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娟
(攀枝花市仁和區布德中小學,四川 攀枝花 617007)
新一輪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推動了我國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教學目的也從傳統的“應試教育”轉變為培養綜合性人才的“素質教育”。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不斷攀升和全球經濟化的加速,英語已經成為一種現代人必備的語言工具。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進步,英語學科的重要性正逐漸被社會認可,人們越來越重視小學階段學生的英語啟蒙,各種各樣的輔導班層出不窮。在這樣的教學背景下,如何提高英語教學效率,幫助學生掌握流利的英語,已經成為教師們需要應對的難題。
小學階段的英語課程是英語教學的重要啟蒙,教學內容以單詞、語法為主,內容枯燥,對于缺乏足夠知識儲備、很難進行自主學習的小學生而言,傳統的教育手段不僅無法激發他們的主觀能動性,還會讓他們對英語學習產生逆反心理。除此之外,由于小學生普遍熱衷于游戲,很難在長時間的課堂教學中保持注意力集中,因此,教師們需要改變教學策略,利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在這樣的教學背景下,“趣味教學模式”應運而生,教師借助多樣化的趣味教學手段,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自發地投入到英語學習中。因此,筆者認為,教師應當正視小學英語趣味化教學的重要性,從根本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自發地進行這一學科的學習,從而有效改善學生的學習狀況[1]。
小學生大多天性活潑好動,因此他們很難長期維持注意力集中。傳統的英語教學方法以教師的講解為主,形式單一,很容易讓學生產生厭倦感,因此,教師需要改變教學策略,調整教學設計,提高英語課堂的趣味性,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主動投身到英語的學習中[2]。
隨著科技的發展和進步,越來越多的教師選擇將多媒體技術引入課堂。相較于教材,多媒體課件內容更加豐富,形式更加多樣化,可以從視覺、聽覺等多個角度幫助學生強化記憶,提高學習效率。比如在進行水果相關單詞教學時,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課件來為學生進行圖片展示,在蘋果的圖片下標注上“apple”,在橘子的圖片下標注“orange”,這樣的教學方法能夠幫助學生將英語單詞與他們耳熟能詳水果食物緊密聯系在一起,調動學生的學習情趣,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單詞[3]。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加速,英語已經成為全世界通用的交流工具,但對于中國的小學生而言,英語并非他們的母語,因此在日常生活中,他們缺少使用英語的環境,因此,教師在進行教學過程中,應當適當開展情境教學模式。一部分教師在進行情境教學時,往往只是為學生進行英語課文錄音播放,或是組織學生模仿課文對話,這樣的教學手段形式單一,無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筆者認為,想要更好地推進情景教學模式的開展,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小型話劇的排練。英語教材中有許多小故事,教師將故事整理成話劇劇本,讓學生根據劇本進行角色扮演。學生在進行排演的過程中,會自發地根據劇本進行模仿,從而在趣味活動中有效地進行英語的訓練,提高學習質量[4]。
盡管英語教學需要以教材作為依托,但單一的教學內容容易讓學生產生倦怠情緒,因此教師可以通過為學生播放英文動畫電影的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以迪士尼的動畫電影為例,《獅子王》、《花木蘭》等電影情節生動豐富,臺詞多為簡單句,即使學生遇到了生僻詞匯,也能夠根據動畫情節推測其含義,從而有效累積詞匯量。除此之外,這類動畫電影多為積極向上、具有正確價值觀的電影,能夠對學生進行“正能量”的引導,有助于學生綜合素養的提升。
“道具”是許多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可或缺的手段:一方面,教師利用學生熟悉的實物,能夠有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的求知欲;另一方面,將實物引入課堂教學,能夠讓學生更好地將所學知識與實際相結合,從而加強對知識的認知[5]。
以《what would you like》的教學為例,教師可以提前將學生進行分組,讓學生各自選擇喜歡的東西帶入課堂,可以是食物,蔬菜,水果,飲料。并且向學生提問,比如:你選擇了哪種?選擇的理由是什么?學生會回答“I have vegetable”或“I like fruit because they’re nutrition”,在這過程中可以適當的跟同學們講解哪些可以多吃,對身體好。事物教學不僅能夠加強學生對英語知識的應用,還能夠促進師生之間的溝通交流,從而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綜上,小學英語趣味教學模式的產生,是新課程改革北京下的必然發展。相較于傳統的英語教學,它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因此,教師在利用這一模式進行課堂構建時,要正視趣味化教學的重要性,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學習需求調整教學手段,利用多媒體教學、情景教學、電影教學和實物教學等多種手段推動趣味化教學的實施,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幫助學生學好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