對學生知識的掌握程度進行有效評價,更要對一些良好的閱讀習慣進行評價。比如,鼓勵學生對自己不熟悉、沒能掌握的字詞進行標記,對自己不理解的句子劃線,對自己不理解的問題及時反饋給教師;鼓勵學生的積極回答問題,等等。這種多樣化的評價就像是一條條路標,指引著學生向更加順暢的道路上行駛。另外,由于目前的教學組織形式多是班級授課制,教師很難從多方面、多個角度了解學生。因此,對學生的總體評價可以是多元的。教師在評價學生時,可以讓家長、其他學科教師、其他同學從多個方面進行評價,從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總之,閱讀是小學語文教育的核心,通過閱讀不僅可以培養學生對文學的理解能力,也有利于學生的寫作水平。同時大量的閱讀,可以引導學生的興趣向正確的方向發展,也能夠培養學生的性格,教化學生的思想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