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金英
(江西省九江市潯陽區湖濱小學,江西 九江 332000)
隨著新一輪課程改革的深化,教育部對小學階段的語文閱讀教學提出了更為嚴格的目標。一直以來,教師們普遍并不重視閱讀教學,閱讀素材往往以教材為主,利用課后習題來對學生的學習成果進行考察,對學生造成學習壓力,磨損學生的閱讀興趣和積極性。長此以往,學生缺少自主閱讀和思考的機會,影響理解能力的培養。因此,教師們應當重視課外閱讀教學,根據學生的學習需求進行課程設計,引導學生積極開展課外閱讀,從而有效提升語文素養。
小學生普遍缺乏自主學習的能力,因此在啟蒙教育階段,他們需要接受教師的引導。課堂的教學時間有限,教師在課堂上往往以知識的講授為主,無法給予學生自主思考、學習的機會。因此教師需要借助課外閱讀教學這一平臺,引導學生開展自主閱讀,讓學生在養成閱讀習慣的同時,主動進行思考、學習,從而有效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1]。
小學階段的課堂教學往往以教材為主,而教材內容有限,無法滿足新課程標準中提出的閱讀需求,因此教師需要借助課外閱讀材料,幫助學生完成閱讀要求。課外閱讀素材往往包含多種類型文章,能夠幫助學生拓展知識層面,豐富學生的閱讀體驗。
在新課程改革推行以前,我國的教學模式以“應試教育”為主,學生在課余時間需要完成大量的作業和習題來鞏固知識強化記憶。隨著“素質教育”的推行,學生的學業壓力減輕了,因此當“課外閱讀”被提出時,他們往往會將課外閱讀視為任務,拒絕在課后進行延伸性閱讀。
一部分教師在進行課外閱讀任務布置時,往往并沒有對學生課外讀物的選擇進行引導,因此很多學生在進行閱讀讀物選擇時,往往會選擇一些質量不高的小說進行閱讀。并且隨著移動設備的普及,許多小學生效仿成人,在網絡上選擇一些質量不高的網絡小說進行閱讀,其中低俗、暴力的情節會對缺乏自控力和判斷力的學生造成負面影響[2]。
一部分學生在進行課外閱讀時,往往敷衍了事,認為課外閱讀只是一項作業,只要完成文字的閱讀即可,因此通常不會就文章的內容和思想內涵進行深入思考。比如在進行古詩閱讀時,他們往往不會逐句翻譯詩詞內容,不會針對詩詞的中心思想進行思考。長此以往,學生的閱讀能力并不會得到提高。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當前小學課外閱讀教學中存在的一大問題就是學生們視課外閱讀為負擔,因此教師們應當引導學生改變這種觀念,調整心態,將閱讀視為興趣而并非任務,從而積極自主地投身到課外閱讀中。以《莫高窟》的單元閱讀為例,教師在為學生進行課外閱讀任務布置前,可以在課堂上為學生講述有關莫高窟的故事,為學生展示莫高窟中多彩的壁畫,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
小學生大多并不具備良好的自控力,往往很容易受到周圍環境的干擾,因此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閱讀時,應當為學生營造良好的閱讀環境。教師可以為學生設置專門的閱讀課,在班級內為學生設置閱讀書柜,為學生放置一些適合閱讀的書籍,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喜好進行選擇[3]。
小學階段的重要性不僅體現在教師需要通過教學幫助學生完成啟蒙學習、建立知識體系,還要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課外閱讀的開展有助于幫助學生養成正確的閱讀習慣。由于小學生缺乏自控力,因此教師可以適當為學生布置作業,督促學生進行閱讀和思考,比如鼓勵學生撰寫讀書筆記,將自己在閱讀中的體悟記錄下來,鍛煉學生的思考能力和表達能力;可以鼓勵學生進行句子摘抄,鼓勵學生模仿名家的筆法進行仿寫、改寫,提升寫作能力。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定期開展閱讀主題的班會,鼓勵學生交流想法,吸取他人的經驗,拓展思維,鍛煉語言表達能力[4]。
小學生大多不具備足夠的自控力,因此教師應當為學生制定科學的課外閱讀計劃,比如每周的閱讀清單,避免學生因為懈怠而無法完成閱讀任務。除此之外,由于小學生的價值觀尚不完備,因此他們在進行課外閱讀讀物選擇時,往往會選到一些質量較差的讀物,因此教師應當結合教育部的推薦書目清單,為學生制定閱讀清單,避免低俗讀物影響學生的成長[5]。
綜上,筆者認為,想要推動小學課外閱讀教學的實施,就要正視課外閱讀的重要性,根據當前教學現狀中存在的問題優化教學策略:教師應當在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幫助學生養成正確的閱讀習慣,根據學生的個性化需求制定科學的閱讀計劃,從而有效提升課外閱讀教學的質量,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和綜合素養,為學生今后更深層次的學習奠定良好基礎。